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淮西成铁桶(第2页)
“宣抚使有令!开春前必须修通三百顷新田的水渠!耽误农时,军法处置!”监工的官吏大声喊着。民夫们干得更卖力了——新开的地税很低,收成大部分归自己!
校场上杀声震天。三千新兵正在操练,虽然阵型还不熟练,但己有章法。
最前面三百名壮实的士兵格外显眼:他们穿着半身铁甲,手持长柄朴刀,劈砍凶狠有力——这是杨康着力打造的“铁壁营”雏形。几个“老家”送来的剽悍教头厉声纠正着新兵的动作。
宣抚使衙署里,杨康看完各部门的报告,眉头舒展。
“匠作营造出新式强弩三十张,‘老家’匠师改进了,射程增加了两成,能穿透普通皮甲。”
“屯田司报告:新开垦冻土八百顷,水渠修通了七成。去年存的粮种,足够春耕。”
“兵曹司报告:铁壁营的甲士熟悉了‘破阵三式’,刀盾配合初步练成。新招了两百名善射的士兵,己训练了三个月弓马。”
他在一份关于边境贸易的文书上批了个“准”字。起身推开窗户,寒风吹进来。
看着窗外冬日暖阳下充满生机的田野,一股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成就感在胸中激荡。
“师兄,”他没有回头,声音沉稳,“这淮西,像不像一块正在成型的铁胚?”
沈浪坐在阴影里,慢慢擦拭着一柄古旧的匕首,头也不抬:“火候还差得远。铁胚要变成百炼钢,还得再锤打几次,再浇几盆冷水。”
杨康嘿嘿一笑:“这不是刚上手嘛,以后有的是时间再打造。”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报:
“大人!中都六百里加急!王爷钧旨!”
亲卫双手捧着一卷明黄色的文书快步进来,单膝跪下呈上。卷轴用金线捆着,封口盖着赵王府的蟠龙火漆印。
杨康神色严肃,接过卷轴,捻碎火漆。完颜洪烈熟悉而威严的字迹映入眼帘。开头满是夸奖:
“……看了淮西各衙门的报告,很高兴知道吾儿康治理有方,百业逐渐恢复,粮仓有了储备,新军也整肃!开边境市场互通有无,减轻赋税安抚百姓,更吸引了许多人才投奔!吾儿的才能,远超中都那些纨绔子弟,让为父深感欣慰!……”
赞美之后,语气变得温情,却不容拒绝:
“……快过年了,父子好久不见。中都的梅花和雪景正好,你母亲想念儿子心切,天天盼着。命吾儿康,即刻卸下印信启程,回京述职,共享天伦之乐。所有军务政务,暂交副使处理。父,洪烈手谕。”
杨康一字一句读完,手指慢慢抚过“远超诸王纨绔”那几个格外用力的字,又停在“汝母念儿情切”那行。他沉默着,脸上看不出悲喜,只有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波动。
书房里静极了,亲卫低头不敢出声。
过了很久,杨康慢慢卷起那份沉甸甸的诏书。
他抬眼,目光越过窗户,望向北方灰蒙蒙的天空。
“师兄,”杨康的声音平静,“中都……是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