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稚眸观星象(第1页)
尹喜西岁那年的夏夜,函谷关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轻轻拂过尹府的庭院。老槐树的叶子在月光下舒展,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树影边缘,几株晚开的栀子花正吐着芬芳,香气混着风里的水汽,漫过青砖铺就的地面,漫过廊下悬挂的灯笼,漫进每一处角落。
他刚学会稳稳地走路,便挣脱乳母的手,摇摇晃晃地跑到庭院中央。小小的身子裹在月白色的襁褓里,领口绣着一圈细密的云纹,那是苏氏亲手绣的,说是能护着孩子不受风寒。胸口的玉牌随着呼吸起伏,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玉牌上的纹路被磨得光滑,却依旧能看出是北斗七星的轮廓——这是尹仲留下的那块祖传玉牌,尹虔特意让人用红绳系得松松的,既怕勒着孩子,又怕他贪玩弄丢。
尹喜仰着脖子,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首勾勾地望着夜空。那里繁星密布,像被打翻的银豆,洒在深蓝色的丝绒上。银河横亘天际,像一条发光的带子,将天空分成两半,无数星辰在带子两侧闪烁,有的亮得耀眼,有的暗得几乎看不见,却都循着各自的轨迹,沉默地运行。
苏氏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扇面上绣着“平安”二字,是她嫁入尹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她含笑看着庭院里的儿子,月光落在她脸上,柔和了她的眉眼。这孩子自学会说话起,便对天上的星星格外执着,每日黄昏刚过,就扒着窗棂盼着天暗下来,嘴里念叨着“星星要出来了”,仿佛那些星辰是他日日想见的旧识。
“喜儿,地上凉,过来娘这儿。”苏氏轻声唤道,声音像风拂过琴弦,带着温柔的震颤。她身旁的小几上放着一碗绿豆汤,是特意为熬夜观星的尹虔准备的,此刻正冒着淡淡的热气,甜香与栀子花香缠在一起,格外宜人。
尹喜却像没听见,小短腿在青砖地上挪了挪,离廊下又远了些。他的小手指着东南方的夜空,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嘴里发出细碎的音节,“咿咿呀呀”的,像是在模仿星星的私语。他的目光停留在一片明亮的星群上,那里有两颗星格外耀眼,间距不过寸许,像龙角般突兀地翘着,周围还缀着几颗小星,连成一道弯弯的弧线,从那对“龙角”向后延伸,仿佛一条蛰伏的龙,正缓缓舒展身体。
“角……角宿……”他忽然含糊地吐出两个字,字音还带着孩童的软糯,却异常清晰。说完,他小脸上满是兴奋,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转头看向廊下的苏氏,像是在炫耀自己认出了老友。
苏氏手中的蒲扇顿了顿,扇尖差点碰到碗沿。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夜空在那里微微发亮,星辰密集,确实有几颗星格外显眼。她虽不懂星象,却也听尹虔说过“二十八宿”的说法,知道角宿是东方苍龙七宿的首宿,象征着龙角,主春生万物,是掌管东方生机的星官。可这孩子从未有人教过,连《甘石星经》的竹简都没碰过,怎么会认得这生僻的星宿名称?
“喜儿,你说什么?”苏氏放下蒲扇,起身走过去,裙摆扫过青砖,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她蹲在尹喜身边,与他平视,鼻尖几乎要碰到他的额头,能闻到他头发里淡淡的皂角香——那是春桃用皂角树的果实熬制的洗发膏,洗过的头发又软又香。
尹喜指着那片星群,又重复了一遍:“角宿……偏了。”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掌心向上,用拇指和食指比划着一个极细微的角度,小胳膊还不太稳,比划的动作摇摇晃晃,“往南……一点点。就像……就像爹案头的毛笔,歪了。”
他竟能联想到尹虔案头的毛笔,苏氏心中更是惊奇。她顺着他比划的方向仔细看去,那些星星明明纹丝不动,排列整齐,哪有什么偏移?莫说是肉眼,便是用观星的仪器,也未必能察觉到这“一点点”的偏差。她只当是孩子的错觉,或许是云层飘过,让星星的位置看起来变了。她笑着摸摸他的头,掌心能感受到他柔软的胎发,还有额间那道浅浅的纹路——那星纹平日里淡得几乎看不见,此刻在月光下却隐隐透出淡紫色,像极了缩小的北斗勺柄。
“星星好好地在天上呢,没动呀。”苏氏柔声说,“许是云在动,把星星的影子移了。”
尹喜却摇了摇头,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像两只小小的毛毛虫挤在一起,像是在纠正一个不容置疑的错误。他重新仰起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角宿,连眨眼都舍不得,仿佛怕错过什么。看了许久,他忽然又指向另一处——那里有颗星拖着淡淡的光晕,像是一把敞口的簸箕,边缘模糊,却透着一股灵动的气息,正慢慢靠近月亮的方位,像要把那轮圆月轻轻接住。
“箕……箕星……”他又吐出两个字,这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小脸上的兴奋褪去了些,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认真,“挨着月亮了。会……会有风的。”
苏氏这才意识到,孩子说的并非胡话。他口中的“角宿”“箕星”,竟与《甘石星经》里记载的星宿名称分毫不差,连箕星主风的特性都隐隐说中了。她心中又惊又奇,拉着尹喜的小手问:“喜儿,这些名字,是谁教你的?是爹教的吗?”
尹喜眨了眨眼睛,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先指着天上的星星,又抬起小手,指了指自己的额头,小手指在星纹上轻轻点了点,像是在说“它们告诉我的”。苏氏这才注意到,他额间的星纹在月光下清晰了许多,那北斗勺柄状的纹路,竟与夜空中的北斗七星隐隐呼应,连勺柄的倾斜角度都几乎一致,仿佛他的额头就是一片缩小的夜空。
夜风渐凉,带着关下黄河的水汽,吹得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苏氏将尹喜抱起来,他的小身子暖暖的,像个小暖炉,依偎在她怀里,还不忘扭头看天上的星群,嘴里小声念叨着“角宿”“箕星”。苏氏抱着他回屋,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孩子与星辰的“对话”。
屋内的烛火摇曳,映得家具的影子在墙上晃动。乳母早己铺好了小床,床上绣着北斗七星的图案,是苏氏特意让人绣的。苏氏将尹喜放在小床上,给他盖好薄被,被子上绣着的小云朵蹭着他的脸颊,他却没像往常那样翻身,只是睁着眼睛,望着窗外的方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些闪烁的星辰。
苏氏坐在床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他的睫毛很长,呼吸均匀,小嘴巴偶尔动一下,像是在梦里继续与星星说话。她忽然想起尹仲临走时的话,那位白发苍苍的族老摸着胡须,眼神郑重地说:“此子额生北斗纹,与道有缘,将来或许能窥得天地至理。”当时她只当是长辈对晚辈的期许,笑着应了,如今看来,这孩子身上的秘密,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深。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尹喜的额头,指尖拂过那道星纹,像是在触摸一个易碎的秘密。她想起尹喜出生时的紫气东来,想起他听风辨向的本事,想起今夜他准确叫出星宿的名字——这一切串联起来,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将这个孩子与天地、与星辰紧紧连在了一起。
那一晚,尹喜在梦里都在念叨着“角宿”“箕星”。苏氏坐在床边守了许久,首到烛火燃尽,天边泛起微光,才悄悄离去。走出门时,她回头望了一眼小床,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尹喜脸上,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梦里与星辰相视而笑。
苏氏忽然明白,这双稚眸看到的世界,与常人早己不同。那些在常人眼中遥不可及的光点,于他而言,不是冰冷的星辰,而是能对话、能传递讯息的老友;那些复杂深奥的星象,在他眼中或许只是简单的符号,清晰地诉说着天地的秘密。而角宿偏移的那一点点玄机,箕星靠近月亮的那一丝异动,或许正是天地递给这个孩子的第一封密信,邀请他踏上一条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
窗外的天空渐渐亮了,东方泛起鱼肚白,星辰渐渐隐去,唯有启明星还亮在天际,像一颗忠诚的眼睛,注视着沉睡的孩子。属于尹喜的星辰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