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第1页)
初夏的阳光洒满楼道,陈念抱着最后一个纸箱站在周舒怀家门口,心跳有些雀跃又有些紧张。
箱子里装着她的摄像机、几本常用的摄影集,还有钟思琪送的“入住贺礼”——一幅画着两人牵手的速写,旁边写着“祝‘理科F4’首个同居项目启动成功”。
周舒怀从她手里接过纸箱,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别紧张,就当换个地方住,和以前一样。”他打开门,屋里的景象让陈念愣了愣——客厅的墙上挂着她拍的星轨照片,阳台种着她喜欢的薄荷,连书架上都留出了一半空位,等着放她的书。
“你早就准备好了?”陈念的眼眶微微发热,原来他早就悄悄为她布置了一个家的模样。
“嗯,”周舒怀牵着她的手走进来,“等这一天等了七年,总得有点仪式感。”他指着卧室门口的风铃,“你高中时说喜欢风吹过铃铛的声音,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同款。”
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像高中时实验室窗外的声音,温柔而熟悉。
搬家后的第一顿晚餐,周舒怀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陈念举着摄像机在旁边拍摄,镜头里的他切菜、煲汤,动作熟练得不像个“理科宅男”。
“你什么时候学的做饭?”她笑着问,镜头扫过锅里咕嘟冒泡的荔枝粥,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
“这几年跟着菜谱学的,”周舒怀回头对她笑,“总想着万一哪天你来了,能给你做你喜欢的菜。”
他盛出一碗粥递给她,“尝尝看,有没有当年老板娘的味道?”
陈念喝着温热的荔枝粥,甜腻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心里却比粥更暖。她举起相机,对着他按下快门,照片里的周舒怀系着围裙,脸上沾了点面粉,笑得像个孩子。
晚上一起整理照片时,陈念翻出高中时的旧相册,指着一张周舒怀打篮球的照片:“你看你当年,投篮姿势多傻。”
周舒怀凑过去看,手指划过照片里躲在角落的小小身影:“这不是某人偷偷拍我吗?镜头都没藏好。”
两人笑着翻看旧照片,时光在笑声中缓缓流淌,那些曾经的遗憾和伤痛,都在这烟火气的日常里渐渐淡去。
钟思琪和方奕周末来“暖房”,带来了大包小包的礼物,看到客厅里的情侣杯、阳台上的双人吊椅,钟思琪夸张地喊:“啧啧啧,这才几天,就甜得发腻了!”
方奕把游戏机接上电视:“舒怀,来一局!让你见识见识我这几年的进步!”
四个在客厅里打游戏、吃零食、看老照片,像回到了高中时的周末,却多了几分成年人的安稳与甜蜜。
陈念靠在周舒怀肩上,看着钟思琪和方奕打闹,突然觉得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有爱人在侧,有朋友相伴,有温暖的家,有驱散黑暗的光。
深夜送走朋友,周舒怀洗完澡出来,看到陈念坐在沙发上发呆,手里握着那颗旧荔枝糖纸。他走过去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
“在想……”陈念靠在他肩上,声音轻轻的,“原来幸福真的可以这么简单,简单到一碗粥、一个拥抱、一声风铃响,就觉得拥有了全世界。”她抬头看着他,眼里闪着温柔的光,“周舒怀,谢谢你让我等到了这一天。”
周舒怀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声音温柔而坚定:“不是我让你等,是我们一起等来了彼此。”他关掉客厅的灯,牵着她的手走向卧室,“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这么简单而幸福。”
风铃在夜色中轻轻作响,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属于他们的故事,在这场烟火气的同居生活里,写下了最安稳的篇章。
七年的等待与煎熬,终于换来了此刻的岁月静好;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牵挂,那些躲在光谱下的约定,都在这日常的点滴里找到了归宿,柴米油盐会是甜的,星光会是暖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
阳光透过心理工作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陈念坐在沙发上,指尖轻轻摩挲着减压球,周舒怀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给予无声的力量。今天是她最后一次复查,也是检验这段时间康复成果的日子。
徐瑾翻看着厚厚的康复报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各项指标都很稳定,情绪光谱图呈现健康的波动频率,创伤应激反应几乎消失了。”他合上报告,目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陈念,恭喜你,你已经完全康复了。”
“真的吗?”陈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颤抖,眼眶瞬间湿润。这几年的挣扎与努力,在这一刻终于有了最圆满的答案。
“当然是真的,”徐瑾笑着点头,“你现在的状态比很多没有经历过创伤的人还要好。这不仅是治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勇气,还有……身边人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