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风暴模拟(第3页)
“风暴衰减推演子程序加载完毕!混沌协议应变方案数据库开始交叉索引…”
“盘古号结构应力模型映射成功!太阳活动预测数据流正在融合…”
“全国电网抗磁暴模型初始化…重点城市能源节点标记…”
每一个环节都在超负荷运转,每一个指令都带着火药味。三十天的倒计时,从第一秒开始,就是用极限的算力、紧绷的神经和燃烧的意志去抢夺。他们抢的不只是时间,更是这片土地在末日边缘摇曳的微光。
在昆仑地下深处燃烧着数据风暴的同时,砺剑谷口的厮杀己进入最原始、最野蛮的阶段。遮天蔽日的硝烟几乎阻断了光线,让黎明前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谷口那道被称为“重闸”的、由超强合金和压缩混凝土构建的巨型防御工事,在自由联盟持续不断的、夹杂着特制穿甲弹头的疯狂炮击下,发出令人绝望的呻吟。厚重的闸门主体上,布满了蛛网般密集的裂痕,中央区域被轰开了一个巨大的、扭曲的豁口,边缘的金属在高温下融化流淌,如同被灼伤的烂肉。
豁口之后,是磐石营最后的阵地。尸体层层叠叠,破碎的武器、扭曲的金属碎片和凝固的暗红色铺满了每一寸地面。自由联盟的“灰熊”重型坦克那狰狞的方形炮塔轮廓,己经清晰地从豁口外探了进来,炮口喷射着死亡的火光。穿着外骨骼装甲的自由联盟突击步兵,如同嗅到血腥的鬣狗,在坦克的掩护下,嚎叫着向豁口内灌入。
“手雷!集火那辆坦克的履带!”一个浑身浴血、半边脸被熏黑的上尉连长嘶吼着,他的声音淹没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和金属撞击声中。几个战士从掩体后探身,投掷出手雷,却在半空被密集的弹雨打爆。
轰隆!
又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碎块从重闸顶部剥落,砸在阵地后方,激起一片烟尘和惨叫。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再一次试图淹没每一个还活着的华夏军人。弹药即将耗尽,重闸随时会彻底崩溃。
就在这时,刺耳的电流杂音中,李啸峰那撕裂般的咆哮再次通过每一个还能工作的通讯器炸响,带着一种玉石俱焚的癫狂:
“崽子们——!盘古号!三十天风暴倒计时!它拼着最后一点命,在给我们抢这三十天!”
他咳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声音反而拔得更高,如同濒死猛兽的最后咆哮:
“戴维斯的狗崽子们!他们的舰队在跑!他们的‘深渊’快断气了!他们怕了!”
“给老子打!用牙咬!用石头砸!用他们的尸体堵这个口子!钉死在这砺剑谷口!一步——不许退!把你们的名字,给老子刻进这石头里!磐石营——!”
三十天!这三个字就像在即将熄灭的灰烬里猛地浇下滚烫的油!豁口处,一个被爆炸气浪掀翻、刚刚挣扎爬起的年轻战士,脸上糊满了血和泥,眼中却猛地爆发出骇人的光。他看着那辆即将彻底碾进来的坦克炮口,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嚎叫,猛地扑向旁边一具战友尸体旁散落的反装甲磁吸雷,用尽全身力气滚了出去!
“连长——!!”
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将磁吸雷狠狠按在坦克的侧面装甲上,整个人死死抱了上去!
剧烈的爆炸火光瞬间吞噬了豁口!
这惨烈的反击点燃了最后的血性!更多的战士从残破的掩体后跃出,顶着泼水般的子弹,用燃烧瓶,用捆绑的手雷,用残破的工兵铲,甚至用牙齿和拳头,扑向那些冲进来的敌人。豁口处,瞬间变成了血肉磨坊。
三十天!为了这染着无数战友鲜血的三十天,他们愿意将每一秒的生命都熔炼成一堵无法跨越的血肉之墙!磐石之名,在这一刻,染上了最惨烈也最耀眼的红!
深空之中,盘古号如同一枚沉默的子弹,沿着那布满荆棘的新航线,朝着狂暴的太阳心脏,孤独而决绝地飞去。舰体伤痕累累的金属外壳上,倒映着那颗巨大火球永恒燃烧的光芒,也倒映着它自身行将熄灭的能源读数。7。3%的液氦储备,每一个百分点都在无声地倒数。
舰桥内,压抑的寂静被主屏幕边缘突然弹出的加密数据流打破。来自昆仑基地的信息,压缩着庞大计算得出的冰冷现实:
【风暴衰减缝隙预测模型V1。0输出:】
【高概率缝隙出现时间预估:撞击后第7天、第15天、第22天(±12小时)】
【高概率缝隙区域:两极上空电离层薄弱区(A区)、赤道附近强磁场扭曲点(B区)…】
【缝隙持续时间预测:最短9分钟,最长47分钟(随风暴强度衰减递增)】
【盘古号撞击生存及能量释放成功率推演(基于当前结构应力及太阳活动模型):67。8%】
67。8%。一个悬在深渊边缘的、并不令人安心的数字。
雷星野的目光在那几行冰冷的数据上快速扫过,没有停顿,更没有波澜。他抬起头,视线穿透厚重的观察窗,落在那颗主宰着一切命运、也即将成为他们最终归宿的恒星。它表面的日珥如同巨龙的吐息,翻卷升腾,狂暴而壮美。
“叶舟,”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舰桥内响起,清晰地盖过设备低沉的嗡鸣,“航向维持。启动撞击点前最后一段轨道推进程序预设指令序列。”
“是,舰长。”叶舟的手指在主控台上快速操作,一串复杂的指令被输入系统。
“舰桥全体人员注意,”雷星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重若千钧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我们正携带三十天的希望,驶向终点。这三十天,由砺剑谷同袍的骨血奠基,由无数牺牲换取。盘古号将以身为薪,点燃风暴。”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舰桥内每一张疲惫却写满坚定的脸。
“倒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