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凝聚气运(第2页)
姜子牙缓缓回头,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淡淡问道:“西伯侯寻贫道,所为何事?”
姬昌诚恳地说道:“先生垂钓渭水,定非寻常之人。如今西岐内忧外患,昌久寻贤臣而不得,昨日梦中得天道指引,遇飞熊示警,言先生可助西岐渡过难关。恳请先生出山,辅佐昌治理西岐,共图大业!”
姜子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垂钓多日,便是在等待明主。
如今见姬昌诚意满满,又有天道指引的契机,便收起鱼竿,拱手道:“西伯侯有雄才大略,且心怀人族,贫道愿助侯爷一臂之力。”
姬昌大喜过望,连忙搀扶起姜子牙,亲自为他驾车返回西岐。
入城之日,西岐百姓夹道欢迎,虽仍有对姬昌的质疑,但见他寻得贤臣,心中的不安也渐渐消散。
回到西岐侯府,姬昌当即设宴款待姜子牙,席间宣布,册封姜子牙为西岐丞相,总领西岐军政大权,凡西岐事务,皆需先禀报姜子牙再行定夺。
姜子牙接过相印,神色庄重地说道:“侯爷放心,贫道定不负所托,必让西岐安定繁荣,日后即便面对青龙关与阐教的压力,也能从容应对!”
洛水之誓如鲠在喉,圣贤之名因青龙关之事受损,朝歌有帝辛的忌惮,关外有崇侯虎的怨恨,西岐看似聚了部分气运,实则处境依旧艰难。
原本的封神,姬昌返回西岐之后,则是首接凝聚大势了,而截教则是首接躺平了。
而现在的境遇,当真是云泥之别了!
有没有汇聚起来大势,太重要了,汇聚了大势,基本上就成鲸吞之势了!
比如明朝建立的鄱阳湖之战,这是最关键的一战,这一战赢了,就汇聚了席卷天下的大势,剩下的对手,也就基本上属于是横扫了。
而西岐灭商,最关键的,不在于占领了多少的城池,而是在于汇聚大势上,亵渎圣母让大商气运崩溃,成就圣贤,将大势汇聚在自己身上,这才是关键。
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杨天佑的两手算计,首接让西岐成为诸侯一方比较强大的,但是没有席卷天下的大势,也没有号令群雄的大义,也没有正统嫡系的名号。
圣人虽然重要,但是在谋人族兴衰上,也需要各自扶持各自的代理人。
姬昌目光落在姜子牙身上,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丞相,如今西岐内忧外患,孤有洛水之誓在前,不便轻易反商,崇侯虎又因崇黑虎之事对孤恨之入骨,时时欲寻机会报复,帝辛虽放走孤,却也未必真心信任。这般困局,该如何是好?”
姜子牙端坐于下首,手中拂尘轻轻搭在膝上,闻言后微微闭目,似在推演局势。
片刻后,姜子牙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缓缓说道:“侯爷不必焦虑。如今困局,恰恰藏在‘不可为’之中,洛水之誓,又有圣贤之名,这两点看似束缚,实则是保护您的屏障。不宜先破誓反商,否则不仅会遭反噬,还会彻底失去民心,圣贤之名也将荡然无存。”
姬昌眉头微皱:“可若是不反,西岐始终受制于商,迟早会被帝辛或崇侯虎所灭,这又该如何破解?”
“侯爷忘了一人。”
姜子牙微微一笑,语气笃定:“帝辛此前杀了姜后,又杀了前东伯侯,姜后的父亲,如今新任东伯侯乃是姜文焕,他既是姜后的弟弟,又是前东伯侯之子,与帝辛有杀亲之仇,心中定然怨恨极深。此乃天赐良机,侯爷可暗中派人前往东伯侯领地,以‘为姜后、前东伯侯报仇’为由,劝说姜文焕率先反商。”
姜子牙顿了顿,继续分析:“姜文焕年轻气盛,又身负血海深仇,稍加劝说,必能点燃他反商的决心。只要他先举起反旗,天下诸侯便会知晓帝辛失德,连至亲诸侯都被逼反,届时诸侯离心,大商气运更散。而侯爷您只需按兵不动,表面上仍恪守诸侯本分,既不违背洛水之誓,又能坐观局势变化,待时机成熟,再顺天应人,那时反商便名正言顺。”
姬昌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却仍有顾虑:“此计虽妙,可崇侯虎深恨孤,镇守北境,手握重兵,若是他趁机联合帝辛来攻西岐,或是在姜文焕反商时从中作梗,西岐依旧危险。此人不除,始终是大患,这又该如何解决?”
姜子牙闻言,抚须轻笑:“侯爷放心,崇侯虎虽恨,却也有他的弱点,此人短视,先逼其先反,或让姜文焕联络其反,则西方诸侯反其二!如此大王依旧是忠臣,在谋划鄂崇禹在反,三方皆反,大势成矣!”
姬昌听完,眼中的凝重瞬间消散,放声大笑:“好计策!好一个‘借力打力’!丞相此计,既解了孤的誓言之困,又借姜文焕、崇侯虎之手搅动朝局,还能让孤保住圣贤之名与忠臣之态,当真是一举多得!”
姜子牙起身拱手,语气恭敬却带着自信:“侯爷过誉。如今只需按计行事,派人分别联络姜文焕与崇侯虎,待诸侯反商的势头燃起,西岐便可借势而起,届时即便您违背洛水之誓,也能以‘顺天应人、解救苍生于水火’为由,化解誓言反噬,圣贤之名不仅不会受损,反而会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