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中元百物语(第1页)
《寻找失落的仪式》畲族篇的成功,让彭子其和团队收获了如潮好评,也让他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回到城里的小院,生活似乎恢复了以往的节奏,却又有些不同。邀约多了,采访多了,但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供水供果供花供灯”的平常心,只是小院的门槛,快被各路好奇者和求助者踏破了。
时值农历七月,暑气未消,空气中却渐渐染上一丝特殊的氛围——中元节要到了。
城里人对这个“鬼节”多是避讳,烧纸、祭奠也多在隐蔽处匆匆完成。但彭子其却想起了奶奶在世时说过的话:“七月半,鬼门开,不是只有害怕。这也是追思先人,祈福消灾,表达敬畏的时候。心存善念,百无禁忌。”
这一日,他正对着电脑筛选下一个目的地的资料,周馆长忽然来访,脸上带着一丝神秘兮兮的笑容。
“子其啊,中元节快到了,有个活儿,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馆长您说。”彭子其赶紧给周馆长沏上茶。
“市里今年想搞点不一样的,”周馆长压低声音,“不想让大家一提中元节就光想到烧纸钱、吓死人。想搞一个‘中元百物语·平安灯会’,就在老城区的文化广场。不是搞恐怖那一套,而是征集一百个老百姓家里的老物件,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关于‘思念’、‘传承’或‘守护’的故事。把这些故事写出来,配上老物件的照片,放在特制的灯笼里展示。晚上再请民俗专家讲讲中元节真正的含义和各地不同的习俗,比如放河灯、祀亡魂、祈丰收什么的,最后大家一起放平安灯,祈福消灾。”
周馆长越说越兴奋:“这既保留了节日的肃穆和思念内核,又赋予了文化教育和社区互动的新形式,还能打破迷信恐慌!我觉得这主意特别好!就想推荐你去当这个活动的‘故事采集人’和‘灯会主持人’!你形象正面,有亲和力,又会聊天,最适合不过!”
彭子其一听,眼睛亮了。这活动有意思!不是猎奇,不是恐怖,而是温暖、走心,还能普及正知正见!这完全符合他“但行好事”的理念啊!
“我去!”他一口答应,“这活儿有意义!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任务的彭子其立刻忙碌起来。通过社区、媒体征集老物件和故事,预约采访时间。很快,他的小院又热闹起来,这次来的不再是看热闹的,而是捧着各种承载记忆的老物件、怀着分享心情的普通人。
有拿着爷爷的旧军用水壶,讲述烽火岁月家国情怀的老兵后代;有抱着母亲留下的绣花撑子,回忆慈母手中线的小姑娘;有带来一整套斑驳的木匠工具,诉说父辈匠心传承的中年汉子;甚至还有一个小朋友,捧来一个破旧的橡皮小鸭,说这是太奶奶陪他洗澡时最喜欢的玩具,现在太奶奶去了天上,他想把和小鸭的故事讲给太奶奶听……
每一个物件,每一段故事,都真挚而动人。彭子其认真地倾听、记录、拍摄,常常被感动得眼圈发红。他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仿佛在收集人间最珍贵的温暖记忆,用它们来照亮这个常常被误解的节日。
小帅和王导得知后,也主动跑来帮忙,负责活动的视觉设计和现场协调。小帅一边给老物件拍照一边抹眼泪:“彭老师,这比拍纪录片还催泪啊!”
活动前夕,彭子其照例去了云泉寺。中元节前,寺里也有法会,香客不少。他安静地完成了他的供养。
供水时,他祈愿:“愿心似水澄澈,能映照所有逝去的和当下的感动与思念。”供果时,他祈愿:“愿所行善业,能结出安慰生者、利益逝者的善果。”供花时,他祈愿:“愿所有讲述和聆听故事的人,都能心生欢喜,感受到温暖与连接。”供灯时,他祈愿:“愿智慧之灯,照亮节日的真意,驱散无明恐惧,带来真正的平安。”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内心充满了平静而强大的力量。
中元节当晚,文化广场华灯初上,气氛却与往常截然不同。没有阴森恐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一百盏特制的灯笼围成一圈,每一盏里面都展示着一件老物件和它的故事摘要,柔和的灯光透过灯笼纸,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
市民们扶老携幼,穿梭其间,安静地阅读着那些故事,时而低声交流,时而擦拭眼角。没有喧哗,只有一种共同的缅怀和感动在静静流淌。
彭子其作为主持人,穿着一身素雅的改良中式服装,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他先请民俗专家讲解了中元节的起源和各地习俗,打破了大家的许多误解。然后,他邀请了几位故事的主人上台,分享他们物件背后的完整故事。
现场效果出奇地好,掌声不断,泪水与笑容交织。许多人都说,这是他们过得最有意义、最温暖的一个中元节。
活动高潮是集体放飞平安灯(环保型LED灯)。众人手持莲花造型的小灯,默默许下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者的祝福,然后同时放飞。
刹那间,千百盏温暖的灯光缓缓升空,如同倒流的星河,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每个人感动脸庞。场面壮观而神圣。
“真是太美了!”小帅一边拍摄一边感叹,“彭老师,你这活动搞得太成功了!”王导也点头:“是啊,文化传播就该这样做,有温度,有深度。”
彭子其看着满天的灯火,心中充满欣慰。然而,就在活动接近尾声,人群渐渐散去时,一位穿着朴素、气质有些特别的老人,缓缓走到了彭子其面前。
老人手里没有拿灯,也没有看那些展览,目光首接落在彭子其手腕上——那里戴着赵奶奶给他的那枚凤凰同心结,为了方便活动,他今天把它编成了手链。
“后生,”老人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你这‘凤凰绕梁结’,编法很古老,里面还掺了金丝辟邪……是谁传给你的?”
彭子其心中一动,这己经是第二个一眼认出这结不凡的人了!他恭敬地回答:“是一位姓赵的奶奶给我的。老人家,您认得这结?”
老人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仔细打量了一下彭子其的面相,又看了看尚未完全散去的灯河,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赵妹子……她果然还是找到了……中元节,百物语,万家灯……嗯,时机倒是巧。”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彭子其:“后生,你是个有善根、有缘法的。这结你好好戴着,它能护你。不过,soon(很快),你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的求助。别人或许看不见,听不着,但你,或许可以。届时,不必害怕,凭本心行事即可。这也是‘供水供灯’的另一种修行。”
说完,老人也不等彭子其回应,转身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融入了夜色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彭子其愣在原地,回味着老人那番云里雾里的话。“特别”的求助?别人看不见听不着?什么意思?中元节夜里说这个,怎么听着有点……瘆得慌?但又说不必害怕?是修行?
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凤凰同心结,在LED灯的余晖下,那金丝似乎微微发热。
小帅跑过来:“彭老师,刚才那老爷子谁啊?跟你神神叨叨说啥呢?”彭子其挠挠头:“啊?没谁,就一个问路的……夸咱们灯会办得好……”
他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心里却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和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中元节平安夜,过得是挺成功挺温暖……但那位神秘老人的话,怎么感觉像是给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完全意想不到的“喜剧突变”副本?
他看着天上最后几盏飘远的平安灯,默默念叨:“奶奶啊,赵奶奶啊,还有诸佛菩萨……保佑我遇到的‘特别求助’,最好是那种……可爱点的?至少别太吓人的那种?”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彭子其缩了缩脖子,感觉这个夏天,可能不会那么平静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