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真相(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A大的春天带着樱花的甜香而来,实验室窗外的樱花开得正好,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像一场温柔的雨。

周舒怀的“情感光谱识别系统”通过了验收,接到了第一个合作订单——为一家心理机构开发“情绪可视化工具”,将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动态光谱。

对接会上,当机构代表走进实验室时,周舒怀握着笔的手指猛地收紧——来的人是徐瑾。

徐瑾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温和又专业,和庆功宴上护着陈念的样子截然不同。他伸出手,笑容得体:“周博士,久仰大名,没想到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你。”

周舒怀站起身,指尖微凉,握了握他的手:“徐先生,合作愉快。”语气平静得像在对待普通客户,只有钟思琪注意到他耳根泛起的微红。

合作需求沟通会上,徐瑾提到了核心需求:“我们希望系统能识别复杂的创伤后情绪,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因家庭变故产生的心理波动。”

他展示的案例里,有个匿名来访者的情绪曲线,在看到“光谱”“荔枝”“星轨”等关键词时,会出现剧烈波动。

周舒怀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个案例的细节,和他猜测的陈念的经历太过相似。

“这个案例很典型,”徐瑾的目光落在周舒怀身上,带着一丝探究,“来访者因为家庭变故被迫和朋友断联,多年后始终无法走出创伤,甚至不敢面对过去的人际关系。”

钟思琪的笔尖在速写本上划出长长的痕迹,方奕握紧了拳头,实验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周舒怀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系统的参数界面:“可以通过增加‘童年记忆锚点’识别模块来优化,比如特定的物品、场景对应的情绪反应。”

他的声音冷静,专业得不带一丝情绪,“需要提供更多来访者的记忆关联素材,比如……她过去喜欢的物品、常去的地方。”

徐瑾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我会让团队整理资料。另外,我们机构有位摄影师负责情绪可视化素材拍摄,后续可能需要和周博士对接技术细节。”

周舒怀的心猛地一跳,预感到了什么。

果然,徐瑾补充道:“就是陈念,她现在是我们的兼职摄影师,负责用镜头记录情绪光谱。”

“不必了。”周舒怀几乎是立刻拒绝,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技术对接我会安排团队成员负责,不需要麻烦陈小姐。”

徐瑾看着他紧绷的侧脸,突然笑了:“周博士似乎对陈念有误会。其实她这些年……过得并不好。家庭变故让她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连和人正常交流都困难,更别说主动联系你们了。”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我是她的心理师,也是……帮助她康复的朋友,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关系。”

“朋友?”方奕忍不住开口,“庆功宴上你说你们是情侣!”

“是我提议的,”徐瑾的目光转向窗外的樱花,“当时她的创伤应激反应很严重,面对周博士的靠近出现了强烈的回避行为,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帮她解围。”

他拿出一份心理评估报告的片段,上面清晰地写着“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社交恐惧”,“她一直在努力康复,甚至主动提出参与这个项目,就是想……慢慢面对过去。”

实验室里一片沉默。周舒怀看着那份报告,心脏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着,之前的愤怒、委屈瞬间被心疼取代。

原来她的沉默不是冷漠,她的回避不是不爱,而是被创伤困住的无奈。

“她现在在楼下的摄影棚,”徐瑾站起身,“如果你们愿意,或许可以……见一面,以项目合作的名义。”

周舒怀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发白。

他犹豫着,挣扎着,七年的等待、误解、伤痛在这一刻翻涌,却抵不过心底那个微弱的声音——他想见她,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想告诉她……他不怪她了。

钟思琪轻轻推了推他:“去吧,给她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周舒怀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脚步缓慢却坚定地走向门口。窗外的樱花还在飘落,像在为这场迟到的真相和重逢,铺就一条温柔的路。

误解的冰层开始融化,真相的微光穿透阴霾,周舒怀带着复杂的心情走向摄影棚,走向那个他牵挂了七年的人。

这一次,他们或许能以更成熟的方式,重新面对过去的创伤,让彼此的光谱,在理解和治愈中,找到新的共振可能。

通往摄影棚的走廊格外漫长,周舒怀的每一步都像踩在记忆的碎片上。

徐瑾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那些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恐惧”的词汇,和记忆里陈念举着摄像机的笑脸重叠,尖锐地刺痛着心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