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反物质容器的诞生(第1页)
基地能源核心的警报声戛然而止时,第七个反物质容器正被吊车缓缓吊离铸造台。俞天抬手抹掉额角的汗,机械义眼捕捉到容器表面流动的金属光泽——青灰色的青铜在应急灯照射下,泛着与秦代剑鞘同源的冷光。张娜捧着青铜剑鞘走过来,剑鞘末端的缺口恰好与容器顶部的凸起咬合,如秦代工匠预制的榫卯。
“能量引导器安装完毕。”张娜的指尖在剑鞘纹路处划过,那里的云雷纹正与容器表面的饕餮纹产生共振,“林夏的实时监测显示,反物质能量泄漏率稳定在0。00008%,比设计标准低两个数量级。”她递过检测报告,纸页边缘印着仰韶陶纹水印,与秦代“物勒工名”的验证书格式如出一辙。
储存舱的恒温系统自动启动,温度恒定在18℃。俞天指挥工人将七具容器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舱壁的荧光灯在青铜表面投下交错的光影,像陈列在咸阳宫的礼器阵列。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覆盖在容器上方,将剑鞘纹路与归墟星图叠加,重叠处泛起淡蓝色光晕,与矿坑水层的镧元素特征峰完全吻合。
“剑鞘含锡量17%的青铜形成量子陷阱。”林夏的声音在舱内回荡,投影中显示剑鞘截面的微观结构,纳米级的晶体排列成类似蜂巢的六边形,“能锁住反物质的湮灭反应,这是秦代工匠通过千年实践优化出的稳定结构。”她的数据流指向剑鞘末端的缺口,“这里原应嵌着半块巫骨牌,与俞天的陶片组成完整的能量回路。”
观察窗传来轻微的敲击声。马库斯的机械臂贴在玻璃上,钛合金关节反射着容器表面的蓝光。“这些量子纹路的稳定性周期是多少?”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少了平日的傲慢,多了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地球来的验收组携带的检测设备,精度能达到0。00001%级,任何波动都藏不住。”
俞天走到观察窗前,与马库斯隔玻璃对视。机械义眼自动解析对方瞳孔的微表情——瞳孔收缩频率显示其心率比基准值快12%。“你该关心的不是周期。”俞天调出三维投影,将剑鞘纹路与卷1发现的陶器坐标重叠,“林夏用三鼎能量共振解析出,这些纹路能定位诺克提斯迷宫的能量节点。”投影中,纹路如血管般连接着迷宫核心区域的红点,“秦代工匠早就把反物质技术与地质能量网结合了。”
马库斯的机械指节突然收紧,在玻璃上留下浅痕。“董事会要的是能用的容器,不是考古发现。”他转身时,通讯器的指示灯急促闪烁,“验收组抵达前,储存舱将由安全部接管,任何测试必须经三重审批。”
储存舱的灯光在深夜自动调至最低亮度。俞天独自留在舱内,指尖抚过第七个容器的剑鞘,突然感到轻微的震颤。剑鞘表面的纹路渗出液态般的蓝光,在舱顶投射出三维星图,其中一个闪烁的坐标点与基地档案库中“归墟前哨站”的残骸位置完全吻合——那座坠毁于2187年的空间站,在记录中被标注为“因不明能量冲击解体”。
机械义眼突然弹出秦代篆字:“墨家机关术,可破此阵。”文字旁附带《墨经》“备城门”篇的全息注解,与星图坐标形成交叉比对。俞天凑近剑鞘,发现蓝光来自纹路间的微米级凹槽,里面嵌着细如发丝的金属丝,成分与矿坑水层的铜锈完全一致,且含有0。3%的镧元素。
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雪花状干扰,投影中闪过空间站的内部结构:无数齿轮状的青铜构件咬合运转,中心悬浮着半块巫骨牌,与剑鞘缺口的形状严丝合缝。“这是墨家‘连弩车’的机关原理。”她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数据流组成的齿轮在投影中转动,“空间站是用九鼎技术改造的防御工事,那些青铜构件的磨损度显示,它至少运行了三千年。”
储存舱的舱门突然滑开,马库斯站在门口,机械臂握着块青铜残片——是从三号车间废墟中捡来的,纹路与剑鞘同源。“我知道你在解析星图。”他走进舱内,残片突然脱离掌心飞向剑鞘,接触的瞬间,三维星图上的空间站模型亮起红光,“验收组不是来测试容器的,他们要拆解这些纹路,反向工程归墟的跃迁技术。”
俞天的机械义眼捕捉到马库斯脖颈处的微型通讯器,正以归墟文明的频率发送信号。他猛地按住容器顶部的剑鞘,能量场剧烈波动,星图上的空间站模型突然展开成爆炸后的残骸状态,露出隐藏在核心的鼎形结构——与三鼎的轮廓完全吻合。
“你的改造义体用的是空间站残骸材料。”俞天的声音压得极低,机械义眼锁定对方机械臂的关节处,那里的金属光泽与归墟探测器的外壳特征一致,“董事会早就和归墟有协议,用火星的反物质技术换地球的存续名额。”
马库斯的机械臂突然弹出刀刃,却在距容器30厘米处被蓝光弹开。“归墟的收割周期是五千年。”他后退半步,刀尖指向剑鞘,“不合作的文明,结局都和那座空间站一样。”
此时,第七个容器的剑鞘突然射出一道光束,在舱壁投射出墨家机关的拆解图。俞天认出图中的关键部件,与他修复生态系统时用的陶片纹路同源。林夏的紧急警报响起:“空间站正在脱离轨道,预计八小时后撞击火星基地,轨迹与诺克提斯迷宫的入口重合。”
储存舱的灯光突然熄灭,只有七具容器的蓝光在黑暗中流转,如秦代祭祀时的篝火。俞天摸到容器顶部的剑鞘,指尖传来细微的震动,频率与父母临终前发送的最后一段通讯完全一致——那段被归墟干扰截断的信号,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马库斯的身影消失在舱门口,地面留下机械臂拖拽的划痕,组成半个残缺的鼎字。俞天的机械义眼自动记录下星图坐标,发现空间站的坠毁轨迹恰好覆盖迷宫的能量节点,如同一把钥匙对准了锁孔。
储存舱的灯光重新亮起时,第七个容器的剑鞘己弹出半寸,露出里面嵌着的微型芯片。俞天用镊子取出芯片,型号与739实验室的主控芯片完全一致——那是他父母生前负责的项目,在归墟袭击中被认定为全部损毁。林夏的投影覆盖在芯片上,数据流组成的文字闪烁不定:“容器不仅是储存装置,更是启动九鼎的钥匙。”
芯片突然发出蜂鸣,剑鞘纹路随之变色,从蓝光转为赤红。七具容器同时震动,储存舱地面渗出红色液体,顺着纹路汇聚成完整的鼎形。俞天的机械义眼显示其成分与矿坑水层的“血引之流”完全相同,铜离子浓度高达12mgL,镧元素特征峰强度0。81。
舱壁的观察窗突然蒙上白雾,马库斯的身影在雾中晃动,机械臂正操作着某种装置。林夏的警报频率骤变:“验收组的飞船己进入火星轨道,他们携带的探测仪发出归墟前哨站的能量特征,正在锁定储存舱。”
第七个容器的剑鞘突然炸裂,碎片在空中拼出“归墟之门开启”的秦代篆字。俞天胸前的仰韶陶片骤然发烫,与容器阵列产生共振,机械义眼的屏幕被归墟星图覆盖,其中某个坐标正不断闪烁,与空间站坠毁点、迷宫入口形成等边三角形——那是《墨经》记载的“三点定位法”,墨家机关术破解阵法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