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武信君听从了蒯通的计策,赵国其他的城池守将果然纷纷不战而降,武信君又收复了赵国三十多座城池。

兵马壮大后的武信君在张耳、陈馀的建议下,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至此,不仅武臣从北伐前的军事将领逐步成为武信君再成为赵王,实现人生阶层的跨越,而且张耳和陈馀两人也梦想成真,由军队中的中级军官变为出将入相的高官。再复盘看他给陈胜出的建议北伐的真实意图也就昭然若揭了。

人生有些机遇是等到的,更多的机遇是靠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

武臣自立赵王的消息,像风一样吹到了陈胜的宫殿里。史书写道,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陈胜认为这是对他的背叛,作为惩罚,要族灭这些人全家。

我们总是被教育,不要背叛信任你的人,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受伤的总是重情谊的一方。

类似的情景,刘邦在韩信自立为假齐王后也会遇到,我们将来再讲。

看到陈胜的暴怒,相国房君建议,现在秦国还没有灭亡,要是诛杀了武臣等人全家,不是又给自己树敌了吗,不如承认他这个赵王,让他带兵向西进攻秦军吧。

陈胜勉强同意了,但仍把武臣等人的家属接到了宫中软禁起来做人质,为了哄骗武臣西进,陈胜封张耳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督促武臣西进入关。

都是山里的老狐狸,武臣那有那么容易上当。张耳、陈馀向赵王武臣建议,同意您当赵王,只是陈王的缓兵之计,将来灭秦后,他一定会转过头来和你兵戎相见,所以千万不能西进,得继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才是生存之道。于是赵王便安排手下将领韩广攻打燕国(今北京地区),李良攻打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张黡攻打上党(今山西东南部)。

赵王武臣派出去的这三支队伍,结局各有不同。

韩广的队伍到燕国后,自立为燕王,赵王武臣征讨无果,只得被迫承认燕国。

李良的队伍顺利的拿下了常山后,赵王武臣又派他夺取太原,而正是这个安排却成了赵王武臣自己的催命符。

李良军队在途经井陉时遇秦军受阻,返回邯郸的途中偶遇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而归,便下马在路边礼让以示尊重。武臣的姐姐喝醉了,没有回礼,心高气傲的李良一怒之下杀了武臣的姐姐及随行人员,既然反了,索性就杀个彻底。

李良带兵冲进邯郸城杀死了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骚,张耳、陈馀两人侥幸逃出邯郸城。李良投降了秦军,至此北伐的队伍基本以失败结束,但张耳和陈馀两人的故事还没有完,后文继续详说。

再来看西征的主力部队。

陈胜封吴广为假王(假是代替的意思,是秦末封王的一种规定,韩信也曾上书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这里假王只是一种封号,并无贬低的意思),带领诸将向西进攻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又派周文带主力几十万人入关进攻咸阳,被章邯击败后,周文自杀,西路军元气大伤。章邯又东进至荥阳,击败荥阳围城部队,而此时吴广己被手下将领刺杀。章邯带领部队继续向东攻占张楚首都陈地,陈胜出逃,途中被车夫杀害。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只存在了6个月就结束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陈胜牺牲时,秦末农民战争的形势是六国故地中赵、齐、魏、燕都己自立为王,形成割据势力。秦嘉立楚国贵族景驹做了楚王,刘邦己在沛县起义,队伍三千多人,项梁带着侄子项羽在会稽起义,队伍八千多人。

秦军主力由章邯率领击败了陈胜主力后,准备向北进攻赵地。

陈胜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作为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不屈的姿态站上了政治舞台,为后世反抗暴政的穷苦农民作出了榜样。从此史书里不仅有帝王将相的光辉身影,才子佳人的你哝我哝,更有底层百姓的镰刀斧头,为苍白的史书增添了一抹血色的浪漫。

陈胜退场了,但灭秦的火焰仍在熊熊燃烧,高举火把的灭秦英雄们己纷纷跃上历史舞台,好戏才刚刚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