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启动与失控的狂欢(第1页)
“逐日工程”如同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氢弹,其冲击波以林氏集团为中心,迅速席卷全球。媒体的狂热报道、资本的疯狂追逐、业界的激烈争论,将林奇和他那异想天开的计划推到了风口浪尖。
林奇,这位曾经的豪门弃子,如今的“林氏卫士”、“商业奇才”,头上又被加冕了一顶更加耀眼的荆棘王冠——“太空梦想家”、“能源革命先知”。他被无数科技爱好者奉为偶像,被投资机构视为点石成金的上帝,甚至在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眼中,他成了拯救地球的唯一希望。
这种近乎神化的追捧,让林奇感到毛骨悚然。他躲在副总裁办公室那巨大的落地窗后,看着楼下聚集的记者和欢呼的人群,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即将被推上祭坛的羔羊,而祭品,就是他最后那点可怜的回家希望。
“逐日工程”项目部的成立速度打破了林氏集团的所有纪录。巨大的资金流水般注入,顶尖的人才从全球各地被天价挖来,与各国航天机构、顶级研究所的合作协议雪片般签署。林奇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手握的权力和资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他严格按照自己设定的“作死”路线图推进项目。
他力排众议,将那种不稳定的新型超轻材料确定为主体结构材料,尽管多名材料学家联名上书警告其长期风险。
他亲自拍板,选择了那套争议巨大的激光能量传输系统,并投入巨资进行“攻关”,无视了其他更稳妥但效率稍低的方案。
他在项目进度表上制定了极其激进的、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时间节点,逼着整个团队疲于奔命,埋下了大量因赶工而导致质量隐患的雷。
他每天听着项目部汇报上来的各种“好消息”——“新型材料实验室测试取得突破!”“激光传输系统核心模块完成初步设计!”“与某国航天局达成发射合作协议!”——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他知道,这些看似辉煌的进展,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只要一个浪头打来,就会彻底垮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那个浪头,或者……亲手把它引来。
然而,这个世界似乎铁了心要跟他作对。
他选择的那个“不稳定的”新型材料,在项目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魔改”和优化下,竟然真的在几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虽然距离完全稳定还有距离,但己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实验室水平,甚至引起了军方相关部门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合作研发,并提供了部分保密技术支持!
那套“争议巨大”的激光传输系统,在烧掉了数十亿研发经费后,负责的工程师团队在一次偶然的测试失败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光束聚焦模式,虽然对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不大,但却在激光雷达和空间通信领域展现出了颠覆性的应用潜力,相关专利还没申请,就己经有通信巨头挥舞着支票簿找上门来求合作!
甚至连他制定的那个“不可能”的激进进度表,在巨大的压力和充足的资源支持下,竟然真的被那群被逼到极限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以一种近乎燃烧生命的方式,硬生生地推进着,虽然问题层出不穷,但整体进度居然没有落后太多!
林奇坐在项目指挥中心的主控室里,看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复杂的结构模型和来自全球各个合作单位的实时汇报,感觉自己不是在主导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而是在指挥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人类征服星辰大海的史诗级战役!
每一次技术“突破”的消息传来,都会引来指挥中心内一片欢呼,所有人看向坐在总指挥席上的林奇,眼神中都充满了狂热的崇拜,仿佛在瞻仰一位能创造奇迹的神。
“林总!太不可思议了!您当初坚持要用的材料,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
“林总!激光系统那边又出意外……哦不,是又出惊喜了!我们可能无意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林总!按照这个进度,我们说不定真的能提前完成第一期验证星的发射!”
林奇听着这些欢呼,看着屏幕上那些象征着“成功”的数据,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他明明己经选择了最冒险、最不靠谱、最可能失败的技术路径!为什么它们总能绝处逢生,甚至歪打正着地开出别的花来?!
这感觉就像他拿着一把生锈的破剑想去自杀,结果每次往脖子上一架,破剑就自动进化成了屠龙宝刀,还顺手把旁边路过的一条恶龙给砍了,然后所有人围着他欢呼:“英雄!您真是料事如神,早就知道这里有龙对吧?!”
他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无休止的、反向的“幸运”给逼疯了。
就在他精神濒临崩溃之际,一个他期待己久的、真正的“坏消息”,终于传来了。
负责新型材料太空环境模拟测试的团队报告:在模拟长达十年的强宇宙射线和极端温度循环辐照后,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出现了一种未曾预料的“疲劳脆化”现象,其强度和安全裕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存在严重隐患。而这个问题,在之前所有的地面短期测试中,都未被发现。
来了!终于来了!
林奇几乎要喜极而泣!这才是他想要的!致命的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硬伤!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立刻召集了紧急项目会议。
会议上,他拿着那份测试报告,面色“凝重”地宣布:“诸位,我们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赖以维系的结构材料,存在根本性的、可能危及整个项目安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