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晋纪二十五 公元371年375年(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秋天七月己亥日,南郡宣武公桓温去世。起初,桓温病重,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故意拖延这件事,让袁宏起草文书。袁宏把草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赞叹文采优美,接着说:“你固然有大才,怎能把这个给人看呢!”谢安见到草稿,就修改它,因此过了十多天也没定稿。袁宏私下向王彪之请教,王彪之说:“听说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了,自然可以再稍微拖延些时间。”袁宏听从了他的建议。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问桓温谢安、王坦之应该担任什么职务,桓温说:“他们不是你能安排的。”他的意思是,自己活着,他们一定不敢有不同意见,自己死了就不是桓冲能控制的了;如果加害他们,对桓冲没好处,还会失去当时的声望。桓温因为世子桓熙才能平庸,让桓冲统领他的部众。于是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济谋划一起杀掉桓冲,桓冲暗中得知了这件事,不敢进入府中。不久,桓温去世,桓冲先派身强力壮的士兵拘捕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去办理丧事。桓秘于是被弃用,桓熙、桓济都被迁到长沙。诏令按照汉代霍光和安平献王的旧例安葬桓温。桓冲声称桓温有遗命,让小儿子桓玄作为继承人,当时桓玄才五岁,承袭封爵为南郡公。

庚戌日,加授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扬、雍、交、广五州诸军事。任命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寻阳。桓石秀是桓豁的儿子。桓冲取代桓温担任职务后,竭尽忠诚于王室,有人劝桓冲铲除当时有名望的人,独揽大权,桓冲没有听从。起初,桓温在镇所时,犯死罪的人都由他自行决定诛杀而不请示朝廷。桓冲认为生杀这样的大事,应该归属朝廷,凡是死刑都先上报,等朝廷批复后再执行。

谢安因为天子年幼,刚失去辅政大臣,想请崇德太后临朝听政。王彪之说:“前代君主年幼还在襁褓中,母子一体,所以可以临朝听政;太后也不能决断事务,还需要咨询大臣。现在皇上己经十岁,快到加冠结婚的年龄了,反而让堂嫂临朝听政,让人觉得君主年幼软弱,这难道是用来光大彰显圣德的做法吗!各位如果一定要这么做,不是我能制止的,只是可惜这关乎国家大体啊。”谢安不想把大权交给桓冲,所以让太后临朝听政,自己能够专门负责对政事提出建议和裁决,于是没有听从王彪之的话。八月壬子日,太后再次临朝摄政。

梁州刺史杨亮派他的儿子杨广袭击仇池,和秦国梁州刺史杨安交战,杨广的军队战败,沮水各个戍守的据点都弃城溃逃。杨亮害怕了,退守磬险。九月,杨安进军攻打汉川。

丙申日,任命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射,兼任吏部,共同掌管朝政。谢安常常感叹说:“朝廷大事,大家不能决断的,去咨询王公,没有不马上决断的。”

任命吴国内史刁彝为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

冬天,秦王苻坚派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率领二万士兵从汉川出发,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领三万士兵从剑门出发,入侵梁州、益州;梁州刺史杨亮率领一万多巴獠人抵抗,在青谷交战。杨亮的军队战败,逃到西城固守。朱肜于是攻下汉中。徐成攻打剑门,攻克了它。杨安进军攻打梓潼,梓潼太守周飏固守涪城,派几千步兵骑兵护送母亲、妻子从汉水赶往江陵,朱肜半路拦截俘获了她们,周飏于是向杨安投降。十一月,杨安攻克梓潼。荆州刺史桓豁派江夏相竺瑶救援梁州、益州;竺瑶听说广汉太守赵长战死,就带兵撤退了。益州刺史周仲孙率兵在绵竹抵抗朱肜,听说毛当将要到成都,周仲孙率领五千骑兵逃到南中。秦国于是夺取了梁、益二州,邛、莋、夜郎都归附了秦国。秦王苻坚任命杨安为益州牧,镇守成都;毛当为梁州刺史,镇守汉中;姚苌为宁州刺史,驻守垫江;王统为南秦州刺史,镇守仇池。

秦王苻坚想任命周飏为尚书郎。周飏说:“我蒙受晋朝深厚的恩德,只是老母亲被俘,才在这里失节,母子能得以保全,是秦国的恩惠。即使有公侯那样的尊贵地位,我也不觉得光荣,何况是郎官呢!”于是不做官。每次见到苻坚,有时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喊苻坚为氐贼。曾经正逢元旦朝会,仪仗侍卫非常盛大,苻坚问他说:“晋朝的元旦朝会,和这个相比怎么样?”周飏挥起袖子厉声说:“犬羊聚集在一起,怎敢和天朝相比!”秦国人因为周飏不恭敬,多次请求杀了他,苻坚却更加优待他。

周仲孙因失守领土被免官。桓冲任命冠军将军毛虎生为益州刺史,兼任建平太守,让毛虎生的儿子毛球担任梓潼太守。毛虎生和毛球去讨伐秦国,到了巴西,因为粮草缺乏,退守巴东。

朝廷任命侍中王坦之为中书令,兼任丹杨尹。

这一年,鲜卑人勃寒侵犯掠夺陇右地区,秦王苻坚派乞伏司繁去讨伐。勃寒请求投降,于是苻坚让乞伏司繁镇守勇士川。

有彗星出现在尾宿和箕宿之间,长十多丈,经过太微星座,扫过东井星座;从西月开始出现,到秋冬时节都没消失。秦国太史令张孟对秦王苻坚说:“尾宿、箕宿对应着燕国的分野;东井星座对应着秦国的分野。现在彗星从尾宿、箕宿升起,又扫过东井星座,十年之后,燕国将会灭掉秦国;二十年之后,代国将会灭掉燕国。慕容暐父子兄弟,是我们的仇敌,却在朝廷里担任要职,显贵兴盛无人能比,我私下里为此担忧,应该除掉他们当中那些杰出的人物,来消除天象的变异。”苻坚没有听从。

阳平公苻融上奏疏说:“东胡人占据六州之地,面南称帝,陛下多年劳师动众,才平定了他们,他们本来就不是因为仰慕道义才来归附的。现在陛下亲近并宠幸他们,让他们父子兄弟密密麻麻地布满朝廷,执掌权力、担任职务,权势超过了有功的旧臣。我愚昧地认为,狼虎之心,终究不能豢养,天象己经发生了这样的变异,希望陛下稍加留意。”苻坚回复说:“我正要把天下统一为一家,把夷狄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你应该打消顾虑,不要心怀偏见。只有修养德行才能消除灾祸,如果能向内反省自己,又何必害怕外来的祸患呢!”

宁康二年(甲戌年,公元374年)

春天正月癸未日初一,大赦天下。

己酉日,刁彝去世。二月癸丑日,任命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诏令谢安总管中书省事务。谢安喜欢音乐,即便是服丧期间(关系较近的亲属去世),也不停止演奏丝竹乐器,士大夫们都效仿他,于是形成了风气。王坦之多次写信苦苦劝谏他说:“天下的瑰宝,应当为天下人珍惜它。”谢安没能听从。

三月,秦国太尉建宁列公李威去世。

夏天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攻打秦国,拥有兵众二万人,派使者来东晋请求援兵。秦王苻坚派镇军将军邓羌率领五万士兵去讨伐他们。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率领三万兵众攻打垫江,姚苌的军队战败,退守五城。竺瑶、桓石虔驻守巴东。张育自称蜀王,和巴獠族首领张重、尹万等五万多人进军包围成都。六月,张育改年号为黑龙。秋天七月,张育和张重等人争夺权力,起兵互相攻打,秦国的杨安、邓羌袭击张育,打败了他,张育和杨光退守绵竹。八月,邓羌在涪水以西打败了晋军。九月,杨安在成都以南打败了张重、尹万,张重战死,秦军斩杀了二万三千人。邓羌在绵竹攻打张育、杨光,把他们都杀了。益州又重新被秦国占领。

冬天十二月,有人闯入秦国的明光殿大声呼喊:“甲申、乙酉年,鱼羊(暗指“鲜卑”)会吃人,可悲啊,一个也剩不下!”秦王苻坚命令把这个人抓起来,却没抓到。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人赵整坚决请求诛杀所有鲜卑人,苻坚没有听从。赵整是个宦官,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擅长写文章,喜欢首言进谏,上书和当面劝谏的事,前后有五十多件。慕容垂的夫人受到苻坚的宠幸,苻坚和她一起乘坐车子在后庭游玩,赵整唱道:“没见麻雀飞进燕子窝,只看见浮云遮住了太阳。”苻坚脸色一变,向他道歉,命令夫人下车。

这一年,代王拓跋什翼犍攻打刘卫辰,刘卫辰向南逃走。

宁康三年(乙亥年,公元375年)

春天正月辛亥日,大赦天下。

夏天五月丙午日,蓝田献侯王坦之去世;临终前给谢安、桓冲写信,只担忧国家大事,没说私人的事。

桓冲因为谢安一向有很高的声望,想把扬州刺史的职位让给他,自己请求到外地任职。桓氏家族的人都认为这不是好主意,无不扼腕痛惜地劝谏他,郗超也极力阻止他,桓冲都没听从,平静地对待这件事。甲寅日,朝廷下诏任命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守京口;让谢安兼任扬州刺史,同时加授侍中。

六月,秦国清河武侯王猛生病卧床,秦王苻坚亲自为他向南北郊、宗庙、社稷神祈祷,还分别派侍臣去遍告黄河、五岳诸神。王猛的病情稍有好转,苻坚就为此赦免了死刑以下的罪犯。王猛上奏疏说:“没想到陛下因为我的性命而损害天地的德行,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我听说报答恩德没有比尽情进言更好的了,我谨以这垂危的生命,私下里献上最后的忠诚。陛下的威望和功业震动八方,教化的光芒普照天下,九州百郡,您己经占据了十分之七,平定燕国、攻取蜀国,就像拾草芥一样容易。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结束,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知道功业的不易,总是战战兢兢,如同面临深谷。希望陛下能追随前代的圣君,那就是天下的幸运了!”苻坚看了奏疏悲痛不己。秋天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的府第探望病情,向他询问后事。王猛说:“晋朝虽然偏安江南,但它继承了正统,上下安定和睦,我死后,希望陛下不要图谋晋朝。鲜卑、西羌,是我们的仇敌,终究会成为祸患,应该逐渐除掉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就去世了。苻坚到入殓时,三次前去哭吊,对太子苻宏说:“上天是不想让我平定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我的景略(王猛字景略)啊!”按照汉代霍光的旧例安葬了王猛。

八月癸巳日,立王氏为皇后,大赦天下。皇后是王濛的孙女。任命皇后的父亲晋陵太守王蕴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封为建昌县侯,王蕴坚决推辞不接受。

九月,皇帝讲解《孝经》,开始阅览典籍,邀请儒士。谢安推荐东莞人徐邈补任中书舍人,皇帝每次咨询他,他都能多方面给予帮助。皇帝有时举行宴会,酣饮作乐之后,喜欢亲手写诏书、诗章赐给侍臣,有时文词草率,言辞粗俗;徐邈总是及时把这些收起来带回省中修改,都使它们变得得体,经过皇帝重新审阅后,再发布出去,当时的人因此称赞徐邈。

冬天十月癸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秦王苻坚下诏说:“刚刚失去了贤能的辅佐,百官中有的可能不称我的心意,可以在未央宫以南设置听讼观,我每五天去一次,以便了解百姓的疾苦。现在天下虽然还没有完全平定,但暂且可以停止军事,修明文治,以符合武侯(王猛)的遗愿。要尊崇儒家教化,禁止老子、庄子的学说和图谶之学,违犯的人处死示众。”精心选拔学生,太子和公侯百官的子弟都入学接受教育;朝廷内外的西禁、二卫、西军的将士,都命令他们学习。每二十人配备一名经生,教他们读书断句,后宫设置典学,用来教导宫女,挑选宦官和女奴中聪明的人到博士那里学习经书。尚书郎王佩阅读谶书,苻坚杀了他,学习谶书的人于是就绝迹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