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荒滩上的踏弩陷阱(第1页)
连续两天的长途奔袭,将城市的喧嚣彻底甩在身后。窗外的景色从绿意盎然的丘陵逐渐褪变为一片无边无际的苍黄。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三种颜色:头顶蔚蓝到近乎残酷的天空,脚下绵延至地平线的黄沙戈壁,以及零星点缀其间的、枯槁的耐旱灌木。
空气变得干燥而炽热,风卷着沙粒,不停地拍打着车窗,发出细碎而执拗的声响。越野车在几乎看不出路径的荒滩上颠簸前行,每一次起伏都扬起一片沙尘。
陈老紧握着方向盘,目光不断扫视着窗外几乎一成不变的景色,又时不时低头核对摊在腿上的手绘地图和一台老旧的GPS定位仪。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鬼地方,几十年了,还是这么难找。”他嘟囔着,“风沙把地形都改了多少回了……指望那点模糊记载,真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后座的林晓晓放下手中的资料,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她适应得似乎比周衍好些,但紧抿的嘴唇也透露着疲惫和焦虑。“根据《辽代丧葬考》的补遗笔记记载,耶律氏的一支偏系曾在这一带活动。他们的墓葬不喜明显封土,多依沙地岩层走势而建,入口极其隐蔽,常以天然风蚀岩柱或枯死的胡杨木为标记。”
她指了指窗外几处奇形怪状、被风沙雕琢得如同鬼魅的岩石:“但这些……看起来都差不多。”
周衍沉默地望着窗外。他的心情比这荒滩更加苍茫。希望似乎随着视野的开阔而变得越来越渺茫。父亲的时间不多了,每一粒沙流逝,都像在倒计时。
中午时分,他们在一条几乎干涸的河床旁停下休整。简单吃了些压缩食物,补充水分。气氛有些沉闷,失败的阴影开始悄然弥漫。
“不能这么瞎找。”陈老灌了口水,抹了把嘴,“范围还是太大。得想办法缩小区域。”
林晓晓从她的金属箱里取出一台小巧的无人机和笔记本电脑。“我试试这个。高空视角也许能发现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的规律或人工痕迹。”
无人机嗡鸣着升空,像一只纤细的沙鹰,开始在苍穹下盘旋。周衍和陈老围在电脑屏幕前,看着传回的画面——依旧是令人绝望的、重复的黄沙与岩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烈日西斜,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突然,林晓晓指着屏幕边缘的一处:“等等,放大那里!”
那是一片相对平坦的沙地,中央却突兀地耸立着几块巨大的、相互倚靠的褐色砂岩,整体形状隐约像一个……坍塌的祭坛?或者说,一个被掩埋的入口标识?
“过去看看!”周衍立刻道,心中重新燃起一丝火苗。
三人迅速上车,朝着那个方向驶去。靠近后才发现,那几块岩石比远处看到的更为巨大,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刻痕,但己被风沙侵蚀得难以辨认。
陈老拿出金属探杆,插入岩石周围的沙地,仔细感受着反馈的震动。“下面的土质……有点不一样,似乎有回填的痕迹。”
希望大增。三人以岩石为中心,开始分头仔细搜寻任何可能的入口迹象。
林晓晓负责东侧。她一手拿着一个类似罗盘的风水定位仪(她坚持这叫“环境磁场测量仪”),另一手翻着《辽代丧葬考》的手抄笔记页,对照着上面的星宿方位图和地貌描述,神情专注而严肃。
“巽位风动,沙覆其形……坎位水隐,石藏其钥……”她喃喃自语,一步步向前探索,不知不觉走向一处看起来并无异常的、微微凸起的沙丘。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仪器和古籍上,试图将千年前的文字与眼前这片死寂的土地对应起来。
就在她的登山鞋即将踩上沙丘顶部的瞬间——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几乎被风声掩盖的机括轻响,自沙地下传来!
“小心!”一首用眼角余光关注着周围的周衍心脏猛地一抽,失声惊呼!
但己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