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探监(第2页)
李汨上前道:"大王之前年少,做事是荒唐了点。但现今大王欲痛改前非,铲除郭开一党,整顿朝纲振兴赵国。乐兄,你家三代居赵,受赵国庇护,一首知恩思报。将军你更是志向高远,欲学祖父乐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现在你只有跟着大王才有机会一展胸中大志。若只是一味听命太后,虽然可保一时安身立命,就算此番赵国能挺危机,终乐兄一生,也只是在这小小的王城内纵横了。"
乐叔素有远志,然而赵国朝政昏暗,在秦国不断打压下国力日衰,自己空有抱负却无从施展。至于郭开数次以名利相诱而不为所动是其身之首,而他之所以听命于太后一则太后大权在握,二则放眼走赵国上层也无人更值效忠。
赵迁吗?之前那德行还不如太后。赵国必亡他也看得出来,本打算到赵国破灭后隐居他处,算对得起赵国上下。但此时听了李汨之言不由得一阵心动,在他内心深处,实不愿就此碌碌一生。
但眼前这位看似转变了性情的大王真值得相托吗?一时间沉吟不决。公子见状,略一思索,说道:"大王可能容臣单独劝劝乐将军?”林石点头应允,和李汨一道走出门外。
见林石二人出了门,公子嘉道:“乐兄,你心中所虑,赵嘉明白。无非是怕大王所说是假,以致所托非人。”
乐叔没想到他会说的如此首白,讪笑一声道:“公子真是擅长洞察人心,难道公子就不怀疑么?”
公子嘉道:“大王心性突然有如此变化,任谁也会怀疑。但你我立场不同所想也不相同。眼下赵国内忧外患,再不做任何改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乐兄或可避往他国,但赵嘉身为宗室成员,只能以身殉国了。"
乐叔听他说得悲凉,一时激愤,抱拳道:"公子放心,如真到了那天,乐某定追随公子…"
还未说完公子嘉便伸手打断他,说道:"乐兄,你误会了,我给你说这些并不是要你随我赴死,而是要告诉你,我赵嘉还不想死,更不想让赵国就此灭亡。今日大王的话或许是真或许是假,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总要去试试。李汨的为人你我都猜楚,他既选择了追随大王必有他的道理。而且如果我所料不错,大王己通过李汨联系上了武安君。"
乐叔听到这里心中一震,苦真是武安君也站在大王这一边,等郭开一除,想来赵国可定,大事可成。
想到此处微微点头道:"公子之言有理,乐某一时之间末能考虑如此周全。"然后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道:"乐某就随公子赌这一把,就算是死,也死得轰轰烈烈!"
公子嘉看着他置生死于度外,豪气干云的模样,嗤笑道:"乐兄,其实大王找上你我的时候,咱们便没了退路。我还好说,太后那边绝对容不下我,所以只能选择大王。倒是你,如果不愿追随大王的说话只有两条路可走。"
乐叔问道:"哪两条路了"
公子嘉道:"等一条,将大王拿下去见太后。第二条,以死明智。不过好在乐兄选择了第三条正确的路,我也能松口气了。"
"公子松什么气?"乐叔奇道。
"因为一"公嘉盯着乐叔:"如果乐兄选错了,你我此时就是以命相搏的敌人了。"
乐叔苦笑,他志向虽大,却短于人情世故。乐家本是从燕国避难而来,向来只忠于王室,不欲牵扯任何朝中势力,哪知到头来还是被逼着做这事关生死的抉择,可笑自己一开始还真想在太后与大王之间保持中立。
于是拱手对公子嘉道:"乐某愚钝,多谢公子点明,公子早算到了此节,所以才要单独来劝我吧?”
公子嘉笑道:“正是,不过现在想想,大王应该也是看准了这点才会只身带着李汨来见你,这番话就算我不说,李汨也会说。不过李汨开口了就是代表大王说的,那时乐兄因势屈从和现在主动效忠,其间相去岂可同日而语?”
乐叔听了这话方才明白公子嘉用心之深,躬身一礼道:“公子大恩,乐某终身不忘。现既己决定追随大王,还请公子请大王进来,乐叔好表明心迹。"
公子嘉去请了林石进屋,乐叔跪地道:"蒙大王错爱,深夜相请,乐叔决心此后追随大王振兴赵国,愿为大王重效犬马之劳。"
林石大喜,将他扶起,双手紧握他肩膀道:"好,乐将军,人生百年,转眼即过,好男儿不怕流血流汗,所畏者乃是此生昏昏然然,碌碌无为,若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纵然倾刻便死,又有何憾。此时寡人大权未握,赵国又深受秦患,现许你太多承诺不免显得空口无凭,但寡人保证,乐将军定不会后悔自己选择了这充实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