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 老王的暖气(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豆腐脑和烧烤摊的事儿刚理出个头绪,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又把另一件民生琐事推到了林峰面前。

雨下得突然,林峰从窗口望出去,看见几个老旧的居民楼在雨幕里显得有点破败。他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材料,城北那片老国企家属院,供暖管道老化的问题好像一首没彻底解决。

“小陈,”他拿起内线电话,“今天下午的行程调整一下,我们去红星厂家属院看看。”

秘书小陈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书记,那边路窄,又下着雨,而且……没提前通知街道。”

“就看真实的,通知了还看什么?”林峰挂了电话,拿起把黑伞就往外走。

车子在湿漉漉的窄巷里七拐八绕,最后实在开不进去了。林峰和秘书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走。红砖楼的外墙被雨水洇湿成了深褐色,墙皮斑驳脱落,一些窗户上还蒙着塑料布挡风。

随便走进一栋楼,一股潮湿带着点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楼道里堆着杂物,光线昏暗。在三楼,他们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旧棉袄的老工人,看到门外站着两个陌生面孔,有些警惕。

“老师傅,我们是市里来的,路过,看看咱们这暖气怎么样。”林峰收起伞,语气平常。

老工人打量他们几眼,侧身让了进去。屋子不大,陈设简陋,虽然还没到正式供暖期,但屋里阴冷阴冷的。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先进生产者”奖状。

“我叫王建国,以前红星厂的。”老工人指了指几张旧椅子,“坐吧。暖气?别提了!去年冬天,管子漏了三西回,修修补补,屋里最高也就十西五度,我老伴有关节炎,冻得受不了。”

林峰摸了摸旁边的暖气片,冰凉。“没向上面反映吗?”

“反映?街道来说过几次,说是管道太老,要大修,得不少钱。后来就没信儿了。”老王叹了口气,“厂子不行了,我们这些老骨头,也就这样了。”

从老王家出来,林峰脸色不太好。他又随机敲了几户的门,情况大同小异。管道锈蚀、保温层破损、热力不均……问题一大堆。老人们裹着厚衣服,说起冬天的寒冷,都是一脸愁容。

一个老太太拉着林峰的手:“领导,我们不怕别的,就怕冷啊。年纪大了,冻一冬天,遭不住……”

回到市委,林峰鞋裤都湿了半截。他没顾上换,立刻让办公室通知住建局、财政局、国资委、街道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一个小时后到市委开紧急协调会。

会议上,气氛有些凝重。住建局汇报了前期摸底情况,全市类似红星厂家属院这样的老旧小区供暖问题涉及面不小,彻底改造需要一大笔资金,财政压力很大。国资委则表示,这些老国企效益不好,甚至己经破产,无力承担改造费用。街道办则大倒苦水,说协调过多次,但资金缺口太大,只能小修小补。

林峰听着汇报,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等大家都说完了,他环视一圈,开口问道:“都说没钱。那我问问,红星厂的王建国老师傅,他和他老伴冬天挨冻的问题,怎么解决?他墙上那张‘先进生产者’的奖状,是不是就因为厂子不行了,就不值钱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财政压力大,我知道。但这不是不作为的理由!”林峰语气加重,“老百姓的冷暖是最大的民生!我们不能一边喊着高质量发展,一边让为这个城市发展贡献了一辈子的老工人,在冬天里挨冻!”

他当场拍板:

“第一,由住建局牵头,一周内对全市所有老旧小区供暖情况完成精准排查,建立问题台账,一户一策。

第二,财政局、国资委牵头,研究资金解决方案。市里挤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看看能不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一点。特事特办,设立专项保障资金。

第三,街道、社区负责做好群众工作,把改造方案、时间表跟老百姓讲清楚。改造期间,必须制定临时保暖预案,绝不能让人冻着!

第西,我亲自担任这个老旧小区供暖改造项目的组长,每周听一次进度汇报。哪个环节卡壳,我就找哪个部门一把手!”

他看向参会的几个人,目光锐利:“钱的问题,想办法解决!人的问题,必须解决!今年冬天之前,红星厂家属院这些地方的供暖问题,必须见到实效!”

散会后,消息很快传开。有人说林峰这是在啃硬骨头,也有人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有点猛。但红星厂家属院的老王和邻居们,在街道工作人员再次上门详细测量登记时,心里却第一次踏实了不少。

老王拿着工作人员留下的联系卡,对老伴说:“这回……好像来真的了。”

几天后,初步方案和资金拼盘方案放到了林峰桌上。他仔细审阅着,知道这事关成千上万像老王一样的普通家庭,能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这比建几个大项目,更能衡量一座城市的温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