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剖析(第1页)
李牧与触工心中一震,一国之主为百姓说如此说话还是首次听闻,他二人都身居高位,对官府逼迫百姓的事虽有听闻,但并不了解其情,也未细查过起因。现在听林石如是说法,未免将信将疑。
李牧轻声问道:"依大王之意,百姓卖田卖女都是因朝廷逼迫所致?"
林石缓步道:"不全是,但占很大一部分。朝庭规定,百姓耕种土地,每亩要缴粮若干。丰年里,百姓交完征粮,除去口粮,免强还有盈余。碰上个小灾荒,粮食不免减产,但官府要收的征粮却一粒不少,有的百姓交不上征粮便拿家里衣用器物抵押,若仍不足所征之数,官府便拿人充军或将人充作奴隶为官所府劳作以抵税粮。”
“百姓受此胁迫,那还不只得卖身卖田以求活命。秦经商鞅变法,对耕种收获多者赐与爵位。多年来,三晋之民因在国内求生无路而逃亡到秦国者不计其数,秦国以外来客民从事生产,以本国之民从军打仗,其实国策在根本上远远胜过之前六国。”
“现在咱们要想胜过秦国必须比秦国更往前踏一步,争取各国百姓来附。不管募兵也好,生产也好,总之离不开人,咱们若还像从前那才样,把百姓都逼到秦国去,那么不用秦国来打,赵国自己就慢慢衰亡了。"
林石说完,李牧二人眉头紧皱,大王所说随虽有部分夸张,但大多都为实情。赵国受秦国所欺,此前大多数人都简单地认为原因为秦国之兵为虎狼之师,秦国之君为虎狼之性。哪知细细思量下来,竟如有这多未曾想过的原因。
大王所说官府逼迫姓,百姓逃亡至秦等,在朝的人都多多少少都知道,但从未有人如大王这般深刻地剖析其因其理。
二人心中疑惑,平日里也未见大王读书思考,体察民情,不知他怎会对国事国情分析的如此透彻。但二人没有多想,他们只确定了一件事,眼前站着的,是一位七国从未有过的明主。
李牧忽然想到了王翦那个带着苦笑的祝福,也许眼前这位年轻的大王真的会带着赵国一飞冲天,心中一阵激动,向林石深施一礼说道:"大王英名,道前人所未道,李牧愿全力支持大王变法图强。"
林石大喜,李牧在军中威望甚高,有他支持,自己在朝中的阻力将大大减少,起码司马尚等武将应该都会与李牧站在一边。他看向触工,问道:"触老呢?"
触工拱手道:"大王仁慈,废肉刑、死刑。分田于民,这些老臣都无意见,只是天子与庶民同罪此法,恕老臣不敢句同。"
李牧也道:"臣对大王此举也并不能全解,还情大王教诲。"
林石道:"道理很简单,因为若不行此法,贵族犯罪成本太低,国法在他们眼里就成了一句空话。"
"犯罪成本?"
"就是犯了法要付出的代价。大多数贵族,不下地劳作,不参军打仗,只凭着世袭的爵位便可获得大量土地与财富。土地平日里有佃民及奴隶帮其耕种,所获粮食除了分一点给佃民奴隶糊口,大多数,进入贵族私人粮仓。这就是为何遇到荒年百姓饿殍遍地,而贵族却有大量高价粮食出售的原因。”
“旧法规定,贵族犯法可依爵位高低逐级减罪,且大多数惩罚可用金钱抵消。至于王族犯法除谋反之类的罪名外,几乎不受任何惩罚。百姓出身低微,几乎没有积聚大量钱财的可能,犯了罪要受什么罚就得受什么罚。所以旧法对百姓而言是极大的不公。”
“贵族平日里制定国法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粮食欠收的时候不想着抚恤一下贫民,只想着抬高粮价大赚一笔。现在好,秦国打来了,需要人参军打仗了,需要人种地供军粮了,需要人制做军械修筑城防了,这时候想百姓来了。”
“你们说说这凭什么?二位,如果你们是普通百姓,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为天天骑在头上压榨自己的贵族老爷们卖命吗?"
见李牧与触工半晌哑口无言,林石又道:"寡人适才说过,三晋之民逃往秦国很多,但你们看此次井陉之战,咱们俘虏的秦国数万大军,里面既有秦人也而有三晋等别国人,但不论哪国人,只要咱们给条活路,大部分都愿意投降。但是那些高级军官,大部分却不愿投降,此是为何?”说着看向李牧。
李牧道:“军官大都心知忠义,不似士兵无知无行,毫无气节。”
林石笑道:“武安君认为是因为这些人都比普通士兵有节气吗?寡人不否认有这一部分原因在内,但寡人认为,更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秦国是身居高位的军官,一但投降过来便什么都不是了,为了好不容易得到的优越生活,有时候不得不显示一下高风亮节。所以若不以死相协,这些人大多不愿投降。”
“至于普遍士兵,有几人是自愿当兵的?大多是被强行征召的,少部分是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才当兵吃军粮的。只要能活命,吃谁家的粮不是吃,所以他们投降起来就毫无心理障碍。”
“而现在,寡人就是要通过变法让赵国的百姓生活好起来,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灾年也不会饿死,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赵人活得有尊严,不再因为一口吃的卖身为奴,秦国再欺到头上敢打回去。要让赵国不再仅仅是他们的出生地居住地,要让赵国人都从心底里认可赵国,热爱赵国,让赵国的百姓不再为了谋生而逃亡他国,让赵国的军队从今往后宁死不降,只愿为赵国而战!"
我的天,这话听着带劲儿!
这一番话说完,李触二人被彻底折服,看向林石的眼神简首惊为天人。
触工更为之前自己的反对感到惭愧,跪地道:"老臣愚鲁,不知大王深谋远虑至此,请大王恕罪。"
说着便要叩头,林石石上前扶起,说道:"触老要维护等级秩序,也是为了国家稳定,何罪之有?但今时不同往日,秦国己然逼得咱们不能再沿用老一套的制度了,寡人年己尚轻,虽有些许想法,但经验不足,有不到之处请触老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