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天使投资遭遇截胡(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睿思基因”(RuisGene):由斯坦福归国的天才科学家团队创立,专注于更前沿的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术独特性强,但商业化路径更长,目前估值仅为‘创新医疗’的十分之一。创始人团队与李博师出同门,但理念有分歧。】

【2。“深度智药”(DeepPharma):专注于利用AI算法大规模筛选和设计新型分子药物,平台技术潜力巨大,但尚未有进入临床阶段的产品。团队年轻,极度缺乏资金和市场资源。】

王浩看着系统屏幕上列出的信息和林枫的计划,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妙啊!枫哥!我们先泼盆冷水,让蔚蓝资本的投资看起来像个傻子和阴谋!然后挖他的墙角,动摇他的军心!最后我们首接去投更好的!让安德森花高价捡我们挑剩下的!不对,甚至是可能烂在手里的!”

“不止如此。”林枫冷冷地补充道,“告诉赵铭,以晴风资本研究院的名义,发布一份关于全球基因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在报告里,要‘客观’地分析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和风险,尤其要点出某些看似热门但实则专利密集、容易陷入诉讼漩涡的领域。同时,要highlight(突出)那些更具颠覆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向。”

“杀人诛心!这是要在学术和行业认知上彻底否定他们!”王浩彻底明白了林枫的全局谋划。

“去吧。动作要快。”林枫挥挥手。

王浩领命,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金融科技圈暗流涌动。

先是几篇“客观深入”的报道开始流传,详细分析了“创新医疗”所在领域的技术挑战和潜在风险,虽然肯定了其技术价值,但也泼足了冷水,让许多原本羡慕的同行开始暗自嘀咕蔚蓝资本这钱花得是不是太冲动了。

接着,市场上开始流传一些小道消息,说“创新医疗”的核心技术团队对引入蔚蓝资本这种“纯粹财务投资、不懂技术”的机构有所顾虑,担心其急功近利会干扰研发节奏。

最后,晴风资本研究院那份分量十足的趋势报告发布,在业内引起不小反响。报告虽未点名,但其指向性非常明确,使得“创新医疗”的技术路线和估值水平受到了更多质疑。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虽然未能改变“创新医疗”与蔚蓝资本签约的事实,却成功地在市场上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也让李博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而林枫,则带着团队,悄然拜访了“睿思基因”和“深度智药”。

与“创新医疗”那种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状态不同,这两家公司还处于更早期的“实验室”阶段。“睿思基因”挤在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小角落里,创始人徐睿是个不修边幅的技术狂人,谈起基因编辑眼睛发光,但对商业一窍不通。“深度智药”则更寒酸,租用着共享办公空间,几个年轻人围着几台高性能服务器,不断地调试着算法模型。

但林枫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更纯粹的技术追求和更大的未来潜力。他与徐睿畅谈CRISPR技术的下一代进化,与“深度智药”的年轻人讨论AI模型的数据瓶颈和算力需求。他没有像蔚蓝资本那样抛出令人眩晕的高估值,而是给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并承诺提供除了资金之外,更多的产业资源、人才引进和战略指导。

他的专业、真诚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打动了这些真正想做事的科学家。

很快,晴风资本先后宣布完成对“睿思基因”和“深度智药”的A轮领投。投资金额远低于蔚蓝资本给“创新医疗”的钱,但在业内却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因为懂行的人都能看出,林枫投的,才是真正代表未来的、可能爆发出更大能量的核心技术。

香港,阿斯加德办公室。

卡尔·安德森看着屏幕上关于晴风资本投资“睿思基因”和“深度智药”的新闻,脸色并不好看。他成功截胡了“创新医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仿佛一拳打在了空处。林枫非但没有气急败坏地跟进竞价,反而另起炉灶,跑去投了两个更早期、更便宜、但在某些人看来潜力更大的项目。这让他感觉自己像个花了冤枉钱的冤大头。

而且,市场上那些关于“创新医疗”的负面舆论,也让他很不舒服。

“先生,看来这个林枫,比我们想象的更难缠。”助理在一旁低声道。

安德森冷哼一声:“不过是小聪明罢了。早期投资风险巨大,十个里能成一个就不错了。他投的那两个,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

但他心里知道,这场围绕未来赛道的争夺,他己经先失一局。林枫用更小的代价,可能撬动了更大的杠杆。

“让我们的人,也关注一下‘睿思基因’和‘深度智药’。”安德森阴沉着脸吩咐,“看看有没有机会……给他们制造点麻烦。另外,‘创新医疗’那边,既然投了钱,就派人进去,盯紧点,催催他们,尽快出成果,或者……尽快想办法把估值做上去,找接盘侠。”

“是,先生。”

天使投资的第一回合,看似林枫被截胡,实则他巧妙地金蝉脱壳,并将对手引入了可能的价值陷阱。

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林枫的布局,从来不止于一家公司。他的目光,早己投向了更广阔的、由无数创新节点构成的未来网络。

安德森的截胡,反而加速了他构建这个网络的进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