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井陉血石邯郸纸贵 这诗赋是密码(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黑水出焉…西流注于…”《山海经》的原文。两者在描述河流走向时,那种跨越地域、物类的叙述节奏何其相似!

“祁连…雪覆巅…”《祁连雪》中的句子。

“敦薨之水西流…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山海经》原文。对山脉方位的描述,同样带着一种俯瞰大地的恢宏视角。

“关键在韵律!”王翦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带着洞穿迷雾的震撼,“看这些韵脚!‘焉’、‘隅’、‘泽’、‘滨’、‘前’…在《山海经》这种以记述为主、韵散结合的古老文献中,其行文并不严格遵循后世韵书,而是根据叙述的流畅性和地理的连贯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古朴、自由、甚至略显‘粗粝’的押韵风格!地域相邻、描述相关的字词,常常不拘一格地混押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洪荒时代的韵律感!”

他猛地将一卷诗稿拍在竹简旁:“而这些诗赋中所有不合常规的韵脚!其组合方式——阳韵与养韵混(藏-莽)、青韵与庚韵通(冥-庚)、先韵与仙韵合(渊-烟)——其内在的规律,其跨越韵部时的疏朗大气,与这《山海经》古本中自然流露的韵律风格…如出一辙!它们不是在乱押,而是在刻意模仿!甚至可以说,是首接套用了《山海经》这部地理神话宝典所蕴含的、源自上古的原始韵律体系!”

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发现震慑得几乎忘记了呼吸!赵国那些看似附庸风雅的文人,竟是以《山海经》这部承载着华夏最古老地理认知和神秘想象的典籍为蓝本,构建了一套绝妙的密码系统!他们将匈奴王庭及其周边的核心地理坐标,伪装在辞藻华美的边塞诗赋之中,通过那昂贵的、原料来自漠北草原的“雪涛笺”为载体,进行着跨越千里的隐秘传递!

“好一个‘邯郸纸贵’!”蒙恬一拳砸在案几上,指节发白,声音里充满了被愚弄的愤怒和后怕的冰冷,“满城风雅,纸醉金迷!谁能想到这靡靡之音,竟是刺向我大秦北疆的淬毒匕首!若非将军…我北疆危矣!”

“破译!”王翦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锻炉中迸射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斗志!他指向满案的“雪涛笺”诗稿,“集中所有标出异常韵脚的诗篇!将其中重复出现的关键地名——黑水、狼居胥、祁连、北海(瀚海)、焉支——以及所有异常韵脚,视为密码元素!依照《山海经》记述地理时‘某水出焉,流经某地,注入某泽,旁有某山’的方位逻辑和叙事链条,重新排列组合!我要这密码最终指向的…匈奴单于金帐的精确方位!”

【西:雪域杀机】

烛火在专注的消耗中摇曳不定,光影在幕僚们凝重而兴奋的脸上跳跃。笔尖在特制的帛书上疾速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春蚕食叶。竹简被反复翻阅比对,书页被快速捻动。时间的概念在破译的狂热中变得模糊,窗外的夜色由浓稠的墨黑渐渐稀释,东方天际泛起一层淡淡的青灰色。

“成了!”

一声带着巨大疲惫与极致兴奋的低吼,打破了书房内持续己久的、令人窒息的寂静!那名须发皆白的老幕僚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圆睁,双手因激动而剧烈颤抖着,将一张写满奇异文字和符号的帛书高高举起,如同献上最珍贵的战利品!

“将军!推演…推演出来了!”他声音嘶哑,却字字清晰,“我等…依照《山海经》古本记述地理之脉络,将这些密码元素重新编织…得此!”

王翦一步上前,接过那张犹带墨香的帛书。帛书之上,以古朴苍劲的笔法,模仿着《山海经》的叙述风格,“写”下了一段文字:

“黑水西注,绕狼居胥之阴,过祁连北麓,汇于北海之滨。其源发于焉支山阳,金帐立焉,龙气所钟。”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心头!

黑水(匈奴境内重要河流)!

狼居胥山(匈奴圣山、祭祀之地)!

祁连山(匈奴与西羌交界之重要屏障)!

北海(匈奴语称“瀚海”,漠北最大咸水湖)!

焉支山(匈奴另一圣山,盛产制作胭脂的植物)!

而“金帐立焉,龙气所钟”——这最终的指向,清晰无误地点明了匈奴单于王庭的位置:就在浩瀚的瀚海(北海)之畔,焉支山向阳的温暖山麓之下!这正是秦军斥候多年来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探寻,却始终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精确定位的匈奴心脏!

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书房!赵国虽灭,但其遗毒竟己与匈奴王庭勾结得如此之深!如此隐秘高效的情报通道,将赵地虚实、秦军动向,乃至整个北疆防务的弱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漠北单于的手中!此刻秦军主力尚在邯郸清剿残敌、安抚地方,北疆虽有蒙恬坐镇九原,但兵力分散。若匈奴单于得到这些详尽情报,趁秦军无暇北顾之机,倾巢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蒙恬!”王翦的声音如同寒铁淬火,瞬间撕裂了凝重的空气!

“末将在!”蒙恬早己按剑肃立,浑身肌肉紧绷,如同即将离弦的劲箭!

“持我虎符!”王翦将一枚沉甸甸的玄鸟虎符重重拍在蒙恬手中,同时将那张写有密码推演结果的帛书塞入他怀里,“点八千轻骑!一人三马!即刻启程,昼夜兼程,驰返九原!”

他的语速快如疾风,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抵达后,一面勒令各塞严加戒备,加固城防,广布斥候!一面…由你亲自挑选军中最为精锐、最擅潜行匿踪的斥候,组成‘猎隼营’!以此图…”他重重一点蒙恬怀中的帛书,“为指引,秘密潜入漠北!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确认瀚海之畔、焉支山阳的匈奴王庭确切位置!

绘制详尽的山水道路营盘图!记住,是潜行!是确认!非万不得己,不得暴露行踪!但若行藏败露,或判断对方己有大规模集结南侵迹象…”王翦眼中寒光如冰刃乍现,“准你临机决断,先发制人!务必将这条情报毒蛇,斩断于漠北巢穴之中!”

“末将遵命!”蒙恬抱拳,声如金石,眼中燃烧着决死的火焰。他深深看了王翦一眼,将虎符与帛书紧紧贴于胸前甲胄之内,猛地转身,沉重的战靴踏在青砖地面上,发出急促而坚定的铿锵之声,迅速消失在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里。

王翦的目光缓缓扫过案几上那些洁白的“雪涛笺”。它们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以及那挥之不去的、来自漠北的苦涩草腥。他拿起最初那卷《碣石吟》,再次凑近,深深吸气。那混杂的气息仿佛化作了实质的幻影——瀚海咸涩的风扑面而来,焉支山顶的万年积雪闪耀着刺骨的寒光,而在那山阳的温暖营地里,匈奴单于如同盘踞的毒龙,正用鹰隼般的目光,冷冷地注视着南方!

就在这时,蒙毅在整理那些从赵国传递诗赋的密探随身物品时,发出一声极轻微的惊疑。他从一个看似普通、用于装诗卷的粗竹筒内壁上,用匕首极其小心地刮下了一小片几乎与竹青融为一体的、干涸板结的彩色物质。那碎片极小,却色彩分明——暗红如凝固的血痂,靛青如深海寒渊,其中还掺杂着点点微不可察的、闪烁着暗淡金光的粉末。

“将军…”蒙毅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将竹筒和那点微小的彩色碎屑递上,“这是在传递《祁连雪》诗稿的密探竹筒内发现的…不像墨迹,倒像是…某种干涸的颜料?”

王翦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捻起那点碎屑,凑近跳动的烛火。暗红、靛青、金粉…这妖异而神秘的色彩组合,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强烈的异域祭祀气息!这绝非中原画师所用!这色彩…这风格…瞬间击中了他记忆深处的某个场景——那是多年前在楚地追击残敌时,在一处废弃的古老祭坛壁画上所见!那些描绘着巫舞、神兽、日月星辰的图腾,正是用这种暗红、靛青和掺金粉末的颜料绘制,散发着同样诡异而古老的气息!

赵国密探传递匈奴情报的竹筒内,为何会残留着楚地巫祝祭祀风格的彩绘颜料?!

这条连接邯郸与漠北的隐秘通道之上,难道还缠绕着来自南方荆楚之地的、更加古老幽暗的藤蔓?《山海经》的密码钥匙…楚地的神秘色彩…匈奴的王庭…

这三者交织的阴影深处,究竟还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图谋?

王翦死死盯着指尖那点微小的彩色碎屑,仿佛凝视着深渊缓缓睁开的又一只诡谲之眼。破晓的曙光终于刺穿云层,洒入庭院,却丝毫未能驱散他心头那愈发浓重、盘踞不散的巨大疑云。邯郸的胜利,仅仅掀开了更大棋局的一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