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机遇之门 艺考与好莱坞邀约(第1页)
六月的首尔总裹着黏腻的热,忠武路的老槐树把影子拉得老长,蝉鸣声里混着毕业季的喧闹。崔芯爱站在高中校门口,手里攥着烫金的毕业证书,封面还带着印刷厂的余温。金敏雅抱着一摞同学录跑过来,笔尖在纸上划过“一定要常联系”的字迹,墨水洇开一点,像她们半年来一起刷题的日子里,不小心洒在笔记本上的咖啡渍。
“芯爱,你真的要去考首尔艺大啊?”金敏雅把同学录递给她,眼里满是不舍,“我还以为我们能一起去延世大学呢。”
崔芯爱笑着接过笔,在同学录上写下自己的出租屋地址——不是崔家餐馆的地址,是属于她自己的、带着向日葵阳台的地址。“我喜欢演戏,想试试。”她顿了顿,想起半年前第一次在片场炒青菜的场景,想起导演说“你有生活的温度”,心里更定了,“而且李老师说,我的演技能考上。”
李老师确实这么说过。上周模拟考结束后,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首尔艺术大学的招生简章,指着“演技系”的介绍说:“你身上有股劲,不是那种刻意的‘想红’,是能沉下来演角色的劲,去试试吧,老师相信你。”那天办公室的风扇吱呀转着,李老师的眼镜反射着窗外的阳光,像给她的梦想镀了层亮。
艺考在七月初,崔芯爱用了整个六月备考。每天早上六点,她就坐在阳台的小桌子前,对着镜子练习“独白”——选的是《海鸥》里妮娜的台词,讲的是“我是海鸥,我要飞”,每次念到这句,她都会想起自己拖着旧行李箱离开崔家的那天,风里的味道和现在阳台上的向日葵香,慢慢重合。
系统的“台词演技专精”没让她突然变成“戏精”,而是让她能更快抓住台词里的情绪。比如念到妮娜的“我受过苦,我还在受苦”,她会想起在崔家洗到发红的手,想起第一次炒青菜时溅到手上的油,这些真实的疼,让台词里的“苦”不再是空洞的字,而是能摸到的温度。她还会把台词写在便签上,贴在出租屋的冰箱上、书桌上,刷牙时念,煮面时念,让台词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艺考那天,首尔艺大的校园里挤满了考生,有的穿着精致的礼服,有的背着专业的摄影机,只有崔芯爱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手里攥着一张折得平整的台词稿。考场在一栋老教学楼里,走廊的墙上贴着往届学长学姐的剧照,有演话剧的,有演电影的,每张脸上都闪着光。
“下一个,崔芯爱。”
她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三个考官坐在桌子后面,中间的考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手里拿着她的报名表,眼神里带着审视的温和。“请表演一段你准备的独白。”
崔芯爱走到考场中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妮娜的样子——不是课本里的角色,是像她一样,在底层挣扎却还想飞的女孩。她睁开眼,声音轻轻的,却很坚定:“我是海鸥……以前我是个小姑娘,像你现在看见的一样,我爱我的父亲,我爱妈妈,我爱这湖边的一切……”
念到“我受过苦”时,她的声音微微发颤,不是刻意哭腔,是像风掠过湖面的涟漪,带着点委屈,却又藏着劲;念到“我要飞”时,她抬起头,眼神看向窗外的天空,像真的能看到海鸥飞过——这个细节是她临时加的,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阳台看到的首尔天空,蓝得能装下所有梦想。
老教授放下报名表,点了点头:“你为什么选这段独白?”
“因为我懂她的苦,也懂她想飞的劲。”崔芯爱坦诚地说,“我以前在餐馆洗盘子,每天要洗很多碗,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后来才知道,我也能像她一样,试着飞一次。”
考场里安静了几秒,老教授笑了:“你很诚实,也很有悟性。回去等通知吧。”
走出考场时,阳光正好,崔芯爱掏出手机,给李老师发了条短信:“老师,我尽力了。”很快收到回复:“不管结果怎样,你都是老师的骄傲。”
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崔芯爱没闲着,继续接一些独立电影的小角色,大多是像她一样的“小人物”——便利店打工妹、工厂女工、追梦的素人歌手。每次拿到剧本,她都会先把角色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对比,找“共情点”:演工厂女工,她会想起在崔家揉面团的日子,手上的劲都是实的;演素人歌手,她会想起自己攒钱买mp3的日子,唱歌时眼里的光是真的。
七月底的一天,她刚拍完一场戏,回到出租屋,手机突然收到一封陌生邮件。发件人是“洛杉矶新星casting工作室”,标题写着“《东方列车》角色试镜邀请”。她愣了一下,点开邮件——里面说,根据系统之前提供的推荐信,邀请她参加国际合拍电影《东方列车》的试镜,角色是“神秘的女学生”,试镜地点在洛杉矶,时间在八月中旬。
“系统的推荐信……”崔芯爱想起穿越时系统给的奖励,心里一阵发热。她走到阳台,看着向日葵,花盘比之前更大了,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像在为她开心。
第二天,她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首尔艺大演技系的录取通知书,红色的封面,印着“录取”两个字,烫金的,比毕业证书还亮。李老师拿着通知书,比她还激动:“我就说你能考上!以后要成大演员了!”
金敏雅也来了,抱着她哭了一场:“太好了芯爱!你要加油,以后我去电影院看你的电影!”
崔芯爱笑着点头,心里却在想好莱坞试镜的事。她得赶紧学英语,虽然系统给了“英语母语级”的语言包,但她得在现实中找个借口——林岚晚上睡觉穿越,白天醒来可以借口“报了线上英语班,准备以后旅游用”,这样别人都不会怀疑。
接下来的两周,她会对着电脑看《东方列车》的剧本梗概,用系统语言包逐句理解角色——“神秘的女学生”,总是抱着一本书,眼神里藏着故事,一首在找妈妈。她会把角色的台词翻译成韩语,再翻译成英语,反复念,让嘴和脑子都适应英语的节奏。
八月初,崔母给她打了个电话,声音里带着点犹豫:“芯爱,餐馆最近忙不过来,英雄又偷懒……你能不能回来帮几天忙?”
崔芯爱握着手机,阳台的风吹过来,带着向日葵的香。她想起以前在崔家,每次崔母这么说,她都会立刻回去洗盘子,可现在不一样了。“妈,我八月中旬要去洛杉矶,有点事。”她顿了顿,语气软了些,“我给你转点钱,你找个钟点工吧,别太累了。”
“去洛杉矶?你去那干什么?”崔母的声音里带着惊讶。
“有点学习上的事,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崔芯爱找了个借口,“妈,你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挂了电话,她给崔母转了五十万韩元——不是因为愧疚,是因为十七年的养育之恩,她记得,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牺牲自己”来回报。她走到阳台,看着向日葵,心里更定了:她要去洛杉矶,要去试镜,要抓住这个机会,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为了自己。
出发去洛杉矶前,崔芯爱收拾行李。她把首尔艺大的录取通知书放进行李箱的最底层。她还带了一盆小的向日葵幼苗,是从阳台那盆分出来的,装在一个小小的陶瓷盆里,放在行李箱的侧袋里——她想让向日葵,也跟着她一起,去看看洛杉矶的太阳。
金敏雅来送她,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这是我给你买的英语词典,虽然你说你会英语,但万一用得上呢?”
崔芯爱接过盒子,心里一阵温暖。她抱了抱金敏雅:“等我回来,给你带洛杉矶的特产。”
走进机场安检口时,崔芯爱回头看了一眼——金敏雅还在挥手,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像半年前她们一起在教室刷题的日子。她深吸一口气,转过身,走向登机口。
飞机起飞时,她看着窗外的首尔越来越小,心里却没有一点害怕,只有期待。她想起系统的“语言精通包”,想起自己在阳台背台词的日子,想起李老师的鼓励,想起金敏雅的词典,想起阳台上的向日葵——这些都是她的底气,让她有勇气,去遥远的洛杉矶,去面对未知的试镜,去抓住属于自己的、更远的梦想。
飞机穿过云层,阳光透过舷窗洒在她的脸上。崔芯爱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神秘的女学生”的样子——抱着书,眼神里藏着故事,在东方列车上寻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