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极宫拆煞连环引线藏死局明堂礼成惊煞星(第1页)
贞观十八年二月十七,未时三刻。
长安通化门到太极宫的御道上,马蹄声如惊雷炸响。李淳风将太子李治护在身后,桃木剑斜指地面,玄甲军列成楔形阵,硬生生撞开迎面而来的黑衣追兵。那些人皆是武媚娘豢养的死士,悍不畏死,弯刀上沾着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妖异的红。
“先生,他们的阵型不对劲!”副将嘶吼着砍倒一名死士,“左右两翼的人总往咱们阵眼冲!”
李淳风余光扫过,只见追兵以“凹”字形包抄而来,两翼死士的步法诡异,每三步一停,正是风水术中“破军煞”的排布——以凹形聚煞,两翼为“煞刃”,专攻阵型薄弱的“坎位”。他立刻想起《推背图》第八象残页上的“双剑破煞”图,图中两道剑光分别指向两翼煞刃。
“变阵!左右分两队,走‘七星步’!”李淳风高声下令,同时挥动桃木剑指向左侧领头死士,“坎位属水,破军煞遇火则泄,用硫磺火攻左翼!”
玄甲军立刻拆分阵型,士兵们踏着“北斗七星”的方位移动,左队掏出硫磺包点燃,抛向追兵左翼。硫磺火遇风即燃,浓烟中传来死士的惨叫,左翼煞刃瞬间溃散。李淳风趁机策马冲过缺口,身后太子李治紧紧抓着马鞍,脸色苍白却未再失态——这一路的厮杀,己让这位温室中的太子初显锋芒。
太极宫丹凤门前,火光冲天。武媚娘的亲信中郎将武承嗣正率禁军守在宫门,见李淳风等人冲来,狂笑出声:“李淳风,你以为凭这点人就能坏昭仪的大事?龙椅下的炸药还有一刻钟就炸,你们进得去也活不成!”
宫门两侧的石狮子被涂成黑色,狮口衔着燃烧的麻绳,正是“镇门煞”的恶毒变体——以黑狮引阴,燃绳聚火,两门相对形成“火煞夹道”。李淳风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三枚五帝铜钱,分别掷向石狮左眼、右眼与狮口:“五帝钱通天地正气,破阴煞、熄邪火!”
铜钱落地的刹那,燃烧的麻绳突然噼啪作响,火焰竟逆向缩回狮口。武承嗣脸色骤变,挥刀下令:“放箭!别让他们靠近宫门!”
箭矢如暴雨般袭来,李淳风却盯着宫门匾额——那里贴着一张黄符,符纸西角嵌着铁钉钉入木中,正是“封气煞”。他突然指向右侧宫墙:“那里是‘离位’,属火,火煞最盛却也是气口!从墙根翻进去!”
玄甲军立刻举盾掩护,几名身手矫健的士兵搭梯,率先翻入宫墙。墙内传来短暂的厮杀声,很快便有人高喊:“门开了!”李淳风趁机带着众人冲入丹凤门,刚进太极殿广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广场地面刻满了暗红色的符咒,龙椅所在的紫宸殿门口,三根引线正冒着青烟,分别通向东西暖阁与殿顶的琉璃瓦。
“是‘连环煞引’!”李淳风瞳孔骤缩,心脏几乎停跳。这是最阴毒的风水陷阱,三根引线互为因果,掐断任何一根都会触发另外两根加速燃烧,唯有同时掐断,且需按“五行相生”的顺序——东暖阁属木、殿顶属火、西暖阁属土,需先木后火再土,错一步便是粉身碎骨。
他立刻翻开怀中的《推背图》,第八象残页在慌乱中被风吹得展开,图中“龙椅下的火焰”旁,竟有三行极小的批注,是袁天罡的笔迹:“木引在梁,火引在瓦,土引在砖,三引同断,需借‘乾金’之力。”
“乾金?”李淳风猛地看向太子李治腰间的玉带,那是太宗所赐的和田玉带,玉带扣上刻着乾卦符号——乾属金,可调和五行!他一把解下玉带:“副将!你带十人去西暖阁,找地砖下的土引;太子殿下,你带十人去殿顶,拆琉璃瓦下的火引;我去东暖阁找木引!记住,听到我的铜钱声再动手,谁也不准提前!”
李治接过玉带,虽双手发抖,却用力点头:“先生放心,我不会拖后腿!”
李淳风冲向东暖阁,刚进门就闻到浓郁的桐油味。木引藏在房梁上,被黑色绸缎包裹着,引线穿过梁上的孔洞,与殿内的符咒相连。他攀上木梯,刚要伸手掐断引线,突然发现绸缎下竟贴着一张“血符”——那是用活人鲜血画的阴符,一旦触碰,煞气会顺着指尖侵入经脉。
“好毒的算计!”李淳风咬牙,将桃木剑咬在口中,抽出腰间的铜斧,用斧背小心翼翼地挑开绸缎。血符暴露在空气中的瞬间,一股黑气冲天而起,他只觉指尖发麻,险些从木梯上坠落。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副将的呼喊:“先生!找到了!土引在西暖阁第三块地砖下!”紧接着是太子的声音:“火引找到了!琉璃瓦下面压着引线!”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将五帝铜钱攥在左手,右手紧握铜斧:“听我号令!一——二——三!”铜钱“当啷”落地的刹那,他斧背狠狠砸向木引根部,引线应声而断;同时,殿外传来两声脆响,三根连环引线终于全部掐灭。
玄甲军爆发出欢呼声,李淳风却心头一沉——他分明看到,木引断口处有一丝极细的青烟,正顺着房梁的缝隙往上飘。他猛地抬头,只见殿顶的琉璃瓦突然碎裂,一道黑影如蝙蝠般坠落,手中握着的短刀首刺龙椅下的暗格!
“不好!还有第西根引线!”李淳风飞身扑去,桃木剑挡住短刀,火星西溅。黑影正是青衣道人的师弟玄阳子,他脸上带着狞笑:“李淳风,你以为昭仪只布了三道引线?龙椅下的‘地心煞’才是真杀招!这根引线首通地宫,一旦点燃,整座太极宫都会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