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产品原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资金到位,供应链夯实,所有的压力都传导到了研发环节。赵知远带领的技术团队,进入了近乎封闭的攻坚状态。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陈序没有过多干涉技术细节,但他每天都会去实验室待上一会儿,不只是督促进度,更是感受那种纯粹的技术氛围,偶尔提出一些基于用户视角的关键问题。

这天晚上,陈序刚走到实验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赵知远有些沙哑却难掩兴奋的声音:“成了!电压稳住了!温度控制在临界点以下!”

他推门进去,看到赵知远和几个核心工程师正围着一台连接着各种线缆的测试设备,屏幕上跳动着稳定的数据曲线。每个人都眼圈发黑,但脸上洋溢着亢奋的红光。

“陈总!”赵知远看到陈序,立刻拿起工作台上一个巴掌大小、泛着金属哑光的产品,像献宝一样递过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原型机!第一版能稳定工作的原型机!”

陈序接过那个尚显粗糙,但己经具备完整形态的工程样机。入手的第一感觉是轻薄,远比市面上那些笨重的“砖头”优雅。外壳是临时C加工的铝合金,边缘还有些硌手,但质感初显。

“快充测试过了?”陈序掂量着手中的“小方块”,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测过了!完全达到设计指标!”旁边一个年轻工程师抢着回答,脸上满是自豪,“用我们自己的协议和充电线,半小时给测试手机充了72%的电!市面上最快的产品,充同样电量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

赵知远补充道,语气恢复了技术负责人的严谨:“散热是关键。我们改了三版散热结构,最终采用了你之前建议的‘石墨烯贴片+中框金属骨架传导’方案,大电流快充时表面最高温度控制在42度,只是温热,远低于安全标准和竞品的50度以上。”

陈序按下机身上唯一的圆形按键,一圈淡淡的蓝色LED灯带亮起,清晰地显示着剩余电量。“显示精度呢?”

“±1%!”赵知远肯定地说,“每个电芯都经过严格分选和配对,加上我们自研的电量计算法,绝对精准,杜绝虚标。”

陈序反复着这台凝聚了团队数月心血的原型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这是他重生归来,凭借先知和毅力,亲手打造出的第一件“武器”。

“重量,容量,尺寸,最终数据是多少?”他追问细节。

王建国拿出测量记录,精准报出:“重量186克,容量10050毫安时,厚度14。8毫米,长宽……”

这些数据,每一项都远超当前市面同类产品。它将“高容量”和“便携性”这两个矛盾的属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好!太好了!”陈序连说了两个好,目光扫过眼前这群疲惫却眼含光芒的工程师,“辛苦大家了!这是我们迈出的最关键一步!”

他当即对闻讯赶来的李国栋说:“李总,立刻着手准备小批量试产,至少一百台。我们要用最真实的产品,去打动最早期的种子用户!”

“明白!”李国栋也兴奋不己。

陈序又看向赵知远和王建国:“赵工,王工,接下来还要辛苦你们,基于这款原型,继续优化细节,比如外壳的圆角处理、表面质感、按键手感,为最终量产做准备。”

“没问题!”赵知远用力点头,此刻的他,充满了创造者的成就感。

当晚,陈序带着这台珍贵的原型机回家,罕见地主动开了一瓶红酒。他将原型机放在茶几上,对林晚晴说:“看看,这就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要为之奋斗的东西。”

林晚晴拿起这台精致的“小方块”,感受着它恰到好处的分量和冰凉的金属触感,又听陈序讲述了它的性能参数,眼中也异彩连连。

“它……真能做到半小时充一大半电?”她有些难以置信,这完全颠覆了她对充电产品的认知。

“很快,你就能亲自体验到了。”陈序自信地笑道,与她轻轻碰杯。

清脆的玻璃碰撞声中,第一件真正属于“序言科技”的产品原型,如同一位即将登台的角斗士,静静地躺在桌上,等待着市场的检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