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严苛的标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与振远精密的李振初步接洽后,陈序并未立刻敲定合作。

他需要更深入地评估这家工厂是否真的能承载他对产品近乎苛刻的品质要求。

几天后,他带着一份更加详尽的《产品品质规范书》再次来到振远精密。

这次,他首接来到了会议室,李振和他们的技术、质量负责人早己等候在此。陈序将厚厚的规范书放在桌上,开门见山:

“李总,各位,这是我们‘序言科技’对第一款移动电源产品的品质要求。请先过目。”

李振拿起一份,翻看起来。起初他神色还算平静,但越往后看,眉头皱得越紧。他身边的质控经理更是忍不住低呼了一声。

“陈总……”李振放下文件,深吸了一口气,指着其中几项条款,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电芯容量允许误差±1%?内阻离散性要求小于3毫欧?这……目前国内电芯厂,几乎没有能稳定达到这个水平的!”

陈序面色不变,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我知道有难度。但这是我们产品的底线。容量虚标是行业顽疾,我们要从根源上杜绝。”

质控经理扶了扶眼镜,指着另一条:“还有,循环寿命测试,要求500次充放后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国标是300次!而且要求全程记录每个电芯的电压、温度曲线?”

“没错。”陈序点头,“我们要给用户的不是短期内的惊艳,而是长期可靠的陪伴。数据不会说谎。”

李振翻到结构部分,又是一愣:“外壳接缝处缝隙要求小于0。1毫米,且必须均匀?按键按压寿命十万次?陈总,这己经是接近军工级的标准了!”

“用户体验藏在细节里。”陈序解释道,“缝隙不均、按键松垮,都会让用户觉得产品廉价。我们要做的是精品,不是大路货。”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振远精密的技术人员们面面相觑,这些标准远超他们以往接触过的任何客户,甚至比一些国际大牌的要求还要严格。

李振沉默了片刻,没有立刻抱怨或拒绝,而是抬头看向陈序,目光锐利:“陈总,我能问问吗?定这么高的标准,成本会急剧上升,售价必然不菲。您确定市场能接受?毕竟……这只是一个移动电源。”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代表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陈序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李总,我问你,五年后,当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当手机没电就意味着与外界失联时,用户愿意为什么样的移动电源付费?”

他不等回答,自问自答:“是愿意为便宜但用几个月就报废的山寨货付费,还是愿意为价格稍高,但关键时刻绝对可靠、充电飞快、用上几年依然坚挺的伙伴付费?”

他清晰地预见到未来人们对电子设备依赖度的剧增,以及消费升级对品质的需求。

“我要做的,不是迎合现在的市场,”陈序斩钉截铁,“而是定义未来的标准!现在看起来严苛,是因为大多数人还在将就。但我们,不能将就!”

这番话,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笃定,让李振等人陷入了沉思。他们能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在夸夸其谈,而是有着清晰的远景。

李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内心显然在激烈斗争。接受,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挑战;拒绝,则可能错过一个真正迈向高端的机遇。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技术人遇到挑战时的兴奋和决断:“陈总,你说服我了!要做,就做最好的!这些标准,我振远精密,接了!”

他转向自己的团队,语气不容置疑:“听到陈总的要求了吗?从今天起,这就是我们振远的新标杆!达不到的环节,就改!设备不行,就换!技术不够,就学!”

陈序看着李振眼中燃起的斗志,知道真正的合作伙伴找到了。严苛的标准,就像一块试金石,淘汰了投机者,筛选出了真正的匠心。

“合作愉快,李总。”陈序再次伸出手,这一次,握得更紧,更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