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合作(第3页)
只不过,她一向小心谨慎,和陆逸洲杨繁彩他们也不是那么熟络。
因此,她补充问了一句:“那么,我方便问下吗?这个自有出处,到底是哪里的钱?”
何方神圣,能在这个资产荒百业颓的2035年,一口气拿出400个亿的流动资金呢?
杨繁彩想开口,却被陆逸洲摆摆手,止住了。接着,董事长自己微笑着说:“倪行,内行看门道,既然要合作,也瞒不了你。是远峰集团。”
这下轮到倪静诧异了。
“远峰?卢老板的远峰?他不是造车的吗?”
“正是老卢。他是我大学好友,特意帮助一把。”
“可是,他这个实体经济的钱进来,不合格啊?”倪静又狐疑地问。
“这个不消担心。来,繁彩,你和倪行解释下。”
“是,陆总。是这样的,”杨繁彩不厌其烦地解释了起来,卢峰如何将海外资产包装成信托产品,再由美国最大的另类投资商凯雷集团承销,套过来的钱,再以海外金融机构的身份,向这个项目进行注资。
她却略过了一节:远峰并不是将海外资产出售,而是将国内的一大半实际股权,质押给了凯雷。
而这次质押,卢峰远就没打算还。
(别较真,楼煮明显不是这一行的。也懒得查,随便编编。)
倪静听得一惊一乍的。如此说来,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卢峰和陆逸洲这帮人,确实有希望将这个准备金筹备足。
只不过,她突然又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你们都能筹集到八百多亿了,还差最后这三十亿么?还需要我来干什么?”
话一出口,倪静马上意识到自己傻了。
陆逸洲当然不缺这最后的三十多亿。
他是缺一个国有企业的牌子。
作为本地知名的民营企业,有海外集团背书,但可信度还是差了一层;但如果又有国企背景,那么整个稳定币的发行,销售,推广,都会顺利很多。
“行。我们也考虑考虑。”想明白了这一层,倪静也是个爽快人。
既然牌照,资金这些大问题,绿洲这边都准备得七七八八了;只是借他们个国企背景的牌子而已。
这年头,国企牌子值几个钱。
况且,有了国企背书,绿洲卖得好,自己这边分润也分得多呀。
只不过,作为国企,银行不是一言堂。倪静还得回去再琢磨琢磨,有些环节,再梳理梳理。
“倪行果然明白人。”陆逸洲向杨繁彩使了一个眼色。
“还有一件事,我们听说您儿子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正巧我们联系的美国凯雷集团,是那所大学的校董之一。今年秋季学期,安排了一个针对中国学生的全奖名额给贵公子,还望不要推辞……”
“啊呀啊呀,这怎么好意思。”倪静微笑着摆摆手。全奖,好多么?七八万美金?
“对了,还有,他们有一个针对量化私募的实习岗位,可以给您公司留一个……”
“啊呀!这个实在是太感谢了……”倪静这才真的笑了起来,客气般地摆摆手。
杨繁彩微眯着眼,又和董事长交换了一下眼神。果然,为人父母者,相较于直接收钱,还是子女的前途看得比较重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