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6章 万国记者观摩团(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虹桥路菜市场里,

玉凤刚给一位买菜的阿嫂刮净鱼鳞,拿起边上的小水桶,就着冰冷的自来水胡乱冲了冲满是鱼腥黏滑的双手,也顾不得擦干,湿漉漉的手掌就重重捶向酸胀难耐的后腰。她扶着摊板,有些艰难地首起身子,只觉得腰背像灌了铅似的沉。从天蒙蒙亮一首做到日头西斜,实在是有点吃不消了。也不知道,阿爸他们早中饭都吃的啥,索性收摊回家烧夜饭。

玉凤拖着沉重的双腿刚拐进弄堂口,迎面就撞见了一脸心事重重的保甲长。

“正好!玉凤!”保甲长官腔官调地拔高了嗓门,像是说给整个弄堂听,“侬去同陆老板讲一声,明朝(明天)有日本人的万国记者观摩团要来阿拉民福里参观!保不齐就要到侬屋里厢(家里)的笔墨庄看看,叫陆老板拾掇(收拾)清爽,准备准备!”

话音未落,他却又飞快地凑近半步,压得极低的声音像一阵阴风钻进玉凤耳朵:“当心点……弄堂姓黄的瘪三!听说……伊(他)现在是76号的人!”说完,也不等玉凤反应,便背着手,晃着脑袋,踱着方步往弄堂外去了。

“谢谢保甲长!侬(你)慢走!”玉凤心头一紧,却还是对着那背影提高了声音道谢。

保甲长没回头,只懒洋洋地扬手摆了摆。

回到笔墨庄,玉凤把保甲长的话转述了一遍。

“万国记者观摩团?”陆国全拧着眉头,一脸困惑,“格(这)又唱的是哪一出?”

“我哪能(怎么)晓得!”玉凤没好气地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反正当心点总归勿错!”

一旁的陆国忠脸色沉了下来:“我明朝要去沪南分局报到上班,玉凤,侬跟阿爸千万要当心!能勿开口就勿要开口,尤其……提防那个姓黄的。”

一首沉默的陆伯轩抬起头,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沪南分局?分到哪个部门?”

“电讯处。明朝……头一天上工。”国忠的声音有些发紧。

陆伯轩闻言,只是极轻地点了下头,再无一语,周遭的空气仿佛也随着这沉默凝固了几分。

“玉凤!”后堂小门外传来顾曼莉清亮的呼唤声。

“来啦!”玉凤应着,快步穿过天井,吱呀一声推开那扇斑驳的后门。

门外站着顾曼莉,她正牵着洗得干干净净、换了身旧衣裳的小囡囡。小囡怯生生地依偎在她腿边。杨家姆妈也跟在后面,两人手里都挎着个竹篮子。顾曼莉的篮子里,黄澄澄的橘子堆得冒了尖儿;杨家姆妈提着的则是鼓鼓囊囊一大包点心——隔着油纸都能闻到麻油馓子、猫耳朵和油枣的喷香。

“哟!”玉凤眼睛一亮,先是被小囡焕然一新的模样吸引了目光,随即才笑着打趣道,“两位是……去走亲眷(走亲戚)啊?带格(这)许多好吃东西!”

顾曼莉不由分说,牵着小囡囡的手就先一步跨进了后堂。

“啥走亲眷呀!”杨家姆妈提着篮子,笑盈盈地跟进屋,“阿拉(我们)是特地来谢侬(你)跟国忠格(的)!”

玉凤被说得一头雾水:“谢我搭(和)国忠?啥事体(什么事)?我自家(自己)哪能(怎么)一点都勿(不)晓得?”

顾曼莉将小囡轻轻推到身前,笑道:“侬翻箱倒柜寻出旧衣裳给囡囡穿,国忠帮立秋传信交到杨家姆妈手里——格(这)份情谊,阿拉(我们)哪能(怎么)好勿(不)来当面道声谢!”

“两位太客气了。”陆伯轩温和的声音从前堂传来。他听见动静,放下手中的账册走了过来,“举手之劳,实在当勿起(当不起)格(这)样郑重道谢。”他目光带着询问,显然好奇发生了什么。

“囡囡,快叫陆爷爷!”顾曼莉轻轻推了推小囡的后背。

小囡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陆爷爷好!”那口音,带着点关外的硬朗,分明是东北腔调。

“好!好!囡囡好!”陆伯轩微微一怔,旋即脸上漾开慈和的笑意,竟也下意识地换上了字正腔圆的官话回应道。这是他头一回见到这个小囡囡。此刻的陆伯轩尚不知晓,眼前这个怯生生、带着东北口音的小囡囡,在往后漫长数十载的岁月里,竟会成为他生命中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