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董卓火烧洛阳(第1页)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郑泰马上就感受到了。董卓的任命很快就到了郑泰手中,将军变成了议郎!李儒这厮实在是可恶至极!更让郑泰棘手的事随之发生了,而且还是李儒的献上的计策。
公元190年3月13日,董卓下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迁都长安;第二道命令全部的老百姓一同迁入关中;第三道命令烧毁洛阳的宫殿”。
董卓的人马都是凉州人士,况且还有很多的凉州的游牧民族,主要有羌人、匈奴等,他们以羊为图腾,习惯了放牧生活,洛阳再好这些游牧民族也住不习惯。因此,在洛阳待的时间长了,好多人的思乡情结越来越重,就连军心都有所动摇。
董卓与自己的心腹进行商讨,决定解决思乡的问题。李儒说道:“我们为什么不把京都迁到长安,到了长安思乡的问题就能够完美的解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洛阳的居民也全都迁入关中,谁要是不同意,正好可以掳掠一番啊!这些胡人兵马时不时的就在洛阳闹事,强拿硬要,好多的大臣己经跟我说过这些事!太师你也知道,一首都是置之不理的!按照以前的打仗习惯,打了胜仗,就可以掳掠一番的!这些胡人早就不满意了,到了洛阳,个人什么好处都没有弄到,这样可以安抚下这帮胡人!”
董卓听了不住的点头,关键时候果然还是李儒靠谱,说道:“说的好,你这一计一石二鸟啊!”李儒听到董卓的赞同,更是高兴,说道:“太师,我还可以加上一个趁火打劫跟釜底抽薪之计!”
董卓目视群臣,说道:“你们都跟文优好好学学,别光站着位子不拉屎!”群臣听了,也没有人见怪,董卓这人本就粗鲁不堪。李儒这人真是坏到了骨子里,也彻底的跟董卓站到一起,说道:“太师,你只需下一道火烧宫殿的命令,就彻底断了他们不想迁都的后路。到时候火烧起来了,那就正好可以趁火打劫,正好用于补充军队所需的粮草。平时要补充粮草,他们还推三堵西的,这下我们自己取!”
董卓一开始还只是想要迁都,一听李儒这么一说,他的计策确实断绝了迁都的后患!
东汉时期的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夜晚更是很难赶路,所有的老百姓都要迁入关中,那可是要遭受老大的罪了!迁都这种事情,和平时期都要筹划准备多年,更何况这种一拍脑袋想出的主意,可想难度之大啊!董卓为了运走最多的粮食,更是强行征用了民间大量的牛马和车辆,只要见到了就抢,全然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
洛阳皇宫中的珍贵财物都己经取了出来,但是好多的文献资料就没有这样的好命了,因为在董卓他们的眼中,这些全都是累赘。随着一声令下,皇宫之中西下燃起了大火,火势蔓延一些民房也被引燃了。又有一些董卓的人马借着驱赶居民的名义,也开始了烧杀抢掠,最后整个的洛阳都燃烧了起来。浓烟之中夹杂着一些骨肉燃烧的气味,不知道有多少的老百姓惨死在了这场灾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