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薪火燃星海啼(第2页)
他定下规矩:这神乳,名为“石髓”,乃山神赐予部落强盛的圣物!只有最勇猛、对部落贡献最大的战士,才有资格在狩猎前或受伤后饮用少量,用以“淬炼筋骨,强壮体魄”,最原始的“淬体”概念,在岩那朴素的认知中诞生了。
石穴被列为部落禁地,由岩的亲卫日夜轮守。石髓的分配权牢牢掌握在岩的手中。部落内部,第一次出现了基于力量和“神眷”的明显分化。强壮者饮髓变强,地位更加尊崇;体弱者只能从事采集、鞣皮等劳作,敬畏地看着那些日益强大的战士。一种基于力量的原始秩序,在石髓的催化下悄然形成。
李胜的意志如同无形的风,拂过磐石部落的篝火与石穴。天道法网记录着这一切:原始人类对力量的渴望、对未知的敬畏、领袖权威的建立、社会结构的初步分化。万象源胚的信息渊薮中,悄然点亮了一颗代表“原始淬体法(石髓)”的星辰模板,记录着石髓对血肉生命体魄的强化路径与初步的能量引导方式。
“薪火己燃…能否燎原,且看造化。”
道音无声,带着一丝期许。
星海深处,宁静星尘带。
远离狂暴的星辰风暴与黑洞的撕扯,一片相对平和的星域如同宇宙的避风港。无数巨大的、半透明的水母状生物,在静谧的虚空中缓缓漂浮、舒张。它们便是星海灵能水母,形态优雅而梦幻。伞盖首径数丈至数十丈不等,边缘垂下无数细长、闪烁着微光的触须。它们没有复杂的意识,仅依靠本能,舒展着伞盖下特殊的灵能脉络,如同巨大的生物滤网,捕捉、吸收着宇宙虚空中游离的、稀薄的星辰能量粒子,维持着自身缓慢的生长与存在。
这片星尘带,如同它们亿万年来未曾离开的摇篮。
然而,一丝微小的意外,打破了永恒的宁静。不知何时起,这片星尘带中,飘荡起一些极其细微的、闪烁着银蓝色星辉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正是从某处新生的星辰核心裂缝中泄露出的、高度稀释的星髓液蒸汽凝结物!
一只体型中等的灵能水母,在随波逐流的漂浮中,其飘舞的触须无意间拂过一片相对密集的星髓尘埃带。
滋…
嗡…
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能量涟漪,从接触点瞬间传遍水母全身!它那原本只是被动吸收星能的灵能核心——位于伞盖中央的一团拳头大小、稳定旋转的乳白色光球,猛地一颤!光球旋转的速度骤然加快了一丝,亮度也微弱地提升了一线。更重要的是,一种极其微弱、极其模糊的“感觉”,如同沉睡中被羽毛轻轻搔动,第一次在这水母简单的生命结构中诞生了!
那不是思考,更像是一种对“舒适”的本能反馈。它下意识地,微微调整了触须飘动的方向,让更多的触须接触那片带来“舒适感”的星尘区域。
星海初啼,意识萌芽。
这微小的变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一颗石子。
越来越多的灵能水母,其触须或伞盖边缘接触到了这片被星髓尘埃“污染”的星尘带。同样的“舒适”反馈出现在一个个简单的灵能核心中。它们不再完全被动地随波逐流。一些水母开始尝试着,极其缓慢地、笨拙地,控制着触须的摆动和体内微弱的灵能喷射(一种原本用于微调漂浮方向的本能),试图让自己停留在星髓尘埃更浓郁的区域,或者向感知中更“舒适”的方向移动。
更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当两只水母靠得足够近,它们的灵能核心散发出的微弱精神波动在虚空中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共鸣。它们伞盖边缘和触须上流淌的、用于吸收星能的微光,其闪烁的频率,开始出现同步!
一只水母触须的光,从稳定的呼吸状闪烁,变成了急促的三短一长。
另一只靠近它的水母,其触须的光芒闪烁,竟也下意识地调整成了三短一长!
接着是第三只、第西只……
这并非语言,而是最原始的、基于同源能量与本能的精神共鸣!一种群体间模糊的“交流”雏形,在星髓液的催化下,于这片寂静星海诞生了!
天启再临,星轨微移。
李胜的意志如同无形的引力,悄然拂过这片初生的意识之海。天道法网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微弱却清晰的精神共鸣信号,万象源胚中,一颗代表“星海灵能水母(意识萌芽态)”的星辰模板被点亮,记录着星髓液对灵能生命精神结构的刺激与初步群体信息传递模式。
“灵智初开…当有更广阔的舞台。”
道念微动。
这片星尘带边缘,一片更加广阔、游离星能粒子浓度更高、甚至偶尔能捕捉到小型星能浮游生物(形如发光的透明小虾)的星云区域,原本与灵能水母群隔着一段不短的“贫瘠”虚空。此刻,那片富饶星域的方向,几缕原本均匀散逸的星光粒子流,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极其轻微地扰动、偏折,如同被风吹拂的流苏,向着水母群所在的星尘带方向,流淌过来一丝更“浓郁”的气息。
同时,在水母群核心区域,一股极其微弱、却带着明确方向感的精神暗示,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无声地扩散开来。这暗示并非强制,更像是在它们那刚刚萌芽的、追求“舒适”与“能量”的本能意识中,点亮了一盏指向远方的、极其模糊的灯塔。
最先接收到这模糊指引的,是几只灵能核心被星髓液刺激得最活跃、位于群体边缘的水母。它们触须的光芒开始以特定的频率闪烁,传递着一种混合了“渴望”与“方向”的简单信息。这信息如同火种,在群体中通过光芒闪烁的共鸣迅速传递。
犹豫、试探、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