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举孝廉(第1页)
公元174年,东汉灵帝熹平三年,孟德已经二十岁了,这些年来自然是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并且按照现在的科学方法锻炼身体,如今一样看去整个人非常高大有型。乍看上去显得瘦长挺拔,但是脱衣有肉,全是肌肉。
孟德记得史书记载,曹操有头痛的毛病,据说是因为龋齿所引起的牙髓炎所导致的头痛。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可要命。作为现代人的孟德深知每天刷牙的重要性,于是自制牙刷,猪的鬃毛加碱反复煮沸去油脂,然后镶嵌在木条之上,就有了简单的牙刷,用草木灰加食盐做成简易的牙膏,从此就告别了牙痛的毛病。正是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孟德心中最念念不忘的当然还是修仙,但是也知道时机不到,多想也是茫然。
古人二十岁又称弱冠之年,也是到了出仕的年龄。现在想做官得考公务员,一步步的熬资历。东汉末年,想当官还是要靠别人举荐。举孝廉,孝廉就是指孝子廉吏。汉武帝元光元年最早开始实施,要求郡国必须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推荐一人。两汉时期,孝廉通常是合在一块连称而混同为一科。
曹操的祖父曹腾小时候家族衰弱,被逼无奈送入宫中做了阉人,最后做到了中常侍大常秋。大常秋是管理后宫事务的最高长官,官名的意思就是皇后的卿,可不是什么“大长今”,大长今只不过是医女。曹腾发达了,就需要有人来继承自已的家业,于是便有了曹嵩的过继。因为曹腾为了家族的兴盛做出巨大的牺牲,虽然曹操后来被骂“赘阉遗丑”,曹操作为后代子孙对此也并无忌讳。曹丕称帝后追封曹腾为皇帝,也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独一份。
曹操作为官宦子弟---官三代,得到了举孝廉的机会。这一日,孟德前去拜访司马防。司马防时任尚书右丞,推举孟德为郎。郎官就是皇帝的侍从,待在皇帝身边只是虚职。
孟德到了司马防家大门,门子传信,很快仆人接引孟德来到客厅。孟德上前深深作了一揖,“多谢兄长推荐,我将来必定不辜负兄长的举荐。”司马防坦然受了一揖,笑道“孟德快快请起,你毕竟是将来的安邦定国志才,想乔公的眼光必定是不错的!”孟德与司马防聊了起来,这时一个四岁左右的男童从外面笑呵呵的跑了进来,一下子扑进司马防怀中。司马防宠溺的摸着男童的头,“快起来,向你孟德叔叔行礼!”男童作了一揖,“伯达见过叔叔!”孟德笑道“几天不见,伯达可是又长高了一些!”司马家的人一贯是长的比较高大,司马朗比起同龄儿童显然是要高大许多。
孟德从司马防家中离开,想那司马防只比自已大大六岁但已经是尚书右丞,更是感慨时不我待,原主也真是少年荒唐,白白错过了大好时光!如今已经是公元174年,距离黄巾之乱还有十年了。汉灵帝一直是重用十常侍,因更是开创出了皇帝卖官的荒唐之举。民间更是土地荒芜,路有遗骨,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乱世之中,最受苦的永远是底层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