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烟火人间(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位观棋的大爷注意到他们,热情地搭话:“年轻人,看着面生啊,不是这片的吧?”

林峰笑着点头:“路过,看看。大爷,这儿拆了,您以后住哪儿?”

“分了两套安置房哩!”大爷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一套给儿子结婚用,一套我们老两口自己住。就是还得等一年多才能住进去,先在女儿家挤挤。盼了多少年,终于要住上新楼喽!”话语里虽有等待的焦灼,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离开拆迁区,他们信步走到了市中心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各种小吃摊飘散着的香气,年轻人嬉笑着穿梭其间,充满了活力的喧嚣。这与办公室里那些关于“刺激夜间经济”、“提升城市活力”的冷冰冰文件形成了鲜活的对照。

在一个卖糖炒栗子的摊位前,林峰停下脚步,买了两包热乎乎的栗子,递了一包给孟婉清。剥开烫手的栗子壳,香甜软糯的味道在口中化开,是久违的、属于市井的幸福感。

“有时候觉得,我们制定的那些宏大规划,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安心地享受这样平凡的夜晚吗?”林峰看着眼前熙攘的人群,轻声说道。

孟婉清点点头,剥着一颗栗子:“所以你的‘提速’才更要注意方式。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道理。就像这栗子,火太猛,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

林峰若有所思。他想起前几天那份关于强制某个老旧小区加快签约进度的报告,当时只觉得效率偏低,此刻却品出了不同的意味。

走着走着,竟不知不觉来到了庄海大学的后街。这里更是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各种便宜又美味的小馆子、书店、奶茶店林立,学生们三五成群,讨论着学业、社团,或者仅仅是享受着闲暇时光。

在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烧烤摊前,他们竟然偶遇了正在这里做“田野调查”的市委办副主任刘建军。刘建军看到林峰和孟婉清,惊得手里的烤串差点掉地上,连忙站起来。

“林……林书记?孟主任?你们怎么……”他一脸惶恐。

林峰笑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没事,出来走走。你这是?”

刘建军有些不好意思:“我爱人是这学校的老师,说这里有几个摊位面临改造可能经营不下去,学生们都挺舍不得的。我过来看看,了解一下情况,想着能不能在城市更新方案里,给这种有特色的、承载记忆的小业态留点空间。”

林峰拿起菜单,熟练地点了些烤串和啤酒,对刘建军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个思路很好。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更要留住‘烟火气’和‘人情味’。你这个调研,很有价值。”

热腾腾的烤串和冰凉的啤酒端上来,三人就坐在路边简陋的小桌旁,像老朋友一样聊起了这条小街的历史,聊起了哪些摊位最受学生欢迎,聊起了如何平衡城市形象与市井活力。

这一刻,林峰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令行禁止的市委书记,他只是一个在夜色中感受城市呼吸的普通人。耳边是锅铲的碰撞声、学生的谈笑声、烤肉的滋滋声,鼻尖萦绕着食物和烟火的气息。这些最平凡、最真实的声音与味道,比任何工作报告都更首接地告诉他,这座城市是活的,它有自己的节奏和情感。

回去的路上,夜风微凉。林峰和孟婉清并肩走着,都没有说话,却有一种难得的宁静与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谢谢你,婉清。”快到市委大院时,林峰忽然开口,“今晚……很好。”

孟婉清侧头看他,路灯的光线在她眼中流转,温柔而明亮:“我知道你肩上的担子重,但别忘了,有时候停下来,看看这烟火人间,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林峰深深地点了点头。这一夜的烟火气,如同一次心灵的充电,洗去了连日的焦躁与疲惫。他明白,前路依然任重道远,风暴或许仍在暗中积聚,但守护这万家灯火、这寻常烟火,正是他所有雄心与奋斗的最终归宿。

章节目录