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 龟裂齐疆孔门藏书 这竹简你烧不烧(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

铅灰色的浓云像一块沉重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临淄城头,仿佛要将这座昔日繁华的齐都压垮。那浓云低低地垂着,将齐都的飞檐斗拱都遮盖在一片沉郁的暗影之中,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和沉闷。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有焦糊味,那是战火焚烧后的残留;有尘土气,那是城墙被破坏后扬起的尘埃;还有一种更深重的味道,那是无数竹简帛书被堆叠在一起散发出来的,那是知识的腐朽,是文化的绝望。

这些竹简帛书被堆积在稷下学宫中央那片开阔的广场上,如同一座沉默而绝望的坟茔。它们曾经承载着齐国的智慧和文化,如今却被弃置一旁,无人问津。

秦军的黑甲如林,戈矛森然,他们沉默地围成一个巨大的、压抑的圈,将这片广场与外界隔绝开来。他们的存在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威压,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们掌控。

火把噼啪作响,跳动的火光映在李斯那张瘦削而严冷的脸上。他负手立在书堆旁,像一尊玄铁铸就的雕像,眼神扫过那些被捆缚、强行驱赶到广场一角的儒生。有人面色惨白,瑟瑟发抖;有人紧闭双目,嘴唇无声翕动;更多人则是死死盯着那越堆越高的竹简帛书,眼中是焚心般的痛楚与愤怒。

“暴秦无道!焚绝先贤典籍,汝等必遭天谴!”一个苍老的声音骤然撕裂了死寂,是须发皆张的老祭酒田襄。他枯瘦的身躯被两名秦卒死死按着,头颅却倔强地昂起,浑浊的老眼几乎要喷出火来,“此乃圣人教化万民之根本!岂容尔等付之一炬!”

“根本?”李斯的声音不高,却如冰棱刮过石面,清晰地压过了老祭酒的嘶喊,“惑乱黔首,非议时政,动摇国本!此等妖言邪说,才是真正的祸根!陛下诏令煌煌,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凡非秦记,非博士官所职,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锥,狠狠砸在那些儒生心头。人群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悲鸣,随即又被更严密的刀兵威逼压了下去。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漫过每一张脸。

王翦按剑立于李斯身侧,魁梧的身躯披挂着冰冷的甲胄,在火把光芒下流转着幽暗的光泽。他面容沉静,仿佛眼前这场文化与暴力的激烈对撞,不过是一场寻常的军务。

目光掠过那些悲愤欲绝的儒生,掠过堆积如丘的简牍,最终落在广场一角那座被秦卒严密把守的殿堂——那里曾是稷下学宫收藏最珍贵典籍的“天禄阁”。他的亲卫长王贲正带着一队精锐,将里面最后一批竹简搬运出来。

就在这时,变故陡生!

当几个士卒抬着一个异常沉重的紫檀木大箱走出天禄阁时,被捆缚的儒生群中,猛地爆发出一阵骚动!数十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脱了身旁兵卒的钳制,如同扑火的飞蛾,踉跄着扑向广场中央,齐刷刷跪倒在王翦和李斯面前!膝盖撞击青石板的沉闷声响连成一片。

“大将军!丞相!”为首的老者正是田襄,他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石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再抬起时己是一片青紫血印,“求大将军开恩!求丞相开恩呐!此箱之中,乃…乃是真正的圣人遗泽!是夫子删述《春秋》之前的孤本手札!非是寻常典籍可比啊!焚之,则圣贤真意绝矣!千古罪人,我等担当不起,大将军、丞相亦担当不起啊!”

“遗泽?孤本?”李斯微微眯起眼,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射向那个被士卒放在地上的紫檀木箱。箱体古朴,刻有古朴的蟠螭纹饰,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岁月气息,与旁边那些普通木匣截然不同。“天禄阁秘藏,圣人不传之秘?”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冰冷的弧度,带着审视与毫不掩饰的怀疑,仿佛在看一个拙劣的陷阱。

王翦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群正在以头抢地、苦苦哀求的老儒们。这些老儒们满脸都是深深的皱纹,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此刻,他们的脸上涕泪交加,每一道皱纹似乎都被泪水和恐惧所填满,仿佛这些皱纹是他们内心深处无尽痛苦的写照。

这些老儒们的哀号声此起彼伏,他们用颤抖的声音苦苦哀求着,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绝望和对生的渴望。这种不顾一切的疯狂,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种伪装。王翦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的心中涌起了一丝怜悯,但更多的还是对局势的担忧。

他缓缓地抬起手,那只戴着厚重铁甲的手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随着他的动作,甲叶之间发出了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这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刺耳。

“开箱。”

声音低沉,不容置疑。

亲兵上前,沉重的铁锁被利斧劈开。箱盖掀起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年竹香和淡淡霉味的气息弥漫开来。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卷卷竹简,颜色深褐,简片宽厚,显然用料极为考究,远超寻常书简。竹简以素色丝绳系缚,绳结早己黯淡,却依旧牢固。每一卷的卷首,都用极其古朴、笔画刚劲的漆书题写着篇名。

【2】

王翦的目光扫过那些篇名——《观天》、《问神》、《兵解》……皆是些从未在传世《论语》中见过的篇目。他的心头微微一动,俯身,从箱中取出一卷题着《缄言》的竹简。入手沉甸甸的,冰冷而坚硬。指尖捻开系绳,竹片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在死寂的广场上格外清晰。

简上文字,同样是那古朴刚劲的漆书,但字形结构与通行的小篆己有明显不同,带着一种久远的、来自鲁地的厚重感。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西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故,莫论鬼神灵怪,勿言刀兵杀伐。乱神疑众者,惑也;言兵启衅者,凶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大道之精微,非口舌可尽述……”

字字如凿,清晰地刻在王翦眼中。“莫论鬼神灵怪,勿言刀兵杀伐”——这寥寥十余字,像一根冰冷的针,瞬间刺穿了他沉静的表象。这与他所知的、宣扬仁义礼智的孔子形象何其不同!它透出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缄默与掌控,一种对“不可知”与“危险力量”的绝对禁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兵凶战危,鬼神莫测,皆不可言说?这真是那位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的圣人?

王翦的眉头锁得更深了,指腹无意识地着冰凉的竹片,感受着那粗砺的纹理。这非是寻常儒生的手笔,这文字、这载体、这字里行间不容置疑的决断……几乎带着一种“王命”般的气度。

“哦?”李斯不知何时己踱步过来,冰冷的声音贴着王翦耳边响起,带着一丝刻意拖长的玩味,打断了王翦的思绪。“‘莫论鬼神灵怪,勿言刀兵杀伐’?好一个‘子欲无言’!”他伸出枯瘦的手指,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轻轻点在那两行刺目的漆书之上。指尖冰凉,隔着甲片,王翦似乎都能感受到那股寒意。

“孔丘此论,何其伪也!何其毒也!”李斯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淬毒的匕首,在寂静的广场上刮擦,“不言鬼神?那世间巫蛊祭祀,欺世盗名者,岂非皆可假托神意,行谋逆之事?不言刀兵?那我大秦锐士,东出函谷,扫平六合,定鼎天下,岂非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不可言说的‘凶事’?!”

他的目光如毒蛇,扫过那些跪伏在地、抖如筛糠的老儒,最后钉在王翦手中的竹简上。“此等言论,看似劝诫,实则包藏祸心!堵天下人之口,塞志士之思!使民愚昧,使士畏怯!此乃真正的惑乱之源,动摇国本之根!其罪,更甚于寻常百家之说!”

每一个字都如同冰雹一般狠狠地砸落下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要将那些老儒们砸得粉身碎骨。这些老儒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毫无血色,身体也像筛糠一样剧烈地颤抖着,似乎随时都可能瘫倒在地。

田襄绝望地抬起头,他的嘴唇微微翕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来为自己辩驳。然而,当他的目光与李斯那冰冷刺骨的目光交汇时,他突然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瞬间传遍全身,让他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大将军以为如何?”李斯话锋一转,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转向王翦,锐利得仿佛要穿透他的铠甲,首刺心底,“此等祸乱之物,当如何处置?”

王翦没有立刻回答。他垂眸,再次凝视手中那片承载着惊世禁言的竹简。火光在冰冷的甲胄上跳跃,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沉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广场每一个人的心头。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以及老儒们压抑不住的、绝望的抽泣。

“当焚。”

王翦的声音终于响起,低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如同战鼓敲响前的最后定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