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1章 陆伯轩的藏头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陆伯轩站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杯红酒,目光在人群中游走。他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甚至有一位还是上海滩的书法大家。那些人在日本人面前卑躬屈膝的模样让他心中泛起阵阵厌恶。转念一想,自己此刻不也身处其中吗?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联谊会进行到一半,二宫正辉走上台开始发表演讲。他口若悬河,说着日中友好之类的话,但陆伯轩只觉得这些话像是裹着糖衣的毒药,表面甜蜜,实则危险。他的思绪飘远,想到了被砸的店铺,想到了挨打的孩子,心中五味杂陈,那是一种强烈的屈辱感。

招待午宴上,二宫正辉陪着日军少将松井一郎,正与几位长袍马褂的“文化名流”谈笑风生。那位书法大家陈墨斋的声音格外谄媚:“…中日同文同种,亲善共荣,实乃天意!”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讨好和媚态。

二宫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陆伯轩身上。他拿起酒杯,走到陆伯轩面前,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久闻陆老板,一手颜体楷书,筋骨遒劲,有古君子之风。今日联谊,何不请陆老板留下墨宝,以志亲善?”瞬间,所有目光聚焦在陆伯轩身上。不远处的陈墨斋立刻附和:“二宫先生之请,陆兄,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

松井一郎也饶有兴趣地看着陆伯轩,他并不认为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会有二宫口中所赞的风采。

一旁的侍者己经开始摆放书案铺设宣纸,上等的徽墨在端砚里研开,散发出清冷苦涩的香气。

陆伯轩缓缓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案前。毛笔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握着烙铁。松井、二宫一众日本人以及汉奸们期待的眼神,如同无形的枷锁,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个场景是陆伯轩意料之中的,古话说的好——赴死易,守节难。我陆伯轩一介书生,仅靠笔墨庄祖业存活,死不足惜。可孩子们怎么办?笔墨庄是祖业,若就此断绝…不!若今日写下谄媚之词,与陈墨斋之流何异?百年之后,有何面目见陆氏列祖列宗?有何面目见这煌煌青史!看来,只能。。。。。耍点小聪明,只要能糊弄过去就行!

笔锋悬停,一滴浓墨落在雪白的宣纸上,迅速洇开,像一滴绝望的泪。就在众人以为他胆怯时,陆伯轩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饱蘸浓墨,手腕沉稳落下——

沪上秋暝

采撷芳华酬故园,

薇草萋萋沐残阳。

东望家山云蔽日,

篱下霜菊犹自香。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标准的颜体楷书,端庄雄浑,正气凛然。落款:“民国二十八年正月初二,陆伯轩书于沪上”。

松井一郎不通深奥汉诗,只看字形雄健,连声赞道:“好!好字!陆先生果然名不虚传!‘采薇东篱’,意境悠远,正是呼应了大东亚之和睦田园气象!”

二宫正辉更是赞叹不己,看来自己执意邀请陆伯轩参加联谊会的做法是正确的。

席中有太古洋行的中方买办不禁开口问道:“请教陆先生,太古洋行门口的对联———万舸集琛帆影吞吴淞晓月,三春敷业燕翎剪歇浦青云,可也是先生所书?”陆伯轩点头称是,席间众人无不惊叹: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市。

有与陆伯轩相识的文人介绍道:“诸位有所不知,陆兄出身书香世家,其祖上三代皆是前清举人才子,先祖更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天子门生!”

众人纷纷感叹:“难怪,这是有家学传承的呀!”

陈墨斋也假意抚掌,凑近细看,心中却疑窦丛生。这诗…似乎哪里不对?采薇东篱,这可是藏头诗啊!看似意境脱俗,实则是。。。。。。反诗!,“采薇”不是暗讽日本人就是古时入侵中原的戎狄蛮族,而“东篱”的意思是……他妈的!他是在说不与我们这种人为伍,暗骂我们是汉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