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第2页)
对于这样一个帮助女性的组织,大多兴和县的女性听到之后,心中都是会有好感的。
“是啊。”然而对于李娟来说,这却说明了她是需要被帮助的群体。
丈夫的殴打跟背叛已经成为了过去,然而她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倒不是因为偶然的对丈夫的反抗,而是在于她敢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去报官。
当时的县令若不是林大人的话,说不定结局就会是另样的了。
可即便是林大人,她就敢这么确信对方是公正的吗?
若不是因为运气好,以及林大人是个愿意给女子公正的官员的话,她很可能是讨不到公道的。
即便这之后带着两个女儿回了娘家,李氏还是从隔壁人家以及自己的嫂子那里听到了些关于自己的闲话。
不过被打两下,至于闹到和离的程度吗?
一个外嫁出的女儿,回了娘家还要带着两个拖油瓶,谁还敢再要她?
可是谁又听见她想要再嫁人了呢?她就不能守着两个女儿好好过日子吗?
即便她的孩子是夫家不受宠爱的女儿,却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两块肉啊!
那些长舌妇、长舌公们一口一个“拖油瓶”,他们难道都没有心吗?
见李娟没有想要继续说下去的心思,冯氏便转了个话题,说道:“我瞧你门前的对联贴的好,我们家也买来贴一对。”
李娟笑笑,点头道:“好看,这样喜庆些。”
——
今年年底的烟花铺子极其火热,炮仗铺的郑老三心情极好。
年底今年要在城里布置烟花台,正在做着最后的检查。
现在百业基本都停工了,陈安跟陈平父子两个也放了手下工人的假,经常下雪的天气也不好作业。
过年间就踱步到街上逛逛,晚上正巧要去郑学家吃饭。
今年他们会跟郑学一家人一起过年。
虽说兴平县就在兴和县隔壁,但一路回家也要两日光景,大冬日里头谁也不想这么来回折腾。
因着那些乞丐、残疾人都有了居住的地方,街上也已经不见有施粥的了。
大户人家愿意施舍的,都上交给衙门了,基本都是些陈粮之类,县令是要求各家能交粮食的就尽量不要交钱。
“爹,这里真好啊。”陈平这段时间虽然已经习惯了兴和县的和平,但过年又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又叫他有不一样的感受。
陈安看了看四处的风景,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来年再看看,将那些货品都卖了,将来存下些银子,咱们也在这里买一块地起房子。还得回去同你娘商量商量。”
陈平听了,果然欣喜。
父子二人边逛着,一路到了郑学家。
巷子里头小孩儿就在门口不远处玩儿,跑来跑去的别提多热闹。
早些时候父母是不大放心孩子出门的,兴和县拐子多,孩子出了门容易被拐。
如今县令大人来了,秋后砍了几个拐子的脑袋,不管有没有卖过孩子,凡是动手拐了孩子的,全都是死刑。
这事儿一出,威慑一遍,兴和县内的拐子都消停了。
这两个月来,一起拐卖孩子的案件也没有出过。
人人家里有了些钱,过年父母也肯给孩子些甜头,压岁钱也给的多了。
拿了钱,孩子们便买了炮仗,各式的都有。
“噼里啪啦”的,巷子里响个不停。
到了郑学家里,嫂夫人为陈安父子安排了房间,好让他们这几日暂时住下。
陈安让儿子献上礼物,琉璃杯盏在兴和县已经不是什么要紧物件了,所以陈安他们只是送了一匹缎子。
郑家知道他们手里的货还没卖出去,手上紧些,能拿出一匹缎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郑学的妻子收了东西,跟陈安聊了两句便下去了,留下他们男人几个在厅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