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 媒体的关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几天后,陈序接到了《商界前沿》杂志一位资深记者周敏的电话。这份本地财经媒体以敏锐和深度著称。

“陈总您好,我是《商界前沿》的周敏。”电话那头的声音干练,“我们关注到贵公司的‘序言电源’获得了诺基亚的认可,这在本地科技圈引起了不小震动。能否约个时间做个专访?”

陈序略一沉吟,便答应下来。他知道,这是将品牌推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

采访安排在序言科技的会议室。周敏是位西十岁左右的女记者,目光犀利,问题首指核心。

“陈总,”她打开录音笔,“据我们了解,移动电源市场己是红海。序言科技作为新玩家,凭什么能获得诺基亚的青睐?”

陈序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将一台样机推到她面前:“周记者,在回答之前,您不妨先体验一下。用您的手机,感受一下从20%电量充到80%需要多久。”

周敏将信将疑地照做。当她看着手机电量在半小时内飞速攀升时,职业的冷静被惊讶取代:“这速度……确实颠覆认知。”

“红海里,也能开辟蓝海。”陈序这才开口,语气平和而自信,“我们靠的不是价格,是技术壁垒和极致体验。诺基亚看重的,正是这份能提升其用户粘性的‘配套实力’。”

周敏追问:“技术壁垒具体指什么?据我所知,很多厂商都在做快充。”

“光快不够,还要稳、要安全、要持久。”陈序示意赵知远。赵知远言简意赅地解释了私有协议、立体散热和电芯分选的技术关键。

周敏边记录边点头,转而问道:“我注意到,‘序言科技’成立时间很短。陈总您之前的经历似乎并非技术出身,如何能快速组建这样一支技术团队?”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陈序笑了笑,将功劳归于团队:“我个人能力有限。关键是找到了对的人,并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空间。赵工就是我们技术的定海神针。”

他巧妙地避开了个人经历,强调了团队和理念。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周敏最后问:“拿下诺基亚只是一个开始,序言科技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第一步,站稳配件市场,用产品说话。”陈序目光深远,“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配件。‘序言’二字,意味着更多可能。”

几天后,《商界前沿》以《“序言”破局:一个小配件的技术革命与蓝海战略》为题,用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了序言科技。文章详细描述了产品性能、技术细节,重点分析了其避开价格战、依靠技术创新打开高端市场的独特路径。

报道中引用了陈序的一段话:“市场从不拒绝好东西,只拒绝平庸。用户愿意为什么付费?是为解决核心痛点的极致体验付费。”

这篇报道如同一份权威背书,影响力远超之前的论坛热度。陈序办公桌上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

“陈总您好,我们是XX创投,看了报道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聊聊投资……”

“陈先生,我们是全国连锁数码渠道商,想代理贵公司产品……”

甚至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询问产品是否申请了本地创新基金。

李国栋拿着厚厚的名片,兴奋地汇报:“陈总,主动找上门的渠道商就有十几家!还有两家海外贸易公司询盘!”

林晚晴也注意到,之前接触过的那几家苛刻的投资机构,再次发来了邮件,语气谦和了许多。

陈序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繁忙的景象。他知道,媒体的关注将他和个人推向了更广阔的商业视野。机遇与挑战,都将随之升级。

他拿起响起的电话,里面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陈序先生吗?我是明远集团的宋明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