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传令候圣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戌时三刻的梆子声撞在函谷关的城砖上,碎成漫天清响。尹喜站在点将台的石阶顶端,腰间玉带映着紫气泛出暗纹,手中那面紫旗被风掀得猎猎作响——旗面用西域紫绒织就,中央绣着北斗七星,此刻在紫气里几乎要融进天幕,只剩星纹的金线还闪着微光。

台下五百戍卒列成方阵,青铜戈的刃口泛着冷冽的紫芒。这是尹喜三日前就吩咐下去的,让兵甲坊用紫草汁浸泡戈头三日,再以桑皮纸裹住阴干。"不是为了煞气,是为了合气。"当时他对着满脸疑惑的坊主解释,"《甘石星经·北斗篇》说紫气相感,万物归序,圣人将至,兵刃也该敛了锋芒。"此刻望去,那些紫芒果然温顺,像裹着层晨霜,映得戍卒们的甲胄都泛着淡淡的紫。

"展开星图。"尹喜的声音穿过风幕,张诚立刻捧着那幅丈长的《紫气东来图》上前,两名兵卒各执一角,将图在点将台的案上绷首。图上用朱砂标着函谷关的地形:黑风口的断崖如卧虎,青石崖的岩层似盘龙,老槐林的树影像团墨渍,而那道紫气轨迹正从东方斜斜切入,在三处地形上空各打了个旋,恰与星图上的角、亢、氐三宿重合。

"角宿对应黑风口。"尹喜的朱笔点在图上左角星的位置,那里的断崖下藏着三处暗哨,"《夏小正》说角二星,左角右角两相对,左角主天关,右角主天门,黑风口正是入关的第一道关隘,你们营要守住这里,见青牛而不鸣锣,闻车声而不喝问,只看紫气引路便可。"

黑风口守将单膝跪地,甲叶碰撞的脆响里带着敬畏:"末将谨记,只认紫气不认人。"

尹喜颔首,笔尖移向亢宿:"亢西星形如梯,对应青石崖的三段石阶。"他指着图上标着"望乡台"的位置,那里是入关的第二处要地,"《甘石星经·亢宿篇》言亢为天衢,主迎宾客,你们营要在此处清理石阶上的碎石,再铺一层细沙——青牛踏沙无声,圣人不喜惊扰。"

青石崖守将应声时,袖口的金线绣成的亢宿星纹闪了闪——那是尹喜昨日特意让人缝制的,每个营的兵卒袖口都有对应的星宿纹样,便于识别,更便于"合星象之气"。

最后,朱笔落在氐宿:"氐西星似斗斛,老槐林的七棵古槐恰成斗形。"尹喜望着图上那片浓墨般的树影,"氐宿主道路、关隘,更主藏风聚气,你们营要在槐树下铺些干草,再挂三盏羊角灯——灯油里掺了紫草汁,燃起来是紫色的,既不刺眼,又能照路。"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灯要悬在离地三尺处,青牛的缰绳刚好及此,圣人伸手便能借光。"

老槐林守将领命起身时,尹喜忽然想起三日前观测的星象:氐宿旁的钩钤星亮得异常,《甘石星经》说"钩钤星明,有贵人过",想来正是为此刻。

"大人,"张诚捧着一叠竹简上前,"这是各营的布防明细,您过目。"竹简上的字是用紫墨写的,每个营的职责都对应着一句星经,比如黑风口营的"左角星明,不妄举",青石崖营的"亢星贯气,不妄言",老槐林营的"氐星藏影,不妄动"。

尹喜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写着"关前总调度:尹喜亲守",便合上竹简:"百姓那边不必惊动。"他望着关外渐浓的暮色,紫气己漫过老槐林的树梢,"《甘石星经·天市垣篇》说天市垣动,商旅不惊,圣人西来,是为道而行,不是为礼而来,让粮铺照常碾米,酒肆照常开门,渡口的船工照常撑篙,这才是最合天道的迎接。"

张诚却有些犹豫:"可。。。。。。可万一百姓好奇,围上来看热闹呢?"

"那就让他们看。"尹喜忽然笑了,指尖划过案上的《夏小正》抄本,"《夏小正》唱天市垣里多星官,各守其职不相干,百姓也是天市垣里的星子,他们的好奇,也是道的一部分。"他让人取来三十面紫旗,旗面绣着二十八宿星纹,"你带一队人,把这些旗插在关前五里的官道上,每半里一面,按角、亢、氐、房、心、尾、箕的顺序排列,像在地上画一幅星图。"

张诚捧着紫旗转身时,尹喜又叫住他:"旗竿要埋三尺深,杆顶的铜铃用棉花塞住——圣人喜静。"

戌时西刻,紫旗插毕。尹喜登上关楼最高处,凭栏远眺,只见官道上的紫旗在紫气里若隐若现,角宿旗的左角星纹对着黑风口,亢宿旗的梯状星纹连着青石崖,氐宿旗的斗形星纹环着老槐林,真如一幅铺在地上的星图。风过时,旗面翻动的弧度竟与天幕上的星宿轨迹隐隐相合,仿佛天地间有根无形的线,将天上的星与地上的旗连在了一起。

"大人您看!"张诚指着最东端的角宿旗,那里的紫气忽然凝聚成一道细线,顺着旗竿往下淌,在地面画出条紫色的路,"《甘石星经》说景云垂地,为圣人铺路,果然如此!"

尹喜没有说话,只是从袖中取出那枚青铜星盘。星盘的中心刻着北斗,边缘刻着二十八宿,此刻转动星盘,让北斗的斗柄指向紫气来的方向,盘上的角、亢、氐三宿恰好与地上的紫旗位置重合。他忽然觉得,自己此刻就像在星空中布棋,每一面旗都是一颗子,每一道指令都是一步棋,而对手不是人,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道"的流转。

关楼的漏刻滴答作响,戌时五刻了。尹喜望着紫气深处,那里隐约传来青牛的哞叫声,很轻,却穿透了风声,像从星空中落下来的。他忽然想起《三坟》里的句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此刻守关迎圣,又何尝不是如此?火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星象合了,自会紫气引路。

"再取些松枝来。"尹喜对身后的兵卒说,"撒在关前的空地上,青牛喜食松针。"他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青牛影子,指尖在星盘上轻轻着——那里刻着一行小字,是祖父留下的:"星象是天的布防,人心是地的星象。"此刻想来,真是至理。

紫气越来越浓,己将关楼染成了紫色。尹喜整了整衣袍,袍角的星纹在紫气中活了过来,仿佛要飞上天幕,融入那片浩瀚的星图里。他知道,今夜的函谷关,地上的旗与天上的星,己在"道"的指引下,汇成了同一幅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