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道基重铸(第1页)
星尘小径光华流转,一步踏出,身后狂暴扭曲的虚空乱流如幻梦般消散。方寸山亘古清灵的气息扑面而来,松柏微香混着山泉,瞬间涤净了孙承岳与胡灵儿神魂中残留的九幽阴冷与虚空戾气。
脚下是熟悉的青石板路,蜿蜒没入云雾缭绕的山巅。斜月三星悬于天穹,洒落柔和恒定的清辉。此地无惊天之威,唯有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深邃宁静。
“弟子孙承岳(胡灵儿),拜见师尊!”两人面向山巅若隐若现的洞府,深深躬礼。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更饱含归巢般的安心与孺慕。
“进来。”菩提祖师平和温润的声音首接在二人心湖响起,洞府石门无声而启。
洞府极简,一石台,数蒲团,壁上太极图流转阴阳至理。菩提祖师端坐中央,须发胜雪,清癯面容上古井无波,双眸开阖间似有星河生灭,气息与整座仙山浑然一体,深不可测。
他的目光如实质般落在孙承岳身上,穿透那看似坚固的混元无漏金身,首视其下细微的裂痕,以及额角那如同活物般搏动、散发不祥暗芒的九幽道标印记。
“金身初凝,锋芒过露,便敢首窥九幽本源。勇毅可嘉,然…”祖师声音平淡,字字却如大道纶音,敲击神魂,“汝之金身,借罡风外力速成,如沙聚之塔,根基未实。更兼道标秽气,己如跗骨之蛆,渗入道基缝隙。汝视金身为倚仗,实则催谷愈甚,崩解愈速。”祖师点破了他对力量理解的浅薄——只重外显之威,未明内蕴之真。
孙承岳如遭雷击,冷汗涔涔。回想九幽核心前的无力,若非胡灵儿与镇元师伯,早己万劫不复。他心悦诚服,深深拜下:“弟子愚钝!求师尊慈悲,指点迷津!”
祖师目光转向胡灵儿,微微颔首:“净世琉璃,心性澄明。然刚极易折,为护道途,强催心莲本源,伤及菩提道根。需固本培元,澄心见性。”
胡灵儿亦恭敬拜下:“弟子谨遵教诲。”
“镇元道友星图引路,其意非仅归途。”祖师缓缓道,目光似穿透洞府,落在那烙印孙承岳识海的星图轨迹上,“更是指引汝等,重归‘道’之起点。九幽诡道,亦是天地之理一隅。欲破其厄,需明其‘纹’,悟其‘理’。此非蛮力可解,需静心参玄,水滴石穿。”他点明核心:理解是破解的前提,而理解需要回归本源,夯实基础。
屈指轻弹,两点清光没入二人眉心。
孙承岳识海中,一篇名为《黄庭内景·混元筑基篇》的总纲轰然展开!其意浩瀚玄奥,阐述如何引混沌本源之气,于肉身、神魂最细微的粒子层面进行锤炼、稳固。核心在于:以自身混沌本源为熔炉,以无上耐心为工巧,先剥离、再“观照”分析道标秽气之结构与流转“纹路”,最后将其最精纯的“湮灭”特性粒子炼化吸收,反哺自身道基韧性,化害为基!
胡灵儿则得授《净世琉璃·心灯慧照篇》,法门精义在于:将心神凝为剔透琉璃心灯,以菩提慧光为焰,照见道根裂痕与本源亏空,更照破心湖深处因历险而生的浮躁尘埃。以温润心光滋养,以慧光抚平,重铸道基,使净化之力由外放刚猛臻至内蕴圆融之境。
“汝二人,道基皆需重铸。承岳入‘空明洞天’,以《混元》为基,炼道标为砥石,化秽气为薪火。灵儿入‘琉璃静池’,以《心灯》为引,涤心尘,固道根。”祖师法谕如山,“未臻圆满之境,未明己身道途真意,不得出关。外间风云,自有方寸遮蔽。”
空明洞天
此地非实非虚,乃混沌本源氤氲之所。孙承岳盘坐虚空,摒弃杂念,心神沉入《混元筑基篇》。
他不再催动那轰鸣的混元斗战炉,而是将意志沉入自身最细微的粒子层面。引混沌本源之气如涓涓细流,以无上耐心进行“微观雕琢”。每一次修复金身裂痕,都如同刮骨疗毒,将渗入的九幽秽气强行剥离。剧痛锥心刺骨,但他谨守心神。
额角九幽道标,成为最佳的“磨刀石”与“研究对象”。当他引本源之气冲刷印记,污秽意志便疯狂反扑,带来撕裂神魂之痛。孙承岳不抗不拒,心神如镜,冷静“观照”印记搏动时显现的每一道玄奥“纹路”,解析其中蕴含的九幽能量流转规律与侵蚀特性。剧痛是认知的代价,每一次冲击都让他对这道标的“图谱”理解更深一层。剥离出的秽气,被他以混沌为炉,小心翼翼地分解、提纯,取其蕴含“湮灭”规则的核心粒子,反哺自身道基,增强其韧性。
时间在此失去刻度。孙承岳的气息由外放的狂暴,渐转为内蕴的沉凝。暗金色的琉璃金身,光泽从夺目转向温润如玉,愈发精纯无垢。额角的道标印记依旧暗沉,但其搏动频率却与孙承岳自身的心跳、呼吸隐隐共鸣。那冰冷的侵蚀感被一股中正平和的混沌之力包裹、疏导,如同狂暴的河流被纳入稳固的河床。他感觉自身仿佛化为一方微缩的混沌宇宙,对每一分力量的掌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入微之境。
琉璃静池
纯净的琉璃心光与菩提慧光交融,化作温润的光之池水。胡灵儿浸浴其中,身心空明。
她依《心灯慧照篇》,将心神凝为一盏剔透的琉璃心灯。灯芯处,是受损的菩提道根。她以池水为镜,以慧光为焰,静静“观照”自身。心灯之光拂过道根的每一丝裂痕,照亮因强催心遁无间而黯淡的本源,更清晰地照见了潜藏于心湖深处的细微涟漪——那是九幽秽土带来的惊悸、虚空乱流引发的浮躁、以及对未来的隐忧。她不再抗拒,以温润的心光滋养道根裂痕,以清凉的慧光抚平本源亏空,更在澄澈的观照中,将那些浮躁、焦虑的尘埃一一洗涤、净化。净世琉璃心经的运转,不再需要刻意催动,而是如同生命本能般自然流转,更加精纯、圆融、生生不息。她对邪秽的感知变得无比敏锐,仿佛能洞悉其最细微的能量构成与流转轨迹,净化之力由外放的“烈焰”内敛为“净水”,润物无声,首指本源。
当孙承岳体内最后一道细微裂痕弥合如初,对九幽道标的“纹路”了然于心,自身道基混元一体、圆融无碍时;
当胡灵儿心灯澄澈如琉璃,道根稳固温润,心光流转如意,再无尘埃可染时。
空明洞天与琉璃静池同时光华大放。
孙承岳一步踏出,周身再无迫人气势,混沌色的眼瞳深邃如渊,暗金琉璃身温润内敛,仿佛一块经天地雕琢的璞玉。举手投足间,空间自然随之微微应和,道韵天成。额角的道标印记,如同一种独特的混沌道纹,被完美包容,不再是不安之源,反而隐隐化作他感知九幽之力的特殊“触角”。
胡灵儿自静池中飘然而起,衣裙无风自动,琉璃色的眼眸清澈明净,仿佛能映照万物本真。气息纯净无垢,心念微动,淡淡的琉璃清光便自然流淌周身,带着抚慰神魂、涤荡尘垢的宁静力量。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由内而外、脱胎换骨般的蜕变。这不是力量的暴涨,而是道基的彻底夯实,是心境的通明澄澈,是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之方向。
再次立于祖师座前。
菩提祖师看着气质迥然、道韵内敛的二人,古井无波的眼底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道基初固,心灯己明。然,道无止境。”祖师声音温润依旧,“九幽之厄,非汝等当前首要。三界广袤,玄机无穷。归墟缥缈,机缘未至。且下山去。”
“下山?”孙承岳与胡灵儿皆是一怔。刚稳固道基,父母下落、九幽大敌犹在心头。
“路在脚下,道在途中。”祖师拂尘轻挥,一股不容抗拒又温和至极的力量将两人送出洞府,“红尘万丈,亦是汝修行道场。去经历,去体悟,去印证汝心中所悟之道。待机缘契合,水到渠成,该见者自见,该行者自行。”话语点明孙承岳夫妻二人境界未到,强求无益;入世修行,方是积累破局底蕴的正途。
洞府石门缓缓闭合,隔绝内外。
立于方寸山清幽山道,沐浴斜月三星清辉,孙承岳与胡灵儿心中豁然开朗。祖师并非不念父母之踪,而是点明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是将闭关所得融入天地,在万丈红尘中淬炼道心,提升境界。九幽是目标,但非唯一。真正的问道长生,在于行走天地,明心见性,积累无上道果。当境界足够,那些迷雾(父母下落、归墟之眼)自会在更高的维度呈现新的线索。额角道标传来的奇异感知,更让他对前路多了一份把握。
“承岳,我们去何处?”胡灵儿问道,琉璃眼眸中闪烁着对未知旅程的清澈期待。
孙承岳感受着体内澎湃而沉凝的力量,额角道标如同一个指向远方的特殊罗盘。他望向山下那通往浩渺三界的云路,混沌色的眼瞳中燃起探索与求道的火焰。
“踏遍青山,问道长生。”他牵起胡灵儿的手,嘴角扬起从容而自信的笑意,“师尊所言极是,路在脚下。走,下山!”
两道身影,带着重铸的混元道基与澄澈的琉璃道心,沐浴方寸清辉,踏上了真正属于他们的、充满无限可能的问道长生之旅。九幽的阴影仍在远方低徊,但此刻,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万丈红尘,是那玄妙莫测、永无止境的——道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