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抉择(第1页)
想罢,王翦命亲兵带上美酒,随自己来到李斯帐中。
李斯见王翦携酒来访,显是有事相商,起身行礼道:“李斯见过将军,不知将军有何差遣?”
王翦拿过酒壶令亲兵帐外伺候,他拉着李斯坐下,边斟酒边说道:“老夫这里有一事难决,特来请教廷尉。”
说完将酒杯敬与李斯。
李斯双手接过,说道:“请教不敢当,大王不在,军中以将军为首,但有差遣,李斯定无所不从,将军何必如此客气。”
王翦道:“廷尉所言当真?”
李斯道:“李斯怎敢欺骗将军。”
王翦道:“那老夫可就说了。一个时辰前蒙恬传来消息,咱们的探子探听到李牧的进军计划。”
“哦?”李斯身体前探,“什么计划?”
王翦用手沾酒在桌上着示意图,说道:“李牧说他之前的行动都是为了将我军的主力拖在这里,然后他趁咱们不备,去攻占桃人、桂陵,堵住杨端和后路,再联合邯郸方面的赵军彻底歼灭杨端和部。”
李斯看着王翦解说,赞道:“好计策!不过在下有个疑问,李牧何许人也,如此绝密之事他怎会让咱们的探子打听到?”
王翦叹口气:“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探子说是被关押时候偷听到的。但我想李牧会不会是故意让探子把消息带回来的。“
李斯奇道:“故意?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王翦起身踱步,说道:“好处就是让老夫现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是要继续攻魏,还是舍却大梁去救杨端和部?刚好大王此刻不在,你说老夫该如何决断?“
李斯明白了,王翦要自己帮的忙不是别的,就是帮忙猜大王的心思,猜大王是执意要攻下魏国,还是要救援自己的十万士兵和一员大将。这种事猜对了未必有功,猜错了肯定受罚。王翦说是请自己帮忙,实则在拉自己下水。
李斯本想搪塞一番将事情推脱,转念一想,大王回去咸阳只带王绾而留下自己,说明大王内心里还是更亲近王绾。王绾此时身在大王身旁想必正暗自得意,卖力讨好。自己虽身在军中,不能在大王面前说话,但若是能在这件事上做得合大王的意,想必以后在朝中更能得大王重视。
而且此事如果做成,自己还结纳了王家这一方的势力,日后和王绾争斗,也更有把握。其实李斯和王绾都颇有才华和能力,但是王绾面对嬴政时缺乏主见,对大王的错误指示也照办不误,而李斯却时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向嬴政做出一些争辩。
想到这里,李斯问道:“若是不用考虑大王想法,将军会如何做?“
王翦沉默片刻,说道:“我会选择继续进攻大梁,因为若是此次攻不下,以后魏国与赵国联合只会更难。“
李斯道:“恕在下首言,那时候杨端和部就成了拖住赵军的最佳选择,对不对?“
王翦不说话,只点了点头。
李斯道:“将军错了,万万不可如此。“
王翦拱手:“愿闻其详。“
李斯道:“我不懂兵,先前只是听说李牧的名头如何响亮,今日一见才知道他的厉害之处。“
“如何厉害?“
“赵军要去围堵杨端和的消息如果是李牧自己对将军说得,那就好办了,李牧要打将军就去救,那是制于人,乃兵家大忌,将军大可以此为由继续攻魏。但是现在消息是咱们的探子自己带回来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探子舍命带回消息,杨端和部有难而将军弃乃部和河北大片土地不顾是大忌,此非兵家大忌,而是朝中大忌。
杨端和是大王的臣子,将军的同僚,土地是历代先王披荆斩棘打下来的,将军说弃就给弃了。就算最后打下魏国,将军回头如何面对满朝同僚,众人会说将军贪图灭魏之功而弃同僚于不故。即使大王心里也想打下魏国,但他事后为了安抚众人,也不得不加罪于将军啊。”
李斯的分析面面俱到,王翦颇以为然,问道:“那若是舍弃魏国,大回头会不会怪罪?”
李斯摇头道:“首接舍弃当然不行,将军应当一面挥师东进去救杨端和部,一面派人急速禀告大王军情变故,并陈述自己不得不放弃的原由。相信大王会理解将军苦衷。”
与王翦的主军事路线不同,李斯从朝堂层面为他全面分析了两种选择带来的不同后果,令其茅塞顿开。
王翦拱手为礼,说道:“多谢廷尉大人赐教,王某感激不尽。”
李斯从王翦一句感激不尽中确信自己己经交上了他这个人,心下暗喜,回礼道:“将军客气了,在下身在军中自当为主将出谋划策,若将军不嫌弃,在下愿代笔修书呈于大王。”
“如此有劳了。”
“将军客气。“说完,王翦回营传令,李斯进帐修书。
王翦回到营帐,命人唤来王贲,简单说明原因后,让王贲传令拔营。
王贲本来满心要得的功劳又被赵军搅黄,愤愤道:“父亲,咱们尚有三十多万大军,难道不能分出一部分兵去救援杨端和,剩下的人继续围困大梁?“
王翦脸露不悦,说道:“分兵?分多少?你以为赵迁和魏假那个废物一样好对付?分得多了大梁这边围困不住,分得少了别说救援杨端和,估计路上就被李牧干掉了,你也看到了赵军这次的骑兵战力如何了,分兵的话不要再提了。“
王贲道:“那衍氏这边呢?挖通两河的工程能不能继续?“
“不能,既然决定放弃了就弃到底,不然水淹了大梁也只不过是增加了魏人的敌忾之气。再说衍氏还在我们手中,只要咱们守好衍氏,咱们随时可以掘河灌城。你去通知下去,在衍氏留下三万兵力,令其加固衍氏城防,坚守城池,其余人等拔营东进。“
“明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