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标准化大比武下 溯源之战(第1页)
仲裁委员会主席的手在半空中顿住,目光顺着林夏指尖的方向落在马库斯的操作屏上。大厅内的全息首播镜头同步转向那块屏幕,所有评委面前的平板都清晰显示出那个异常的哈希值——本该是连续字符串的代码末尾,多了一串不规则的乱码。
“这是什么?”主席的手指在平板上点了点,乱码区域立刻弹出红色警告,“数据校验失败。”
马库斯的机械臂骤然绷紧,金属关节发出咔嗒轻响。他迅速调出备用数据链:“系统缓存错误,稍等。”指尖在键盘上翻飞,试图用新的哈希值覆盖异常数据,却发现后台的模拟程序己因延迟补偿失效而崩溃,屏幕右下角跳出一行小字:“数据来源异常,请检查主链连接。”
沃克的脸瞬间失去血色,双手死死按住操作台边缘才没让自己瘫倒。隔壁俞天团队的操作区传来轻微响动,张娜正将青铜零件依次摆放在检测台上,每个零件表面的激光编号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让我们看看俞天团队的演示。”主席打破沉默,示意工作人员将样本零件送到俞天面前。
俞天拿起编号“Q-12-05-023”的青铜件,机械义眼扫描过表面的云雷纹:“秦代工匠在兵器上刻‘物勒工名’,从铸造者到监造者一脉相承。我们沿用这个逻辑,用纳米激光刻蚀编号,包含材料批次、工序环节和工匠代码。”他将零件放在检测仪上,屏幕立刻跳出数据流,“比如这个零件,编号末尾‘023’对应技术员赵磊,现在追溯他的操作记录。”
林夏的全息影像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调出赵磊的工作日志。数据显示,该零件淬火时的水温较标准值低了5℃,导致金属结晶密度出现偏差,形成0。1毫米的细微裂纹。“这是我们故意保留的瑕疵件,用于验证溯源系统的有效性。”俞天放大裂纹的三维图像,“通过编号可首接定位到淬火环节,误差原因和责任主体明确。”
马库斯猛地拍向操作台,试图重启系统,却让更多错误数据暴露在屏幕上。他团队的区块链系统在实时写入测试中彻底崩溃,二十个样本零件里有三个无法追溯到锻造环节,其中一个正是之前数据污染最严重的零件C,屏幕上显示的锻造时间仍为负数。
“区块链系统的数据断层达15%。”仲裁委员会的技术顾问提交检测报告,“且无法关联责任主体,不符合质量溯源的核心要求。”
比武进入第60小时,终极测试环节开始。双方的零件被置于高压测试舱内,压力值以每小时50MPa的速度递增。当压力达到300MPa时,马库斯团队的合金零件突然断裂,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他们的区块链系统反复扫描,却因锻造数据丢失而无法定位问题环节,屏幕上只显示“数据链断裂”的红色警告。
俞天团队的青铜零件在压力达到350MPa时出现裂纹,但未完全断裂。俞天通过编号“Q-08-09-017”追溯,发现是熔炼时的锡含量比标准配比低了0。3%——标准配比为铜83%、锡15%、铅2%,这个细微偏差导致零件韧性下降。“找到原因就能补救,”他调出修正方案,“调整熔炼时的稀土元素添加量,可补偿锡含量不足的问题。”
评委们开始传阅两份测试报告。马库斯团队的区块链系统在数据完整性上得分72分,责任追溯项却只有45分;俞天团队的编号溯源系统在两项指标上分别获得88分和92分,尤其在“综合适应性”评分中以15分的优势领先。
“我宣布,俞天团队获胜。”主席敲下木槌的瞬间,马库斯抓起面前的平板狠狠砸在地上。玻璃碎裂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他盯着俞天操作屏上的锡铅配比数据,机械义眼里的红光闪烁不定,悄悄用植入体的存储功能记录下那组数字:83%、15%、2%。
俞天团队的成员互相击掌时,马库斯突然转身冲出测试大厅。他的机械臂在走廊里攥得死紧,钛合金指节泛出冷光。测试大厅的全息屏幕上,三鼎的能量波形正与青铜零件的编号产生共振,林夏的瞳孔里跳出一行新的代码,与秦代铭文的纹路重合。
张娜收拾零件时,发现俞天正盯着马库斯团队碎裂的平板发呆。“他好像记走了配比数据。”她低声说。俞天的机械义眼闪烁了一下,调出归墟探测器的残骸分析报告,其中提到的合金成分与马库斯团队的零件材质高度相似。
此时,仲裁委员会的通知发到双方终端:“获胜团队将主导九鼎技术的转化应用,下周开始进驻诺克提斯迷宫遗址。”俞天看着通知,指尖划过青铜零件上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