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1页)
她们中领头递给我的,正是一个打得极漂亮的五彩同心结。结的一边,还一道挂着个风干蚕蛹。
我拿着此物尚发愣,领头侍女也一怔,慌乱解释:“将军别误会!我们是猜想将军想弄这个,在乞巧节晚上挂在树梢上许愿,才一起给您做了一样。拙劣之物,您不要误会……也不要嫌弃。”
我不禁笑:“这打得很好,谢谢。想必以此物许愿,织女能感受到十二分的诚心。”
另一活泼侍女跳出来道:“将军要不要现在就挂上?我们还可以教您挂在哪里最灵验,保管……呃,对吧,眼里心里都只有您一个。”
她跳出来,一众女子大胆跟着后面起哄,“就许愿来玩玩”、“试试而已将军别担心,我们都不说出去”、“和我们的混在一起不会被发现的”。
等她们闹完,热情稍熄,我说:“不用。多谢你们给我编了这个东西,我会妥善保存,只是……我已用不着再挂它了。”
一时安静,活泼的侍女疑惑,开口似想再问,被旁边年长眼尖的侍女捂了嘴。领头的侍女左右看看,约摸是见情况不对,忙福身道:“……将军收下自便也可,也能保平安的。”
一众女子推搡着走了,回到她们的笑闹里。
我低头拨弄此物。
五彩同心结,搭配了蚕茧挂在树梢上,那公子便一生只会喜欢你一个。
我竟有一瞬在妄想这样的事情。可能临到头,我也终无法真正将一切当一场九岁后的虚空大梦。种种私念、种种不甘,还是难以磨灭的。
可现在想这些也已迟了。
未过几日,朝上消息传来:王上命令崤山关将领死守,一寸都不能再退。一批粮草和一队新的人马补充送去了关口,但并未言及换将之事,更半个字没有提到我。
我回府前面数日,那些部将没有找我,想必是以为吾王马上要将我换去崤山关的缘故。此消息一出,我府门口立刻被十几个部将一齐堵住,都嚷着要求见靖平君,要我带着他们去跟王上理论,危急关头为何还不启用我。
我没让开门,全关在外头,只命敬喜出去劝劝。这么劝了四日,那些部将们才不情不愿地散去,却也人人都留了信件。
敬喜把信件拿回来,我略一扫,还是都让我去请命。便都扔进炭盆里烧掉。
我便暂且过着我的平静日子,种菜,弄花,不时去厨房露两手给家丁们,赢得一片美味赞叹。然后对吾王,看着,等着。
就这么又过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敬喜的形容尤为有趣。起初他见到我就眼睛包泪,仿佛随时可以准备给我送终嚎啕哭丧;逐渐地,他心绪稍静下来,只是偶尔哽咽一下;现在他几乎恢复正常,和过去差不多。可能一直保持紧张的准备哭丧状态也很累人。
天气开始转凉,我又给满府上下送了些东西,每人新做两件冬衣,加工钱百吊。只是府内有七八人还是很难高兴起来。
他们的家人应征去了崤山关,那里守城战况激烈,大殷的士兵死伤比之前任何一战都多。其中有四人的父兄或弟弟,已经战死,回不来了。
而朝上有部将依然坚持在传信给我,说他们了解到的消息。
大殷派去的宗室新将和本地将领不和,下达命令多有冲突,才造成守城战出现许多纰漏。目前只能勉强守住。本来他们这些武将都急得要死,可一月之前,王上和几个文臣关起门来商讨了战事,不知具体在聊什么。王上跟他们这些将领说了,稍安勿躁,他自有办法,只是需要保密,不能人尽皆知。
“那些只会动笔杆子的老东西能有什么办法?写东西能退敌吗?”在信件最后,这位部将还不忘骂两句。
吾王非昏庸之主。如若到这个程度,他还是不愿听朝上武将半句,那他或许真有别的办法。
他说,要我在死之前都看着,若他做不到,他如何能从我这里得到最后一次的耀武扬威和痛快。
果然,没过多久,崤山关外的合纵联军,就尽数散去。就这么退敌了。
是卫国国君。他将安陵君急召回去,不准其再管合纵之事。因为就在这一个月里,从殷国到卫国到所有的合纵四国,坊间全数传遍,安陵君威望至高,或有反心,合纵胜后,他就要回国打下卫国王位。
这样的消息是谁的手笔,不言而喻。
吾王的确做到了用他的方法退敌,没有再借助我。尽管这样多死了成千上万大殷将士、也没有真正削弱列国实力,但退这次合纵,反正他是做到了。
他留我活着,让我看了两个多月,现在他赢了,他可以得意了。
我已两月没见过吾王,也没给他写过任何奏疏。这日得知合纵退兵的消息,我让敬喜替我找出崭新竹简,研好墨,我要简单写一份贺表给吾王,恭喜他合纵已退,万民得安。
敬喜本多日未曾涌泪,又眼底有润色:“将军……对,对,您是该写!一定要多说点好话,本来也没多大矛盾,只要把王上哄高兴,他就不会……不会了。”
我点头,不得不说着违心的话安慰:“嗯,我正有如此想法。快去准备,晚些时候便送进宫里。”
敬喜揩着眼角去备了,片刻之后,他将东西全数摆好,立在旁侧。
我道:“你出去吧,这贺表涉及政事,你不能看,只管送出就行。”
他踌躇一会,道了是。
敬喜关门出去后,我方落座,开始写。
恭贺吾王,以神武圣略破合纵之敌,荡平寰宇,威震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