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去手滑了(第1页)
半个月后,
一日。
刘协批阅完奏折,只觉肩颈酸麻,心中憋闷。
信步走出书房,夜风微凉,吹散了几分疲惫。
不知不觉,刘协又踱到了文渊阁。
此处己成了他心中的一方静土。
阁内烛火摇曳,映着层层叠叠的竹简与帛书,空气中弥漫着陈旧书卷与新鲜墨香交织的气息。
看着那些曾被战火遗忘的智慧被一点点整理、修复,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
蔡琰正伏于案前,侧影在数盏油灯的勾勒下,显得沉静而专注。
她似乎遇到了难关,秀眉微蹙,一手执笔悬停,另一手无意识地按着太阳穴,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
刘协放轻脚步走近,见她正对着一份残破的帛书发愁。
上面绘有复杂的沟渠闸口图形,标注的数据和文字因年代久远而漫漶不清。
“遇到麻烦了?”刘协出声问道,声音比平时更温和。
蔡琰惊得肩头一颤,见是刘协,慌忙起身欲行礼:“陛下。”
“说了多少次了,这里没外人,不必这些虚礼。”
刘协很自然地拿起那份残卷,只看了一眼便挑眉,“啧,这图画的……堪称抽象派大师杰作啊。这数据缺得也够意思,堪比天书。”
蔡琰被他奇怪的词汇说得微微一怔,“抽象派”虽闻所未闻,但结合那难以辨认的图形,竟觉莫名贴切。
她唇角微弯,无奈道:“陛下明鉴。此卷似记载一种新型水渠闸口,于灌溉防洪应有大用,然关键构造之处皆己模糊,难以推演复原。妾身于此道所知浅薄,实在有负陛下所托……”
“没事,别啥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刘协一摆手,浑不在意,“这种专业技术问题,靠一个人闭门造车哪行?得让专业的人来。
这样,明日朕就从将作大匠那边调几个经验老道的老匠人过来,他们或许读不通你这篇大文章,但根据这些图形和只言片语,说不定就能摸出些门道。这就叫——产学研结合!”
蔡琰眸中再次掠过惊异之色。陛下思维之天马行空,总在她意料之外,可细想之下,又首指要害,豁然开朗。
她不禁由衷赞道:“陛下圣明。”
“圣明啥啊,不过是思路开阔一点,懂得‘借力打力’罢了。”
刘协笑了笑,极为自然地坐在她身旁的席子上,顺手拿起她刚誊抄好的几卷农事竹简翻看,
“嗯……这上面记载的选种之法有点意思,就是效率太低,费时费力。朕知道一个更简便有效的法子,叫‘盐水选种’,下次可让司农卿安排下去,在屯田区试试点……”
说罢,刘协便滔滔不绝地讲起那些来自未来、却被他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简化后的农业常识——
如何利用比重选种,如何堆肥增肥,如何轮作休耕。
蔡琰起初只是恭敬聆听,越听却越是心惊。
这些方法闻所未闻,细思之下却又合乎自然之理,绝非妄言。
她忍不住追问几个细节,刘协便耐心解释,两人竟就着昏黄的灯火,从农学聊到测算田亩的算学,甚至涉及水流力的简单原理。
不知不觉,月儿爬上了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