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百件天人神兵金铁精华(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它们不像十年前那般汹涌澎湃,而是细密绵长,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渗入每一寸被梦侵蚀的土地。

东海之上,那青铜眼猛然睁开,发出一声凄厉尖啸,随即炸裂成无数碎片,沉入海底。

归墟退去了。

至少这一次。

※※※

五年后,桃溪镇醒世堂扩建为“承光院”。院中立起一座雕像:少年背影伫立风雪中,左手捧灯,右手握着半截晶石。每逢月圆之夜,雕像脚下便会自发燃起一圈金焰,不伤草木,唯照人心。

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破妄录》之余,也被要求每日静坐一刻,回忆一件让自己流泪的事。老师说:“若一日无泪,则心近梦。”

阿烬偶尔会回来,每次都默默坐在院角听讲。没人上前打扰,但每个孩子都知道他是谁。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他:“阿烬哥哥,将来我也能成为守灯人吗?”

阿烬摸了摸他的头,微笑道:“不用成为谁。只要你始终记得??疼的时候,别急着吃药。”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当晚,他在日记里写道:

>“今天我哭了。因为我想到奶奶去世那天,妈妈笑着说‘她走得安详’,可我知道她在说谎。阿烬哥哥说,这就是觉醒的开始。”

消息传开,周边七村三镇陆续建起小型承光点。有的设在废弃磨坊,有的藏于山洞深处,统一名为“微光屋”。屋中不供神佛,只悬一盏油灯,灯油由各地送来的金灰混合制成。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长期服用安魂茶的老人,在靠近微光屋时竟开始呕吐、抽搐,口中喊出失踪亲人的名字。医学无法解释,唯有觉醒者明白??那是被压抑太久的真实,在强行冲破梦境牢笼。

朝廷起初封锁消息,派兵捣毁数座微光屋。可每毁一处,便有十处悄然重生。甚至有官兵在执行任务时,突然扔下武器,跪地痛哭,声称想起了自己幼年时母亲被清梦军带走的场景。

最终,皇室不得不妥协,宣布“允许民间设立记忆保存机构”,但严禁传播“极端觉醒思想”。

讽刺的是,诏书下达当日,皇宫深处,一位年迈的太监悄悄点燃了一盏小灯。

他颤抖着手翻开一本尘封册子,上面记录着三十年前宫中一场大火:数十名知晓先帝死因的宫女太监集体自焚。而当年负责调查此事的御前侍卫,正是如今的皇帝。

灯焰摇曳,照亮他眼角滑落的泪水。

他低声呢喃:“我终于敢想了……对不起,姐姐。”

※※※

又一个十年过去。

阿烬已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去了极西之地,寻找传说中的“初梦之源”;也有人说他潜入地心,欲斩断归墟的地脉根基;更多人相信,他已经化作万千心火之一,藏身于每一个不愿遗忘的灵魂之中。

唯有桃溪镇的金莲,每年春分必定盛开两朵。

大的那朵朝向北方,似在守望;小的那朵面向南方,宛如回应。

某日清晨,一个流浪少年路过此地,饥寒交迫,倒在金莲旁昏睡过去。梦中,他见一少年手持晶石,对他伸出手:“你愿意接这盏灯吗?”

他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醒来时,掌心多了一道金色印记,形状如火苗,又似刀锋。

他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本能地将一片落叶拾起,夹进随身携带的破旧书页中。书皮上写着四个模糊字迹:

**《破妄录?残卷》**

风再次吹过承光院前的铜铃,叮咚作响。

隐约间,似有歌声随风飘来,古老而悲壮:

>“燃我残躯照幽冥,不求长生只求真。

>一灯既灭千灯起,此火不随岁月沉。”

远处山巅,一抹金光悄然升起,像是朝阳,又像是谁点燃了新的灯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