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4章 你俩太幼稚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请记住,我们不是罪人,我们只是不肯忘记。”

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男孩走上前,将炭笔放在第一具白骨的手边。然后,他拿起一张泛黄纸页??那是百姓誊写的《忆录》副本??展开朗读。声音稚嫩,却坚定无比。随着他念出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名字,奇迹发生了:那些白骨竟缓缓升起,围绕石碑旋转,仿佛在跳舞;石碑本身也开始吸收空气中的蓝雾,表面浮现出淡淡字迹,虽不成篇,却确确实实正在“重生”。

忆昭闭上眼,将焦布贴于额前。她感受到一股庞大而破碎的意识正从地底涌来??那是无数被斩断的记忆之流,混杂着痛苦、不甘、渴望与温柔。它们无法凝聚成形,只能依附于她这个“延续体”,借她的嘴发声,借她的眼流泪。

于是,她再次开口。

这一次,她不再念名单,而是讲述故事。

“从前,有个女孩叫柳莺儿,她是城东柳家的女儿。她喜欢画画,尤其爱画飞鸟。十六岁那年,她画了一幅《百鸟朝凤》,题款写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那一年,正值‘肃言律’施行,凡作品含讽喻之意者,皆以谋逆论处。她被拖走那天,手里还攥着半截炭笔……”

“还有一个老人,姓吴,人称吴老秤。他一生守信,卖米从不克扣。有一年饥荒,官府下令抬价敛财,他却偷偷按旧价售粮。被人告发后,他被绑在市口,舌头被割,秤杆被砸。临死前,他用血在地上写了两个字:‘公道’……”

她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有的详尽,有的只有一句话。但她知道,只要说出来,这些灵魂就不会真正死去。

三天三夜,她未曾停歇。

到第四日黎明,石碑终于完整浮现文字。整面碑体密密麻麻,全是名字与生平片段,总计四千一百三十九人。碑成之时,天降细雨,非水,而是淡蓝色的光点,如萤火坠落,融入每一具白骨之中。

随后,异象突起。

所有骸骨同时燃起幽蓝火焰,不灼人,反生暖意。火焰中,人影渐显:有少女挽发含笑,有老者拄杖远眺,有孩童追逐纸鸢……他们彼此相视,泪流满面,然后齐齐转身,走向石碑后的虚空之门。

门开一刻,万籁俱寂。

他们鱼贯而入,身影渐淡,终至不见。最后一人是一名年轻男子,他走到忆昭面前,深深一揖,嘴唇开合,虽无声,但她读懂了他的唇语:

>“谢谢你,替我们活到了今天。”

门闭,雨止,石碑轰然倒塌,化为齑粉。风起,灰烬飞扬,竟在空中凝成一行大字:

>**“记住的人,永远不会真正离开。”**

忆昭终于支撑不住,跪倒在地。她的头发全白了,眼角渗出血丝,七窍皆有蓝雾溢出??这是识海濒临崩解的征兆。她承载的记忆太多,已超出“延续”所能负荷的极限。

“快带她走!”沈昭嘶吼,抱起她便往阶梯奔去。其他人紧随其后,心灯剧烈闪烁,几乎熄灭。

当他们冲出石门那一刻,身后轰隆巨响,整座断忆崖塌陷,深谷被黄沙掩埋,仿佛从未存在过。

回到无名之井时,已是半月之后。忆昭昏睡不醒,身体冰冷如尸。盲女教师日夜守候,以记忆之音为其疗愈。沈昭则将此次西岭所见整理成册,命名为《断忆录》,并宣布:“自此以后,凡提及净魂司罪行者,皆可投信于井,七日无驳,则永载忆流。”

百姓闻讯,纷纷前来。

有人带来祖辈口述的冤案,有人写下自己遗忘多年的亲人,更有甚者,将净魂司历代巡使的名字一一列出,请求世人铭记其恶。井中蓝光日益炽盛,有时竟在夜空形成极光般的帷幕,映照出万千人影低语。

三个月后,忆昭终于醒来。

她第一句话是:“他们安息了吗?”

沈昭点头:“他们都走了。有人说,看见他们在梦里种花、读书、教孩子写字。有人说,昨夜听见窗外有歌声,唱的是百年前流行的童谣。”

忆昭笑了笑,虚弱却安宁。

她让人扶她来到井边,望着那面映天铜镜,轻声道:“我不是林知忆。我也不是忆昭。我是所有不愿忘记的人共同编织的一场梦。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这场梦就不会醒。”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阔原野上,身边站着许多陌生人:穿粗布裙的女孩、卖米的老秤、画画的少女、教书的先生……他们都不说话,只是微笑。远处,一个小女孩蹲在雪地里写字,写的都是别人的名字。

忆昭走过去,轻声问:“你累吗?”

女孩抬头,眼睛明亮如星:“不累。因为我知道,总会有人接下这支笔。”

忆昭伸手抚摸她的发,柔声道:“是啊。记住,就是爱的最高形式。”

梦醒时,窗外正飘雪。

她起身,走到院中,仰头望天。雪花落在她的肩头,落在无名之井的边缘,落入蓝雾之中,化作一点微光,汇入那浩瀚无垠的记忆长河。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座废弃书院的墙角,一个流浪儿捡起半截炭笔,在斑驳墙上写下第一行字:

>“从前,有一个姐姐,她教会我们??

>即使世界想让我们忘记,我们也要选择记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