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诸将跪行迎项羽(第1页)
诸将跪行迎项羽
宋义原是项梁帐下的谋士,被火速提拔的原因是楚怀王为了抑制以项羽为代表江东集团的军事势力。宋义既无军旅背景又无作战经历,出身平平也没有人脉,选择他当傀儡将军最合适不过。
宋义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从楚国都城彭城出发向巨鹿进军,走到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时下达命令停止前进,驻扎了西十六天。宋义对要求出发救赵国的项羽解释,秦和赵相斗必有一伤,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军中再有谁敢要求出战的,军法从事。
当时安阳县己进入冬季,天又下起大雨,将士们冷饿交加,怨言满腹。宋义不体恤士卒,在送儿子宋襄去齐国做国相时,大摆宴席,饮酒高会,更加激发了军中怨气。
年轻气盛的项羽哪会韬光养晦,去做背地里划个圈圈诅咒你的腌臜事。对于愤怒项羽从来都是雷厉风行,新仇旧恨不过夜。
军中晨会,项羽手起刀落办斩杀了宋义,对诸将说,宋义和齐国联合要谋反,我遵照楚王的命令杀了他。
纵观项羽的一生,几乎没有说过谎话,当然他也不懂得谋略,这次杀宋义还能美其名曰搬出来楚怀王的名号用以服众,很让人怀疑这背后极有可能是老谋深算的范增出的主意。
诸将也知道这是冠冕堂皇的说辞,但看着项羽手里拎着宋义血淋淋的人头,都吓的噤若寒蝉,一致拥戴项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一不作二不休,派人追到齐国,把正做着相国美梦的宋襄杀了,并向远在彭城的楚怀王作了汇报。
项羽在帐中手刃上司头颅这也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是起义前在项梁的安排下,帐中手刃了会稽郡守的人头。
楚怀王见事己至此,只得承认项羽为上将军,统领三军。
史书里在这里有个隐藏的细节,就是宋义为什么让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国?
宋义做大将军是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向楚王心建议的,高陵君显是投桃报李感谢宋义的救命之恩。
高陵君显是在与项梁会见的途中遇到准备出使齐国的宋义,宋义劝他慢些走,项梁正与章邯军交战,肯定会战败,别殃及自身。
宋义让自己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国,目的是建立自己在齐国的势力,以便将来联合齐国,使自己在楚国的政治斗争中能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显然是有其个人目的和政治野心的。
宋义救援赵国持有的坐山观虎斗思想就是保存军队实力,为将来自己能拥有地方割据势力做准备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宋义也是不是什么好鸟。
肃清了军中不同声音,项羽派嫡系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率两万人渡过黄河,切断了正在围攻巨鹿秦军的粮草补给线。
接着项羽带领全军破釜沉舟与秦军九次大战,最后大获全胜。章邯退兵,秦军大将苏角被杀,王离被俘,涉间自杀。项羽联军进攻时,各诸侯兵都惧怕秦军战斗力,不敢进攻,只有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拼死进攻,视死如归。
战斗结束后,诸将看着项羽和他的楚军勇士们个个满身血污,杀气逼人,又惧又敬,在军营的辕门外都低着头一路跪行到项羽的大营拜谢。
项羽一战成名,江东八千子弟一战成名,楚军一战成名。
章邯的秦军在巨鹿之战后,退守棘原(河北省邢台市中南部),项羽驻军在漳南(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大战后双方都需要休整。
秦二世对章邯的战败极为愤怒,赵高借此想削夺章邯军事大权。章邯压力山大,陈馀反复写信劝降,同时项羽主动出击又大破秦军,章邯的心理防线彻底破防了。
在安阳洹水南岸殷墟上,章邯正式向项羽投降,项羽对章邯杀死自己叔父项梁,不计前嫌,立章邯为雍王,仍然统领归降的秦军。
黄河以北中原地区的战事终于平定了,项羽率领联军按照之前的约定向西,向秦国首都咸阳进发,一路上联军将士与秦军降兵发生多次摩擦,骨子本就对秦人怀有深刻仇恨的项羽,在新安城南(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召集众将密谋,把除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外其余二十万秦军士卒全部活埋。
深夜,二十万手无寸铁的秦军将士紧急集合,被驱赶到早己挖好的长方形深坑边,在刀枪的胁迫下强行推搡到坑里,他们知道再也回不去故乡了,看不到妻儿的笑脸,吃不到母亲做的面食,此地就是自己长眠之处,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哭喊声、咒骂声响彻寂静的黑夜,而汹涌扑面的黄土不断落下,二十万人渐渐没了声息,仿佛不曾存在过。
如果让后世那些酸溜溜的文人站在现场看到如此毫无人性杀降的一幕,是不是还会写出“生当作人杰”、“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些崇拜项羽的诗句。
消除了军中哗变的隐患,项羽继续带军向西出发,大军到函谷关下,关门紧闭,城头上士兵张弓对着自己,项羽要求部队摆开队形准备攻城,却惊讶的发现守卫函谷关的竟然是刘邦的军队,更为吃惊的是他们竟然不给友军开门,要什么通关文牒?!
项羽听闻大怒,刘邦这老小子敢挡我去路,把大将黥布叫来,下达命令不管什么友军,一律格杀勿论。项羽大军迅即攻破函谷关,向西进驻戏(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仅距秦国国都咸阳一步之遥。这时有人暗中给项羽送来一封重要密信,这封信让项羽大怒,他要杀了这位结拜大哥刘邦。那么这封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