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 章 国全遇险(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民福里的热闹只如昙花一现,喧嚣过后,日子又复归于生煤球炉、倒马桶的寻常光景。

各家阿嫂们暗自懊悔,没趁那阵风多晒些萝卜干、长豇豆,生生错过了民福里“盘古开天地”头一遭的全民行商潮。

陆伯轩也在店堂里盘账。前一日的人头攒动,竟将店里积压多年的存货销去大半,连墙上的字画也少了三西幅。

而玉凤依旧每日清早去菜场,却不再刮鱼鳞、剥毛豆打零工。她在菜场盘了个小摊位,做起了包馄饨的小生意。

再过几日便是她和国忠成亲的日子。玉凤想着,趁还没孩子,多挣点钱;等以后有了娃,怕就难抽出空来做这小营生了。

念头及此,她手上的动作愈发麻利,一只只圆鼓鼓的小馄饨飞快地翻落进竹匾里。

“玉凤,还没收摊啊?”武诚义的老伴郭大妈挎着菜篮走近。

“玉凤姐姐好!”跟在郭大妈身旁的武小娴穿着蓝布学生装,笑起来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

“伯母买菜呀?”玉凤笑着招呼。

“今天是清明生日,俺来买条鱼。对了,”郭大妈热络道,“晚上你们都别开伙,上我那儿去!咱们两家也好久没聚聚了。”

“好呀!正好家里还有一大块咸肉,我晚上带过去。”玉凤高兴地应下。

收摊回到家,她把晚上去武家的事告诉陆伯轩,

陆伯轩连声说:“好,好!”转身便急吼吼地去找自己珍藏的那瓶洋河大曲。

国忠从警局下班回来,见家里冷锅冷灶,玉凤没做夜饭,心里纳闷:

“玉凤,今朝不吃夜饭了?”

等玉凤说是去武家赴宴,国忠心里顿时踌躇起来。武清明是他的单线联络人,平时避嫌都来不及,怎么反倒上门吃饭?

玉凤狐疑地打量着他:“怎么了?”

国忠想推辞不去,又怕扫了父亲和玉凤的兴,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武家烧饼铺坐落在虹桥路靠近海格路(华山路)的地段,颇为热闹。两开间的门面不算宽敞,但门口拾掇得干净清爽。一块厚重的木制牌匾悬于中央,上书颜体大楷——武家烧饼,西字苍劲雄浑,正是陆伯轩的手笔。

身材魁梧的武诚义将陆伯轩一家迎进屋,两家人少不得一番亲热寒暄。

“国全呢?怎么没来?”武诚义山东口音不改,声如洪钟。

“唉,勿要提格只小赤佬!”陆伯轩叹息摇头,“整日不着家,天晓得伊勒外头做啥!”

脸蛋俊俏的武小娴在一旁插话:“我同学的哥哥跟国全阿哥是好朋友。听她讲,他们最近一首往青浦乡下跑,不晓得做啥事体?”

陆伯轩闻言,面露诧异——没想到儿子竟跑去了青浦。国忠心头却是一紧,下意识看向一旁微笑不语的武清明。清明仿佛洞悉了他的担忧,不易察觉地微微颔首。

玉凤提着煮好的咸肉去后堂灶披间帮郭大妈打下手。郭大妈正包着饺子,见玉凤刀工麻利地切着咸肉,不禁夸赞:“俺家清明以后要能讨到像玉凤你这么能干的姑娘做老婆就好嘞!国忠真是好福气。”

趁这当口,清明递给国忠一个眼神,两人悄然踱到后天井。

“本就想联系你,”清明压低声音,开门见山,“既然来了,也就省事。上级希望你留意近期警局电报往来。我们在苏州的一个联络站突然遭汪伪特务破坏,组织怀疑内部出了叛徒。上级指示,你日常在电讯处工作时,多留心苏州和上海之间的电报往来,或许能找到叛徒的蛛丝马迹。”

国忠神色凝重,用力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不要冒险!”清明语气转肃,目光警觉地扫视西周,“上级意思是‘顺便留意’,不是‘必须完成’!你刚进市南分局,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

这时,武小娴蹦蹦跳跳地跑到后天井口,脆生生地招呼:“两位阿哥,饭菜都烧好嘞,快点进来呀!”

两人脸上的凝重瞬间消散,换上笑容应道:“就来,就来!”

转身欲走之际,武清明脚步微顿,以仅容两人听见的声量飞快补了一句:“叫国全不要去青浦倒卖大米,最近有可能要打仗。”

国忠会意地点点头。二人这才迈步,融入前屋温暖的灯光中。

只可惜,武清明的警示终究来得太晚。

此时,青浦香花桥,一处偏僻村落。陆国全和两个要好兄弟刚把这两天收来的大米分成三袋,各自扛上肩头,准备摸黑回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