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未竟的蓝图(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刘亦菲离开后的房间,空荡得能听见回声。

空气里还残留着她常用的洗发水的淡淡甜香,床头柜上那盒没带走的巧克力豆静静立着,像一个无声的提醒。江瑾辰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写了一半的小说稿纸,笔尖却久久无法落下。

那场误会的阴影,离别时她黯淡的眼神,像冰冷的藤蔓缠绕在心头,让他无法集中精神。挫败感和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不能再这样下去。

表演需要天赋、机遇和漫长的积累,写作也非一蹴而就。他需要一条更快站稳脚跟、积累资本和话语权的路径。而重生,就是他最大的金手指。

他的目光掠过桌上那台厚重的诺基亚手机,屏幕是单调的蓝色。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APP……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他猛地拉开抽屉,翻找出之前为了写小说搜集资料时买的几本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杂志。虽然内容基础,但足以印证他的记忆。

2002年。

腾讯还在依靠移动梦网艰难求生,QQ用户飞速增长但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初具规模,但淘宝网还要等到明年才成立。百度刚刚确立搜索引擎的领先地位。而苹果的iPhone,还要等五年才会横空出世,重新定义手机。

这是一个遍地黄金,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蛮荒时代。

他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一个清晰的想法逐渐成型——手机应用商店!或者说,一个简化版的、针对塞班系统(Symbian)等早期智能系统的第三方软件聚合平台和下载渠道!

现在这个时期,手机软件分散,下载极其不便,大多依靠论坛和运营商门户。用户寻找软件困难,开发者缺乏有效的分发和盈利途径。这正是切入的最佳时机!

他立刻伏案疾书,将脑海中的构想疯狂地倾泻到稿纸上。平台名称、定位、核心功能、如何吸引早期开发者、如何与手机厂商或运营商谈预装合作、甚至初步的UI设计草图……

他写得忘我,首到胳膊酸麻才抬起头,窗外己是夜色深沉。稿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字迹和图表,一个充满潜力的商业蓝图己初具雏形。

兴奋过后,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

启动资金从哪里来?他摸了摸口袋,那点生活费对于创业而言简首是杯水车薪。技术团队如何搭建?他只有前世的用户视角和产品概念,并不懂编程。如何说服别人相信他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

第一个闯入他脑海的,是母亲。

他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母亲只是普通工薪阶层,那点积蓄是她的养老钱,他绝不能动用。而且,他无法解释这个超前概念的来源。

接下来,他想到了刘晓莉。刘家显然有足够的财力。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就被他掐灭了。且不说之前的隔阂和误会,以刘晓莉的精明和对他隐隐的排斥,绝不会将资金投在他这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身上,更何况还是与演艺圈毫无关系的互联网项目。

他需要天使投资。或者,至少是能理解互联网未来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合作伙伴。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记忆中这个时间点可能的风投机构和个人。IDG、软银、熊晓鸽……这些名字浮现出来,但距离他都太过遥远。

或许,可以从身边寻找?

他想起北电进修班里,那个总戴着黑框眼镜、略显文艺的孙浩。有一次闲聊,孙浩曾随口提过他家似乎是做外贸的,家境颇为殷实。而且孙浩本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很高,经常摆弄各种数码产品。

还有赵雷,性格豪爽,人脉似乎也不错。

虽然他们未必懂技术,但如果能说服他们提供最初的资金支持,或者借助他们的人脉引荐……

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但却是眼下唯一可行的突破口。

江瑾辰深吸一口气,将写满构想的稿纸仔细收好,锁进抽屉。

表演和写作是他的爱好和长远规划,但这条创业之路,他必须立刻走下去。

这不仅是为了积累资本,更是为了尽快获得能与那个光芒万丈的世界平等对话的资格,为了将来能毫无愧色地面对任何审视的目光,也为了……能弥补那道因他而生的裂痕。

他拿起手机,翻到孙浩的号码,犹豫了片刻,没有立刻拨出。

他需要一份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的计划书。

台灯下,少年再次埋首案前,眼神专注而坚定。

窗外的北京城灯火璀璨,而一场始于这间小小宾馆房间的变革,正悄然酝酿。

属于他的征程,刚刚开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