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屯田令(第4页)
犁铧破土,泥浪如雪崩;
火刀燃草,青烟似春雾;
牛铃马铃,汇成隆隆春雷,滚过黄河,滚过贺兰,滚向更远的贝加尔。
雪原尽头,一面“屯田”大旗猎猎作响,
旗下,第一株燕麦抽穗,
穗头沾着未化的雪,
像一粒粒绿色的火种,
在万蹄雷声中,
悄悄点燃了整个草原的春天。
西月十西,立夏。野马川上最后一抹残雪被夜雨冲散,河谷里突然浮起一层淡青薄雾——不是雾,是万顷燕麦拔节扬花的麦浪,在风下起伏,像一匹无边绿绸抖动的波纹。
章衡披青绢短衫,赤脚踏田埂。麦芒刺踝,他却笑对左右:“这才是真正的狼牙路——狼牙是犁铧,路是麦浪。”
耕期既毕,一万二千头耕牛、五千火马按“屯田律”入籍:
每牛编“火印号”:烙“屯”、“田”、“戍”三火印,号分三色,以辨军、民、牧;
牛倌持“牛籍牌”,写明齿岁、毛色、产犊记录;
岁终考绩:产犊多者赏鲸油十斤、火刀一把;瘦损者鞭二十。
牛群归栏时,铃声与麦浪声相和,远远听去,竟像黄河春汛。
麦苗没膝处,暗布“火渠网”:
主渠宽六尺,以鲸骨槽衬水泥,雪水、雨水兼收;
支渠密如蛛网,每百步设“火渠闸”,闸板嵌火铜,寒夜自燃,融冰通水;
渠边遍插“火渠灯”——灯座铜制,内盛鲸油,夜点不熄,照水防狼。
一夜雷雨,火渠灯映雨丝如万条红线,落在麦浪,泛起细碎银光。
五月初五,端午。
章衡于野马川高台设“授田大典”。
十万流民、降羌,按名册排队:
每户领“鱼鳞木牌”一块,正面刻姓名、田亩、西至,背面烙火印;
牌与牛籍牌、马籍牌互合,曰“三牌合一”,逃丁、失牛、弃田皆可追索;
授田毕,屯丁举火盆过顶,绕台三匝,火盆内烧“羌契”旧纸,以示归宋。
火光照见麦浪,麦浪映出人脸,人脸又映回火光,仿佛十万团火在绿海上漂。
是夜,屯丁与羌民围火而歌:
羌女击羊皮鼓,汉儿吹筚篥,同唱新编《麦浪谣》:
“燕麦青,燕麦黄,
燕麦低头望雪霜;
雪霜化水水入渠,
渠水照见宋家郎。
郎骑火马牛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