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投资教育培养人才(第1页)
晴风基金会的成立,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林枫最初的预期。百亿资金的投向,尤其是在基础科研和贫困地区教育医疗领域的重磅投入,在主流舆论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资本向善”、“企业社会责任标杆”等词汇频繁地与晴风资本和林枫个人联系在一起。这种正面的社会形象,无形中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使得安德森和楚滢在境外操控的那些抹黑言论,如同撞在磐石上的浪花,虽然依旧喋喋不休,却难以再掀起大的风浪。
然而,林枫的思考并未停留在慈善捐助的层面。在亲自审阅了几份由苏晴推荐的、关于偏远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深度调查报告,以及赵铭团队整理的、关于国内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分析后,一个更深层次、更具战略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单纯的资金援助可以解决一时之困,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轨迹和行业生态。真正可持续的回馈,在于知识和机会的赋能,在于系统性地培养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在金融这个他赖以崛起、也深知其诡谲与重要的领域,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和扎实专业素养的新生代,极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沉沦,成为下一个邢延庆,或是被下一个“安德森”利用的棋子。
这个想法,在与苏晴、赵铭等人进行几次深入探讨后,迅速成熟,并提上了日程。
这天,晴风资本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再次引发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林枫宣布,在晴风基金会下,正式设立“晴风未来金融人才计划”。该计划将投入首期二十亿资金,面向全国顶尖高校的优秀学子(特别是家境贫寒但天赋出众者),设立专项奖学金和科研基金;同时,联合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打造一个开放、前沿的“晴风金融实践与创新平台”,提供系统性的课程培训、实战模拟、名师指导和实习就业机会,旨在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的新一代金融人才。
消息一出,金融圈和教育界为之震动。这是国内罕见的、由私营资本发起的、规模如此巨大且体系完整的高端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在计划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林枫面对台下众多的媒体记者、高校代表和业内人士,发表了精心准备的演讲。他没有过多谈论商业回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责任与未来上。
“……金融市场是国家经济的血脉,金融人才是驾驭这血脉的关键。我们见证过这个市场的波澜壮阔,也深知其暗流汹涌。一个健康、有活力的金融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和规则,更需要一批批怀抱理想、坚守底线、精通专业、勇于创新的建设者,而非破坏者或投机客。”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诚恳而坚定:“‘晴风未来金融人才计划’,是我们对行业未来的一份投资,更是对社会的一份承诺。我们希望能搭建一个平台,帮助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少走弯路,跨越门槛,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深刻理解金融服务的本源,建立起对市场的敬畏和对规则的尊重。我们相信,教育的力量,能够塑造更美好的金融未来。”
演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许多高校领导当场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然而,阳光越是明亮,投射出的阴影便越是清晰分明。
就在“晴风未来金融人才计划”备受瞩目、赞誉纷至沓来之际,那个潜伏在暗处、依靠吸食负面情绪和制造混乱而存在的幽灵,再次按捺不住了。
在几个流量巨大的匿名八卦论坛和社交媒体群组里,一系列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爆料帖”开始悄然流传,并以惊人的速度发酵。发帖人显然对楚滢的过往极其了解,甚至掌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私密细节和影像资料(部分经过刻意裁剪和误导性解读)。这些帖子的目标明确——将楚滢塑造成一个为了金钱和上位不择手段、品行极其不堪的“捞女”典型,并试图将她与林枫的过往关系,扭曲成一段“拜金女攀附未成反噬恩主”的狗血故事。
爆料内容“精彩”纷呈:
有楚滢在不同时期,与不同身份男士(包括但不限于邢延庆、赵西哲以及一些后来被证实是虚构身份的所谓“富二代”)举止亲密、收取昂贵礼物的照片,配文暗示其同时周旋于多个男人之间。
有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楚滢用极其露骨和势利的语言,评价不同的追求者,将男人视为提款机和垫脚石。
还有所谓的“知情人”透露,楚滢出身底层,却极度虚荣,学生时代就惯于利用姿色获取好处,甚至有过校园贷和整容的黑历史……
这些真伪混杂、极具煽动性的内容,迅速点燃了网络猎奇和批判的狂欢。一时间,“金融圈毒妇楚滢”、“拜金女终极形态”、“林枫前女友真面目”等话题标签充斥着相关平台。无数不明真相的网民涌入评论区,用最恶毒的语言对楚滢进行着人身攻击和道德审判。
这些爆料帖,虽然表面上是在“揭露”楚滢,但其行文风格和引导方向,都隐隐将矛头指向了林枫——看,这就是你林枫曾经倾心过的女人,你的眼光如此之差,你是否也曾是她的“提款机”之一?你如今的光鲜形象,是否建立在曾经识人不明的愚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