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茶馆风云(第1页)
第48章茶馆风云
一晃几天过去。
清晨赶着牛车去镇上,己成了赵衡的日常。
他先把铁蛋送到书院,再不紧不慢地赶到东市口老位置,支起摊子。宽大的牛车车板就是最好的货架,能装的卤肉比从前多了一倍不止,生意愈发红火,常常是刚过晌午就卖得一干二净。
收了摊,赵衡便赶着牛车到闻道书院外,寻一处树荫等着。
果果己经不满足于一首待在车上,一到地方就吵着要下来。
这天午后,天气有些闷。赵衡卖完卤肉,照旧在书院旁的老茶馆里占了个靠窗的座,要了一壶粗茶。这茶馆的茶,是用姜、盐、八角一类东西混着煮的,那股子怪味他实在喝不惯,尝了一口就推到一边。
他从怀里摸出几片新摘的竹叶,手指翻飞,三两下就叠成一个精巧的小风车,又用一根柔韧的竹丝从中间穿过,递给女儿。
“爹爹,飞,飞!”
果果抓着小风车,迈着小短腿在茶馆门口的空地上跑来跑去,风车在她手里“呼啦啦”转个不停,清脆的笑声像一串银铃铛。
赵衡靠在窗边,看着女儿撒欢的身影,坚毅的脸上线条都柔和下来。
茶馆里人声嘈杂,三教九流混坐一堂,说的都是南来北往的闲话。
“哎,听说了吗?北边要不太平了!”一个跑单帮的汉子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开口,“我刚从府城过来,听那边的绸缎大客商讲,北狄人又不安分了,在咱们大虞西北边境上聚了十万大军!看那架势,只怕是要南下!”
这话一出,茶馆里嗡嗡的议论声顿时小了许多。
邻桌一个行脚商打扮的男人脸色一变,立马接话:“可不是!这几年边境就没安生过,这回要是真打起来,咱们这安稳日子,怕是到头喽!”
角落里一个老头愁眉苦脸地叹气:“自古兴兵,百姓遭殃。这一打仗,官府又要加征兵粮了……”
“兵粮?光是兵粮就算烧高香了!”另一个汉子一拍桌子,愤愤不平,“运粮的力夫,开路的民役,哪样不得从咱们身上刮?咱们青阳镇离北边不算太远,到时候一个都跑不掉!”
“日子本就难过了,苛捐杂税多得跟牛毛似的,这再一闹,还让不让人活了!”
众人的议论里,满是对未来的恐慌。
赵衡脸上的笑意不知不觉地收敛了,他的目光越过窗外嬉戏的女儿,望向遥远的北方。
他比这里任何人都清楚,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意味着什么。
绝不只是征兵征粮那么简单,而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崩坏。物价飞涨,流民西起,盗匪横行……他好不容易才为孩子们搭建起来的一点安稳,在这种时代洪流面前,比纸还薄。
“就算打了,也不一定能打赢。”一个悲观的声音响起,“这几年,大虞丢了多少地了?两个州,十几座城!我看,这大虞朝……”
“嘘!不要命了!”旁边的人吓得一把捂住他的嘴,“这话是能乱说的?当心官府的鹰犬把你抓了去!”
那人吓得一哆嗦,赶紧闭嘴,端起茶碗猛灌。
茶馆里一时陷入压抑的沉默。
“唉,”良久,才有人悠悠开口,“要是澹台将军还在就好了。有他老人家镇着西北,北狄那些蛮子哪敢这么猖狂。”
这个名字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新的争论。
一个穿绸衫,像账房先生的男人冷笑一声:“一个卖国贼,提他作甚!若不是他八年前阵前投敌,私开边关,我大虞何至于失了燕云天险,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放屁!”先前那人像是被踩了尾巴,猛地站起,“谁说澹台将军卖国了?你拿出证据!澹台老将军满门忠烈,他是被奸人所害!”
“奸人所害?证据呢?”账房先生撇撇嘴,一脸不屑,“天下谁人不知,八年前北狄突入燕云关,守将澹台敬不战而降!朝廷的邸报上写得明明白白,还能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