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相见(第2页)
何大清干咳两声,快步走进屋里,没一会儿手里捏着一沓泛黄的纸片走出来,往桌上一拍:“你自己看!这都是邮局的回执,每月五号寄的,地址写的清清楚楚是你们大院易中海收!”
何雨柱一把抓过那些纸片,一张张翻看,指腹划过上面模糊的字迹,脸色越来越沉。何雨水凑过去看,小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院子里的风顺着门缝钻进来,带着灶膛里的烟火气,却吹不散这屋子里骤然紧绷的气氛。
何大清指着桌上那沓回执,声音带着几分急促的辩解:“你瞅瞅日期!头一张是1952年2月的,到这个月刚寄完!”
何雨柱指尖捻起最上面那张,纸边都磨得起了毛,上面的钢笔字晕开了些,却能看清寄款日期确实是1952年2月5日,金额栏写着“拾元”。他一张张往下翻,1952年5月5日,“壹拾伍元”;6月5日,“壹拾伍元”;7月5日,“拾元”……月份和金额清清楚楚,单月十块,双月十五块。
最后一张回执的日期是1958年10月5日,墨迹还带着点新气,金额栏同样是“拾元”。
“从52年到现在,六年零八个月,整一千块,我月月没落!”何大清往前凑了凑,指着其中一张,“你看这邮戳,都是寄到你们那边邮局的,地址就是你们住的那个大院,收件人写的易中海!”
何雨柱捏着回执的手微微发颤,指节都泛了白。六年多的时间,单月双月的金额加起来,那不是个小数目。可他和雨水,别说十五块,就连十块的影子都没见过。
“易中海……”他咬着牙念出这个名字,声音里像是裹着冰碴子,“他敢吞了这些钱?”
何雨水站在旁边,小脸煞白,看着那些回执,又想起从前饿肚子的日子,眼泪无声地淌了下来。那些本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的钱,竟然被人扣下了这么多年。
白寡妇在一旁插不上话,只是搓着手,眼神里带着点不安,看看何大清,又看看满脸怒气的何雨柱。
屋子里静得能听见窗外风吹过枯枝的声音,那些泛黄的回执摊在桌上,像一张张无声的控诉。
何雨柱把那沓回执一张张理好,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最后在1952年那张最旧的纸上顿了顿,才抬眼看向白秀莲。
他的眼神比刚才缓和了许多,没了先前的锐利,只是带着几分沉定:“白姨,我爹往后就拜托你多照看了。”
白秀莲愣了一下,没料到他会突然说这个,嘴唇动了动,才讷讷道:“我……我会的,柱子。”
“你们在这儿好好过日子吧。”何雨柱又转向何大清,语气平静下来。
何大清猛地抬头,眼里闪过惊喜,嘴唇哆嗦着:“柱子,你……”
“有空了,就跟我爹回趟西九城看看。”何雨柱打断他,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松动,“大院里还有些旧人旧事,该了的总得了。”
他说完,转身拉起还在抹泪的何雨水:“雨水,咱走了。”
何雨水吸了吸鼻子,回头看了眼何大清,又看了看白秀莲,最终还是跟着哥哥往外走。
“柱子,明天早上再走也不晚”
“不了。”何雨柱拉着雨水往门口走,“事情没解决,住不踏实。”走到门口,他停下脚步,没有回头,“白姨,你也照顾好身体。”
白秀兰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你放心,我会的。路上小心。”
夕阳的余晖穿过巷子口的老槐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何雨柱回头望了一眼那扇敞开的院门,何大清还蹲在台阶上,白秀兰正给他递毛巾,两人的身影在暮色里,竟透着几分寻常夫妻的安稳。
他低头对雨水说:“走,哥带你去吃点好的,然后回西九城。”
雨水看着哥哥挺首的背影,泪眼朦胧中,捏着衣角小声问:“哥,咱们……真的能拿回钱吗?”
何雨柱攥紧了口袋里的汇款单,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声音平静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能。不光要拿回钱,还要让有些人知道,我们兄妹俩,不是好欺负的。”
晚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往前跑,像是在催促着什么。何雨柱知道,这场和西合院的较量,从他踏上回北京的火车起,就己经拉开了序幕。而易中海的“好日子”,到头了。
“柱子!”何大清追了出来,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钱塞到他手里,“路上带着,买点吃的。”
何雨柱没推拒,攥紧了钱,只摆了摆手:“不用送了,我们走了。”
白秀莲也跟到门口,看着兄妹俩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轻轻拽了拽何大清的胳膊:“他……他这是真同意了?”
何大清望着巷口的方向,眼眶又热了,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嗯,同意了……”
巷子里的风卷着落叶,何雨柱牵着何雨水的手一步步往前走,阳光透过院墙的缝隙洒在地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回西九城的路还长,但何雨柱心里清楚,有些事,是时候回去算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