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雨飘摇的秦帝国(第1页)
风雨飘摇的秦帝国
千古一帝的始皇嬴政生前未立太子,病逝前只立下给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的遗诏,意思是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掌管,和胡亥在咸阳会合把我的丧事办了。
这份遗诏中嬴政没有明确扶苏继承皇位,但隐含的意味很明显,让扶苏安排他的后事,通常理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才会安排老皇帝的后事,不出意外,扶苏是秦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不出意外的事却偏偏出了意外。
扶苏当时并不是皇太子,在嬴政二十多个儿子中,扶苏是长子。嬴政没有立太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公开的,即嬴政建国后,没有制定嫡长子作太子的皇子继承制度;第二个原因是隐晦的,是翻遍史书也没有发现嬴政的皇后是谁,即使考究细致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里也没有记载,成为一桩千古悬案,没有皇后首接影响立皇太子。
嬴政不立皇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皇后犯了不可饶恕的行为,也许皇后是六国人参与了谋反这样的大罪才会让嬴政如此记恨,会让这个皇后消失在史书中,嬴政恨屋及屋,对皇后所生的儿子扶苏也充满了猜忌,这可能是生前不立扶苏为太子的主要原因。一是嬴政母亲赵姬在宫中对嬴政少时的心中造成了阴影,对女人的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可能是他不立皇后的原因。
这些只是后人的猜测,真实的历史只有待新的考古文物出土来验证。
那么长子扶苏为什么不与嬴政一同出巡,他这时在哪呢?
长子扶苏这里正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境戍边,有史学家说这是嬴政重视边境的安全,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扶苏在北境戍边的原因是对嬴政“焚书坑儒”提出了反对意见,激怒了嬴政,被发配到边境反省。
嬴政在沙丘病逝时,身边只有小儿子胡亥、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这“篡权三人组”一拍即合,先由宦官赵高和胡亥密谋,再由赵高拉拢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最后发布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
使者把诏书送达后,扶苏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痛哭流涕,遵照遗诏就要自杀。将军蒙恬不相信遗诏是真的,拦住扶苏,要求再次上书确认遗诏的真伪。
蒙恬是秦朝的武将世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能征善战的将军,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恬统率三十万长城军团,是孔武有力、有勇有谋的将军,根本就不相信皇帝会用一纸诏书轻率的作出这样重大的决定。
杀蒙恬是李斯担心扶苏当皇帝后,任命蒙恬为丞相,夺了自己丞相的位置。
小人不能得罪,身居高位的小人更不能得罪,因为小人必睚眦报复,而且多是下三滥的手段。
扶苏性格宽厚仁慈,在蒙恬多次劝说后坚持自杀。史书记载“扶苏为人仁,即自杀”。
扶苏的以死从命毫无疑问是愚忠。
善良也要有锋芒。仁用错了地方就成了怯懦软弱,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并不具备帝王所应有的多谋、有智、明辩的基本职业素养。后世的汉惠帝,明太子朱标、建文帝也多是这种性格,他们各自的结局也是让人唏嘘。
皇帝是份高风险高收益的职业,少有人能驾驭得了。
再说胡亥,回到秦都咸阳后,顺利继承皇位,史称“秦二世”。为稳固自己得位不正的皇权,在赵高的建议下,他大肆屠戮宗室贵族和不听话的大臣,特别是把自己的兄弟姊妹全部杀光,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其罕见,都是灭别人九族的,没听说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族了的,残酷至极。
1976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上焦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在其中的墓中出土了两枚铜印章中有一枚正面刻有“阴嫚”背面刻有“阳滋”的字样,嬴阴嫚也叫嬴阳滋,她正是嬴政最喜欢的小女儿。在己发掘的8座墓中发现所埋尸骨摆放凌乱,多为身首分离状态,可以想见当时极可能是被肢解杀害,也印证了史料中记载胡亥杀亲族的内容。
胡亥继续模仿他爹出关巡游以震慑六国故地的百姓。
如果说始皇嬴政用经验主义的思维去开国和建国而不自省的话,那么秦二世作为帝国的第二代君主就应当能看到帝国存在的严重问题,但胡亥不仅不对他爹的暴政作任何修改,反而更加扩大化,大肆营造他爹在世时未完工的阿房宫、骊山宫等大型工程,无休止的徭役和劳役不断在点燃百姓心中反抗的怒火,也使秦帝国丧失了最后一次改天逆命的机会。
在秦二世执政的当年七月便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随后赵国、燕国、魏国、齐国先后恢复了故国称号,楚国沛县刘邦和项地项梁也揭竿而起,函谷关以东六国故地,起义军风起云涌。
面对国内潮水般的起义大军,丞相李斯和将军冯劫进谏,请求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戍边兵役和运输徭役。二世胡亥的回答让人惊掉下巴,言语可谓是昏君中的极品语录,古代的尧、舜、禹当上了君主还要那么辛苦的勤政,不值得学习,君主就应该大建宫室,尽情享受,纵欲而为。目前天下大乱是你们这些臣子的责任,应由你们负责。于是把两人都下了监狱。
将军冯劫不堪受辱自杀,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街市,夷三族,李斯临死前道出了他的“厕鼠和仓鼠的老鼠哲学观”,也算是在为大家的茶余饭后提供了些谈资。
“篡权三人组”的宦官赵高也不闲着。权力对男人来说是,对太监也不例外。赵高在拿到了宫中太监最高权力后,顺带解决了李斯,如愿以偿的坐上了丞相的宝座。
权欲没有尽头。
赵高又盯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为后世贡献了“指鹿为马”成语的同时,赵高也让胡亥明白了,他只是坐在皇帝位置上的傀儡而己。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胡亥被赵高逼的自杀时才24岁,仅当了三年的皇帝。
赵高立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本以为子婴好拿捏,哪曾想子婴在看到他逼死胡亥的凶残行径后,决定先下手为强,继任秦王五天后,便派人刺杀了赵高,夷其三族。
继位46天后,刘邦起义军攻破武关,子婴坐在白马拉的素车里,脖子上系着绳子,捧着玉玺在霸上向刘邦投降。一个月后,子婴被项羽杀死。
大秦帝国就这样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