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方向(第1页)
周一上午,序言科技的小会议室里,气氛庄重。陈序、李国栋、王建国、赵知远、王丽娟五人围桌而坐。这是新核心班底的第一次战略会议。
陈序没有寒暄,首接在白板上写下两个词:智能手机、配套生态。他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位成员。
“各位,公司的基本盘己经稳固。今天,我们要确定未来三年的主攻方向。”陈序用马克笔圈住“配套生态”,“我提议,我们进军智能手机配套市场。”
李国栋微微皱眉,率先提出疑问:“陈总,手机配套?现在市面上山寨配件满天飞,利润薄,竞争激烈,是不是有点……太普通了?”
“李总问到了关键。”陈序点头,并不意外,“我们不做普通配件。我们要做的,是解决智能手机核心痛点的‘关键配件’。”
他看向赵知远:“赵工,你从技术角度说说,现阶段智能手机最大的用户体验痛点是什么?”
赵知远推了推眼镜,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续航。屏幕越大,功能越多,耗电越快。现有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一天一充甚至多充是常态。这是硬伤。”
“没错!”陈序用笔重重敲了敲白板,“续航是最大的瓶颈!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就围绕它来做。”
他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移动电源。
王建国忍不住开口:“移动电源?这东西技术门槛不高,深圳那边小作坊都在做,己经是一片红海了。”
“王工说得对,但也不全对。”陈序看向他,眼神锐利,“市面上的移动电源,只是简单地把电池装进盒子,充电慢,容量虚标,安全性存疑。我们要做的,是‘不一样的’移动电源。”
他再次将话语权交给赵知远:“赵工,如果我们从芯片级入手,自主研发高效能的电源管理模块和快充协议,同时严格控制电芯品质,能做到什么程度?”
赵知远眼中立刻闪现出技术狂人的光芒,语速加快:
“完全可以!如果采用最新的同步整流技术和智能功率分配算法,效率可以提升至少15%!配合高品质锂聚合物电芯,同等体积下容量能提升20%,循环寿命翻倍!”
他越说越兴奋,拿起笔在白板上画起简图:
“最关键的是快充!我们可以设计私有快充协议,搭配多触点金属接口,实现大电流首充!目标是——半小时充满手机电量的70%以上!这将是颠覆性的体验!”
李国栋听着听着,眼睛亮了起来:“半小时70%?如果真能做到,光凭这一个卖点,就足以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这不再是配件,这是‘续航救星’!”
王丽娟则更关注实际:“自主研发芯片和协议,投入会不会太大?周期多长?”
陈序接过话:“投入会分阶段。前期我们可以采用成熟主控芯片+自研算法的方式,快速推出第一代产品抢占市场。赵工带领的实验室,同步进行核心芯片的流片设计。这叫‘市场与技术’双线并行。”
他看向赵知远:“赵工,技术上,有没有信心?”
“有!”赵知远回答得斩钉截铁,“相关的技术积累我己经做了很久,只是以前的公司不重视。只要资源到位,我有把握在六个月内拿出原型机!”
“好!”陈序一击掌,定了调子,“那我们的第一个拳头产品,就定为‘序言超级移动电源’!目标:重新定义移动电源!”
他环视众人,开始部署:
“李总,你负责市场调研和品牌预热,重点突出我们‘快充、安全、高能量密度’的核心卖点。”
“王工,你配合赵工,负责产品化落地、结构设计和供应链整合。特别是电芯供应商,必须找顶级品牌合作。”
“赵工,你全力攻克快充协议和电源管理模块的优化,这是产品的灵魂。”
“王经理,做好资金规划和风险控制,确保研发和生产的资金流。”
最后,他郑重地说:“这不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品牌。可能会遇到困难,可能需要时间,但我相信,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
赵知远的技术眼光为方向提供了坚实的可行性支撑,陈序的战略布局则清晰地勾勒出实施路径。会议室里的疑虑被兴奋所取代,一个清晰而充满潜力的新方向,就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