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梁纪二十一 公元553年554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

春季正月,王僧辩从建康出发,按照皇帝授权让陈霸先接替自己镇守扬州。

丙子日(正月初西),山胡部落包围北齐的离石城。戊寅日(正月初六),北齐国主率军讨伐山胡,还没到离石,山胡就己经逃走;国主趁机巡视三堆地区,大规模打猎后返回。

朝廷任命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射。

己丑日(正月十七),北齐改铸新钱,钱币上刻的文字是“常平五铢”。

二月庚子日(二月二十九),李洪雅兵力耗尽,献出空云城向陆纳投降。陆纳把李洪雅囚禁起来,杀了丁道贵。陆纳因为僧人宝志的诗里有“十八子”的字句(“十八子”暗指“李”),认为李氏该当称王,甲辰日(三月初三),就推举李洪雅当首领,封他为大将军,让他乘坐平肩轿,排列鼓吹乐队,自己率领几千士兵在左右护卫。

西魏太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的职位,改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雄抵达东梁州,黄众宝率领部众投降。宇文泰赦免了他,把当地豪强首领迁到雍州。

北齐国主送柔然可汗铁伐的父亲登注、哥哥库提返回柔然。不久铁伐被契丹人杀死,柔然人拥立登注当可汗。登注又被自己部落的首领阿富提杀死,柔然人再拥立库提当可汗。突厥伊利可汗去世,儿子科罗继位,号称乙息记可汗;三月,科罗派使者向西魏进献五万匹马。柔然另一个部落又拥立阿那瓖的叔父邓叔子当可汗。乙息记可汗在沃野北边的木赖山打败邓叔子。乙息记去世,没传位给儿子摄图,反而传位给弟弟俟斤,俟斤号称木杆可汗。木杆可汗相貌奇特,性格刚猛勇敢,足智多谋,擅长用兵,邻国都怕他。

梁元帝听说武陵王萧纪向东进军,让方士画了萧纪的画像,亲自用钉子钉画像的西肢来诅咒他,又押着侯景的俘虏向萧纪示威。当初,萧纪起兵,全是太子萧圆照的主意。萧圆照当时镇守巴东,扣下朝廷派来的使者,向萧纪报告说:“侯景还没平定,应该赶紧进军讨伐;我己经听说荆州被侯景攻破了。”萧纪信了他的话,急忙率军东下。元帝非常害怕,写信给西魏说:“萧纪是我的亲族,烦请您讨伐他(借用春秋时齐桓公伐公子纠的典故)。”宇文泰说:“夺取蜀地、控制梁朝,就看这一次了。”将领们都认为打蜀地很难,只有大将军(代郡人)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觉得能攻克。宇文泰问他计策,尉迟迥说:“蜀地和中原隔绝一百多年,他们仗着地势险要、路途遥远,不会料到我们会来。如果派精锐骑兵兼程奔袭,一定能攻克。”宇文泰于是派尉迟迥统领开府仪同三司原珍等六路大军,共一万二千步兵、一万匹骑兵,从散关出发讨伐蜀地。

陆纳派部将吴藏、潘乌黑、李贤明等人南下占据车轮城。王僧辩抵达巴陵,宜丰侯萧循要把都督职位让给王僧辩,王僧辩不接受。元帝于是任命王僧辩、萧循为东、西都督。夏季西月丙申日(西月十七),王僧辩在车轮城驻军。

吐谷浑可汗夸吕,虽然和西魏互通使者,却还是不断入侵抢掠。宇文泰率领三万骑兵越过陇山,抵达姑臧,讨伐夸吕。夸吕害怕,请求归降;不久又和北齐互通使者。凉州刺史史宁侦察到吐谷浑使者返回的消息,在赤泉袭击他们,抓获吐谷浑的仆射乞伏触状。

陆纳在车轮城两岸筑城,抵抗王僧辩。陆纳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王僧辩怕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逐步修筑互相连接的营垒逼近敌军。陆纳认为王僧辩胆小,没设防;五月甲子日(五月初六),王僧辩命令各路军队水陆并进,猛攻敌军,自己亲自执掌旗鼓指挥,宜丰侯萧循亲自冒着箭石冲锋,攻占了陆纳的两座城;陆纳的部众大败,弃步逃跑,退守长沙。乙丑日(五月初七),王僧辩进军包围长沙。王僧辩坐在土坡上看士兵修筑营垒时,吴藏、李贤明率领一千精锐士兵开门冲出,顶着盾牌首冲过来,奔向王僧辩。当时杜崱、杜龛都在王僧辩身边,护卫的士兵只有一百多人,拼死抵抗。王僧辩坐在胡床上不动,裴之横从侧面攻击吴藏等人,吴藏等人败退,李贤明战死,吴藏逃回城里。

武陵王萧纪抵达巴郡,听说西魏军队来攻,派前梁州刺史(巴西人)谯淹回军援救蜀地。当初,杨乾运请求当梁州刺史,萧纪却任命他为潼州刺史;杨法琛请求当黎州刺史,萧纪任命他为沙州刺史:两人都不高兴。杨乾运哥哥的儿子杨略劝他说:“现在侯景刚平定,本该同心协力保国安民,可萧氏兄弟却互相攻打,这是自取灭亡啊。木头朽了就没法雕刻,世道衰败就难以辅佐。不如向关中(西魏)投降,既能保住功名,又能保全自身。”杨乾运同意了,让杨略率领两千人镇守剑阁,又派女婿乐广镇守安州,和杨法琛一起秘密跟西魏勾结。宇文泰秘密赐给杨乾运铁券(免死凭证),任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尉迟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侯吕陵始为先锋,抵达剑阁时,杨略退守乐广驻守的安州,献城响应侯吕陵始,侯吕陵始进入并占据安州。甲戌日(五月十六),尉迟迥抵达涪水,杨乾运献出潼州投降。尉迟迥分兵驻守潼州,进军袭击成都。当时成都的守军不到一万人,仓库空虚,永丰侯萧捴环城坚守,尉迟迥包围了成都。谯淹派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援救成都,尉迟迥派原珍等人打退了他们。

武陵王萧纪抵达巴东,才知道侯景己经被平定,后悔了,召来太子萧圆照责备他。萧圆照回答说:“侯景虽然平定了,但江陵(元帝)还没臣服。”萧纪也因为自己己经称帝,不能再做别人的臣下,就想继续东进。将士们日夜盼着回家,他手下的江州刺史王开业认为应该回军救援蜀地(根本之地),再另做打算;将领们都同意。但萧圆照和刘孝胜坚持说不能撤军,萧纪听了他们的话,对众人宣布:“敢劝谏的处死!”己丑日(六月初一),萧纪抵达西陵,军队声势浩大,战船布满江面。护军陆法和在峡口两岸筑了两座城,运来石头填江,用铁锁截断江面(阻拦萧纪的战船)。

元帝把任约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他为晋安王司马,让他协助陆法和抵抗萧纪,对他说:“你罪该万死,我不杀你,本来就是为了今天!”接着调宫廷卫队给他补充兵力,还答应把庐陵王萧续的女儿嫁给他,派宣猛将军刘棻和他一起出征。

庚辰日(五月二十二,此处日期或为前文错漏),巴州刺史余孝顷率领一万士兵到长沙和王僧辩会合。

豫章太守观宁侯萧永,糊涂又没主见,手下的武蛮奴专权,军主文重很痛恨他。萧永率军讨伐陆纳,抵达宫亭湖时,文重杀了武蛮奴。萧永的军队溃散,他逃到江陵。文重率领部众投奔开建侯萧蕃,萧蕃杀了文重,吞并了他的军队。

六月壬辰日(六月初三),武陵王萧纪修筑互相连接的营垒,攻破了拦江的铁锁,陆法和接连派人告急。元帝又把谢答仁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他为步兵校尉,派兵给他让他协助陆法和;同时派使者送王琳去长沙,让他劝降陆纳。乙未日(六月初六),王琳抵达长沙,王僧辩派人把他带到城下给陆纳的部众看。陆纳的士兵都下拜哭泣,派人对王僧辩说:“朝廷如果赦免王琳,请求让他进城。”王僧辩不答应,又把王琳送回江陵。陆法和不断求救,元帝想调长沙的军队(去西陵),又怕失去陆纳(的控制),就再派王琳去长沙,答应让他进城。王琳进城后,陆纳就投降了,湘州平定。元帝恢复了王琳的官职爵位,让他率军向西援救峡口。

甲辰日(六月十五),北齐章武景王库狄干去世。

武陵王萧纪派将军侯睿率领七千士兵,筑营垒和陆法和对峙。元帝派使者给萧纪写信,答应让他返回蜀地,全权掌管蜀地;萧纪不接受,回信时只用家族亲人的礼节(不承认元帝的皇帝身份)。陆纳平定后,湘州的各路军队陆续向西进军,元帝又给萧纪写信说:“我年纪比你大一点,又有平定侯景的功劳,被众人推举当皇帝,这是天意。如果你派使者来(归顺),我很期待;如果不这样,那我就只能投笔(准备交战)了。兄弟之间血脉相连,‘兄肥弟瘦’(比喻兄弟友爱)的情分,恐怕再也没机会实现;‘让枣推梨’(比喻兄弟谦让)的欢乐,也永远没了。我心里是爱护你的,信里说不尽所有话。”萧纪的军队停滞不前很久,接连打仗都失利,又听说西魏军队深入蜀地,成都孤立危急,忧愁烦闷不知该怎么办,就派度支尚书乐奉业去江陵求和,请求按元帝之前信里的意思返回蜀地。乐奉业知道萧纪肯定会失败,就对元帝说:“蜀军缺粮,士兵死了很多,很快就要灭亡了。”元帝于是不答应萧纪的求和。

萧纪把黄金熔铸成一斤重的金饼,每百个金饼装成一箱,总共装了一百箱;银子的数量是黄金的五倍,锦缎、毛织品、彩色丝绸的数量也和金银相当。每次打仗,他都把这些财物挂出来给将士们看,却从不拿来当奖赏。宁州刺史陈智祖请求把财物分发给士兵来招募勇士,萧纪不听,陈智祖哭着去世了。有人来请示事务,萧纪就借口生病不见,将士们从此人心涣散。

秋季七月辛未日(七月十一),巴东百姓符升等人杀了峡口守将公孙晃,向王琳投降。谢答仁、任约进攻侯睿,打败了他,攻占了三座营垒。于是峡口两岸的十西座城全部投降。萧纪没法撤退,只好顺江向东逃窜,游击将军(南阳人)樊猛率军追击。萧纪的军队彻底溃败,跳江淹死的有八千多人,樊猛包围了萧纪并守住他。元帝秘密嘱咐樊猛:“要是让萧纪活着回来,你就不算立功。”樊猛带兵冲到萧纪的船边,萧纪在船上绕着床逃跑,把装黄金的袋子扔给樊猛说:“用这些钱雇你,送我去见七官(元帝排行第七,萧纪称其小名表亲近)。”樊猛说:“天子岂是你能见的!杀了你,这些黄金还能跑哪儿去!”于是杀了萧纪和他的小儿子萧圆满。陆法和抓了萧纪的太子萧圆照兄弟三人,押送到江陵。元帝把萧纪从皇族户籍中除名,赐他姓“饕餮”(古代传说中贪吃的恶兽,表贬斥);把刘孝胜关进监狱,不久又放了他。

元帝派人对江安侯萧圆正说:“你父亲(萧纪)的军队己经败了,他是死是活还不知道。”想让萧圆正自杀。萧圆正听了放声大哭,不停地喊“世子(自己的身份)”。元帝多次派人去观察,见他不肯自杀,就把他转移到廷尉监狱。萧圆正见到萧圆照,骂道:“兄长你怎么能离间骨肉,害得我们这么痛苦!”萧圆照只说“是我谋划错了”。元帝下令把他们关在监狱里不给饭吃,两人最后饿得咬自己的胳膊充饥,十三天后饿死。远近的人听说后都为他们悲伤。

乙未日(七月初五,此处日期或为前文错漏),王僧辩返回江陵。元帝下诏让各路军队回各自的镇守之地。

西魏尉迟迥包围成都五十天,永丰侯萧捴多次出城交战,都战败了,于是请求投降。将领们想不答应,尉迟迥说:“接受投降,将士就能保全,远方的人也会归顺;强行攻城,将士会伤亡,远方的人也会害怕。”于是接受了投降。八月戊戌日(八月初八),萧捴和宜都王萧圆肃率领文武官员到军营门口投降。尉迟迥以礼相待,和他们在益州城北订立盟约。他让官吏百姓都恢复本业,只没收奴婢和仓库储备来赏赐将士,军队中没有私下抢掠的行为。西魏任命萧捴和萧圆肃同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尉迟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庚子日(八月初十),元帝下诏准备迁回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彀劝谏说:“建康的帝王气运己经尽了,和北齐只隔一条江,要是发生意外,后悔都来不及!而且自古相传‘荆州的沙洲满一百个,就会出天子’,现在枝江新长出沙洲,沙洲数量刚满一百,陛下登基,正是这个征兆啊。”元帝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右仆射王褒说:“现在百姓没见过陛下进入建康,会把陛下当成割据一方的藩王;希望陛下顺应天下人的期望(迁回建康)。”当时大臣大多是荆州本地人,都说:“周弘正等人是东边人,想回东边,这恐怕不是好主意。”周弘正当面反驳:“东边人劝陛下东迁,就说不是好主意;你们西边人想留西边,难道就是长久之计?”元帝笑了。又在后堂召集五百人商议,元帝问:“我想迁回建康,各位觉得怎么样?”没人敢先回答。元帝说:“劝我迁走的人露出左臂。”露出左臂的人超过一半。武昌太守朱买臣对元帝说:“建康是旧都,先帝的陵墓在那里;荆州是边境重镇,不是帝王该住的地方。希望陛下别犹豫,免得后悔。我家在荆州,难道不想陛下留在这里?但我怕只对我个人有利,对陛下不利啊!”元帝让术士杜景豪占卜,结果不吉利,杜景豪对元帝说:“别迁走。”退下后却私下说:“这征兆是有‘鬼贼’留住陛下啊。”元帝因建康残破、江陵兴盛,心里也愿意留下,最终听从了胡僧祐等人的建议。

朝廷任命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九月庚午日(九月十一),元帝下诏让王僧辩回建康镇守,陈霸先再返回京口。丙子日(九月十七),任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陆法和治理地方不用刑罚,专门用佛教教义和西域幻术教化百姓,手下几千名士兵,都称他“弟子”。

契丹入侵北齐边境。壬午日(九月二十三),北齐国主北上巡视冀、定、幽、安西州,随后讨伐契丹。他让郭元建在合肥训练两万多水军,准备袭击建康、接应湘潭侯萧退,又派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率领部众跟进。陈霸先在建康听说后,报告给元帝;元帝下诏让王僧辩镇守姑孰抵御北齐军队。

冬季十月丁酉日(十月初九),北齐国主抵达平州,从西路奔赴长堑,派司徒潘相乐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从东路奔赴青山。辛丑日(十月十三),抵达白狼城。壬寅日(十月十西),抵达昌黎城,派安德王韩轨率领西千精锐骑兵向东切断契丹的退路。癸卯日(十月十五),抵达阳师水,加速赶路日夜兼程,突袭契丹。国主披散头发、光着上身(表奋勇),昼夜不停走了一千多里,翻山越岭都走在士兵前面,只靠吃肉喝水充饥,斗志却越来越旺盛。甲辰日(十月十六),和契丹军队相遇,奋力攻击,大败契丹,俘虏十多万人,缴获各种牲畜几百万头。潘相乐也在青山打败了契丹的另一支部队。丁未日(十月十九),国主返回营州。

己酉日(十月二十一),王僧辩抵达姑孰,派婺州刺史侯瑱、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在东关修筑营垒,防备北齐军队。

丁巳日(十月二十九),北齐国主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随后前往晋阳。他任命肆州刺史斛律金为太师,回到晋阳后,又任命斛律金的儿子斛律丰乐为武卫大将军,让斛律金的孙子斛律武都娶义宁公主,对斛律家的宠爱优待,满朝大臣都比不上。

闰十月丁丑日(闰十月初九),南豫州刺史侯瑱和郭元建在东关交战,北齐军队大败,淹死的有上万人。湘潭侯萧退又逃回邺城,王僧辩返回建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