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试牛刀(第1页)
夜色渐深,左皓坐在书桌前,摊开《信报》的财经版和几份证券行情表。台灯的光晕下,那些数字和图表仿佛在向他低语,诉说着这个时代的金融秘密。
“老莫,接入当前可获得的金融市场数据,进行初步扫描。”左皓在心中指令,同时揉了揉太阳穴。使用系统带来的轻微眩晕感己经开始变得熟悉。
“数据接收中。。。正在分析港岛联合交易所公开报价。。。”系统回应道,左皓的视野边缘浮现出一串串淡蓝色的数据流。
经过前一天对1991年港岛的探索,左皓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最大优势不是超前的科技知识——那些大多需要配套产业支持——而是对历史走向的模糊记忆结合老莫强大的分析能力。
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品市场,可能是最适合小试牛刀的领域。
“筛选适合小额资金、高杠杆的金融产品。”左皓继续指令。
视野中的数据流迅速过滤,最终聚焦在几类产品上。老莫同时提供了简要解释:“1991年港岛市场上,适合要求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期货期权、认股权证(俗称涡轮)。。。”
“认股权证?”左皓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在2045年,金融衍生品己经发展出极其复杂的形式,这个古老的术语让他感到好奇。
“认股权证(Warrants):允许持有人在特定期间以特定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的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杠杆特性,当前市场入门门槛较低。”
左皓立即来了兴趣:“详细解释运作机制和风险。”
老莫提供了简洁明了的解释:认股权证类似于期权,但由投资银行发行而非交易所。价外认股权证价格低廉,但杠杆效应显著。如果相关资产价格朝预期方向移动,收益可能翻数倍;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也可能是全部的投入资金。
“搜索当前市场上交易活跃的认股权证,筛选出与蓝筹股挂钩、价外(如果标的股票的当前市价<行权价,那么这个认购权证就是价外的。“价外”状态意味着,如果立即行权,这个权利是不划算的。)但距离到期日仍有足够时间的品种。”
数据再次流动,老莫迅速筛选出十几只符合条件的认股权证,主要挂钩汇丰银行、和记黄埔、长江实业等蓝筹股。
左皓闭上眼睛,努力回忆2045年历史课程中关于港岛股市的片段记忆。他记得90年代初港岛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但具体时间和幅度都很模糊。
“老莫,能否基于历史数据库中的模糊记忆片段,结合当前市场数据分析大概率走向?”
“可以尝试。但提醒:历史数据库关于这一时期的具体数据不完整,分析结果置信度有限。”
左皓点点头:“开始分析。重点关注汇丰银行、和记黄埔的未来走势预测。”
视野中浮现出复杂的图表和概率分布。老莫整合了当前经济数据、行业新闻、市场情绪分析,甚至包括左皓记忆中那些模糊的历史片段。
“分析结果显示:汇丰银行有73%概率在未来两个月内上涨5-15%;和记黄埔有68%概率上涨8-18%。建议:选择价外10-15%的认购证,杠杆比例可达8-12倍。”
左皓感到心跳加速。8-12倍杠杆意味着如果投入5000港币,判断正确可能变成4-6万港币;判断错误则可能血本无归。
他检查了一下左皓的私人储蓄——根据记忆,床头柜抽屉里应该有一个信封,里面是左皓积攒的零用钱和春节红包。
打开抽屉,果然找到一个厚厚的信封。清点后发现有八千多港币。对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但在左家,这只是左皓几个月的零用钱储备。
“计算最小可行投资规模和建议配置。”左皓指令道。
老莫迅速给出方案:“建议选择汇丰银行认购证编号7342和黄认购证编号8915。分散投资6000港币,各3000。剩余资金作为缓冲。预测成功率71%。”
左皓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港岛。金融市场的诱惑很大,但他也知道风险所在。即使有老莫的帮助,这仍然是一场赌博。
“进行风险模拟,展示最坏情况和最佳情况。”
视野中出现两个场景:一个显示6000港币在一个月后变成近乎零;另一个显示6000港币变成55000港币。
“中间情况呢?”左皓问道。
“40%概率获得2-4倍回报,30%概率保本或小幅亏损,30%概率损失大部分或全部资金。”
左皓深吸一口气。这些机率并不差,特别是考虑到他对历史走向的模糊知识。但他也清楚,自己记忆中的“历史”可能己经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老莫,我的存在本身是否可能改变市场走向?”
“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单一小额交易对整体市场影响微乎其微,概率低于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